2022年的樓市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面對樓市都是一籌莫展。臨近年終歲尾,高層不斷發聲而且此次次“重磅”。看來卡在樓市上的“枷鎖”已經開始松動了。
12月14日,《內需綱要(2022-2035年)》發布,明確堅持“房住不炒”;穩妥實施長效機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共有產權房、長租房、保租房、住房公積金等。
12月15日,“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時隔20年再次被重提。
12月16日、17日,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推動房地產行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以及“2022-2023經濟年會”上得以明確。
簡單說的說,近半月以來釋放出來的信息說明以下幾點:
1、2023年還將有新政出臺。2、剛需和剛改的需求等待釋放。3、未來房地產將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4、重提“支柱性產業”意味著未來若干年將確保房地產行業的穩定發展,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從需求端來看,購房者買的其實就是未來的預期。無論是大環境還是政策調控,對于行業的影響都是存在的。看了最近的“重磅”消息,接下來是不是買房的“最佳時機”呢?
首先,購買新房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近一年開發商礙于資金壓力,打折促銷已是常態,市場價格卷了又卷。給購房者提供了很多選擇的機會。可以說現在購房是“物美價廉”。但有一點要注意,價格便宜不等于“撿便宜”。購房時要多比較多甄別。
其次,購買二手房則變得更加微妙。很多人置換的前提是賣掉舊房子。而二手房市場受新房價格下行的原因導致價格“萎靡不振”。舊的出不去,新的買不了。很多人就選擇了繼續觀望。而繼續觀望很有可能錯過現在購房時機。按照近年來市場產品的升級規律來看,改善置業,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環境、圈層,已經是被明確的未來主流。同樣的,也只有符合未來主流的產品,才會擁有更多流通空間與增值保值空間。因此如何去平衡時間、空間、市場,讓幾者之間利益最大化,也將是今后很多人必須要應對的思考。
現在看來明年的市場大概率會回暖,無論是剛需購房還是改善購房只要是以自住為前提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金融風險。明年的政策一定會比較友好,大家一定合理的配置房產,不要跟風亂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