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問青年說》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出品。
建造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中國航天人已為此接力奮戰了30年。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將邁得更穩更遠。未來,普通人可以上太空嗎?“星際旅行”會成為人類日常交通的一部分嗎?我們會擁有“宇宙艦隊”嗎?青年問青年說,青年科學家和你一起尋找答案。
大學生張昊東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隨著我國的航天員不斷去往太空“出差”,普通人何時可以上太空?
我們請來了北京宇航推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業奎,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我的個人觀點應該是在2035年前后有可能實現。去太空出差,要受幾個方面的制約因素。
第一個是太空任務的一個附加值,它具體能創造多大的一個價值,包括滿足普通人對太空向往的愿望吧,這個都是影響太空出差的主要因素。
第二個是去往太空出差的路徑安全,那么也就是說,技術上的儲備需求,需要我們進入太空返回地球,它的(交通)工具一定是低成本的、高可靠的這樣一個條件,滿足這樣的條件才有可能實現普通人可以到太空“出差”。
大學生李冠彤也提出了他的疑問,未來,“星際旅行”會成為人類日常交通的一部分嗎,若想實現這一愿景,還需要哪些技術突破和支持?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702所高級工程師、航天科技集團青年博士聯盟科創部副部長、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王龍對此回答道:“我相信會的,其實就像100多年前的人們都無法想象,今天的人們可以乘坐飛機環球旅行一樣,‘飛著’出行已經成為人類日常交通的一部分。”
“我想說你指的星際旅行,如果是到空間站或者月球這類相對較近的地方呢,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確保飛行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適性,同時想要成為日常交通的一部分,還需要考慮經濟性,必須把成本降下來。如果是它比較遠的星球,那么可能需要突破的技術就比較多了。比如動力技術,通信技術,長期的生命保障系統,以及旅途中出現的維修問題等等?!?/p>
大學生張昊東接著問道:“星際旅行”時,如何應對星際間的危險狀況或突發事件,如隕石帶,耀斑等?
王龍對此問題進行了解答,這個問題目前還是比較超前的。我想我們能做的,一方面是要想辦法怎樣去準確地探測,然后合理地規避掉這些風險。另外就是規避不掉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定的應對辦法,比如主動出擊去消除障礙,還有就是想辦法增加飛行器結構本身的防撞性能,遇到一些小的撞擊,能夠增強自身的抵抗能力,并具備一定的修復能力。
大學生李冠彤發問道:未來,航天器的發展是以大型為主,還是以商業化、小型化、量產化為主?
針對這個問題,王龍是這樣說的:可以說這兩者是并用的,都是需要發展的,要滿足我們不同的需求。
比如我們后面還要繼續進行的空間站建設,探月探火等深空探測,都需要發展大型的,比如我們國家就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我們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龍樂豪院士今年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曾表示這樣的一個火箭,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火箭的運載能力,將來除了實現我們更遙遠的,比如載人的火星探測,還有建立月球基地,甚至于將來直接民用,就讓它建造空間太陽能電站來運輸。
與此同時商業化、小型化、量產化呢也是滿足我們另一個維度的發展方向。比如中國長征火箭的發射次數首次邁上50大關,從1到100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是37年,而現在我們一年就達到了50次,這也說明了我們現在對發射任務的需求很大。像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除了大家熟知的“胖五”、“長七”這些,還有小型化的長征十一號。
此外像我們航天一院除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幾年還研制了捷龍系列號稱為“商業航天的國家隊”。而在衛星方面,大家也可以看到這些年關于各種低成本的微小衛星的報道也是越來越多。
大學生張昊東提出了最后的疑問:我們會擁有“宇宙艦隊”嗎?需要滿足什么條件,還需多久時間?
王龍對此做出了解答: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航天技術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這是我們發展航天事業的初衷。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包括星際移民,我相信大家現在想象的很多畫面,在未來都是可以通過技術實現的。
當然也是要看我們的實際需求。我也非常期待屏幕前朝氣蓬勃的青年同學們,未來能夠和我們一起投身航天事業,相信有了你們的智慧和汗水,你們所暢想的畫面一定會更早地實現。
微信編輯:林駿佳
記者:葉雨婷 梁艷
美編:王忻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