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華芳
過去的三個月,態勢明朗化,蘋果、戴爾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窗口期大約2-3年,已經變成公開的秘密。
這是逆全球化趨勢的一個縮影,也是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的一個映射,看似只是消費者電子的產業動態,實則是關系每一個人的大事件。
12月初,臺積電擴建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廠,我寫了一篇《半導體高地戰:中美韓是未來主角,臺積電變身“美積電”?》,事實上,臺積電也在積極布局德國工廠、日本工廠,通過洲際分布的芯片工廠,來降低地緣政治引發的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警告說:“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乎已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來自于世界最頭部科技巨頭的忠告,比德魯克的忠告更加精準。
美國正在發起針對中國的芯片戰爭,2019年禁止臺積電為華為生產芯片,將 眾多頂尖中國半導體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試圖組織和扼殺崛起中的半導體產業。在這份名單中,不僅有華為這樣的科技龍頭,還有長江存儲、寒武紀等眾多產業鏈優秀企業,美國人要在尖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產業對中國進行強制“卡脖子”。
從俄烏戰爭,到高端智造,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全球大勢:“全球化已死,兩個世界的新常態正在形成,美國步步緊逼,中國已無路可退”,同時,中美對抗已經上演,不是熱戰,是冷戰、科技戰、經濟戰,而芯片戰爭是中美之間的國運之戰。
小芯片,大世界,半導體是國運之戰
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之中,俄羅斯開始占盡優勢,后來烏克蘭得到了先進的西方武器,戰爭局勢發生了轉變。傳統武器在數字化武器面前是很脆弱的,無人機成為俄烏戰爭中的香餑餑,從敵情偵查到火炮導航,無人機改變了戰場的雙方競爭力。俄羅斯在芯片方面的能力遠遠落后于歐美,導致常規武器的競爭力落后,這已經不爭的事實。
在大洋彼岸,美國正在推動人工智能在武器系統的應用和研究,未來戰場的戰爭決勝點可能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旦在武器系統大規模應用,將顛覆戰場的力量對比,超級遠、超級準的掃描和瞄準能力,超精準、多目標的同時打擊能力,會讓戰場真正變成機器人戰場,人類戰士將變得非常脆弱。
無論戰爭,還是民用,小小的芯片成為關鍵性的戰略資產、戰略能力,英特爾、高通、AMD、NVDIA等美國企業處于絕對的頭部領先地位,這是美國傲世群雄的科技高地,他們不希望先進芯片的設計能力、智造能力旁落到中國這個未來競爭對手。
來自于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是全球最領先的芯片制造企業,是獨一檔的超級玩家,但是,在光刻機等晶圓制造流程中有大量美國技術,無奈之下, 不敢給華為生產麒麟芯片,讓擁有頂尖芯片設計能力的華為海思如鯁在喉。
美國全面打壓中國頂尖的頭部半導體企業,意在阻擋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超越美國,來維護自己的超級大國霸主地位,而中國短時間無法一夜之間造出高端先進制程的芯片。
當前,半導體戰爭,特別是芯片戰爭,已經成為真正的國運之戰,不是舊時代的熱戰,而是頂尖層次的科技戰,決定國家之間的未來戰略主導權、產業鏈生存權。
美國為何死掐華為?
最近幾天,美國政客開始鼓噪進一步打壓華為,在4G pc等芯片供應上封禁華為,顯然,美國人要把華為往死里整,好在近日高通在財報會議上澄清了,不會停止對華為的4G芯片等其他芯片供應。
那么,美國人為什么抓住華為不放呢?
美國打壓華為,并不是為了打壓華為,而是打壓整個中國半導體、通信的頂尖科技產業鏈,華為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最強的鏈主企業。華為是掌握5G 微波、芯片等大量頂尖高科技技術的超級企業,在通信領域,5G技術融合微波技術,做到了世界第一,并持有最多的5G技術專利;在終端方面,是一度沖上全球手機銷量第一、高端手機成功的企業;在計算技術、智能光伏、芯片設計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頂尖水平。
美國死掐華為,是醞釀多年的科技戰,并非什么伊朗之類的,包括軟禁孟晚舟,只是找個打壓華為的切入點和借口而已,真正籌謀打壓華為,從谷歌前董事長施密特擔任美國政府科技顧問時之就已經開始了。
華為掌握了最領先的5G技術,持有大量核心專利,而5G+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這讓中國在5G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等新一輪科技競爭中占據了先機,這是美國最不喜歡看到的。
美國人只想從中國進口一些生活用品之類,來解決他們的通貨膨脹,并不希望進口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因為在他們的經濟戰略構架中:美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并掌握產業鏈的核心利潤和控制權,只希望中國干一些人力密集型的組裝、低層次軟件外包之類的工作。
但是,華為打破了美國的計劃,不僅5G技術領先,在高端智能手機方面也表現優秀,并大量采用中國本土元器件,帶動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快速發展,這是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
美國寧愿看到中國企業都采購美國元器件打造高端手機,也不愿意看到中國本土供應鏈筑造的高端手機,于是,在根本不涉及國家安全的手機芯片供應鏈也打壓華為,順勢大面積打擊了華為的產業鏈兄弟連。
戴爾、蘋果不再掩飾,加速供應鏈“去中國化”
多年前,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重新開啟了芯片代工業務,加強美國本土的晶圓制造能力。
從那一天起,美國已經悄悄地在推動高科技企業的“供應鏈本土化”,從供應鏈安全層面也是無可厚非的,后來則不加掩飾,將科技戰拋到了前臺。
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臺積電、三星在美國本土紛紛建立芯片工廠,加上已經恢復代工業務的英特爾,在芯片制造層面的本土化力度很大。
在市場層面,日經中文網報道戴爾已經啟動了供應鏈去中國化,將不再采用中國本土生產的芯片, 并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
在中國賺取暴利的蘋果公司,同樣在推動供應鏈的“去中國化”,時間點是未來3-5年左右,同時,蘋果正在加大印度工廠、越南工廠的訂單,把印度打造成iPhone全球制造中心。
一些中國本土的蘋果供應鏈企業開始在印度、越南設廠,鴻海等代工廠也被要求將產能進行轉移。這說明什么?
美國企業要賺中國消費者的錢,但是,沒有辦法不聽美國政府的話,加上美方不斷渲染的2025臺海問題,大多數知名美國科技企業都在布局分布式的供應鏈,規避中美紛爭和對抗層面的影響。
當然,蘋果目前和中國供應鏈伙伴比較緊密,大部分iPhone來自于中國工廠組裝,比如鴻海、立訊精密等等,要把復雜生產線外遷到印度的難度比較大。但是,蘋果在美國加強了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建設,這一點同樣不可忽視。
在“全球化已死”的新國際局勢之下,蘋果公司將發往美國本土的產品 制造進行外遷,是可以理解的,這部分市場可能是蘋果的20-25%。
同時,蘋果是否會像戴爾那樣悄悄地減少中國本土生產的精密芯片或元器件,尚不可知,這要讓看美國政府給蘋果公司多大的壓力了。
在PC方面,國內有華為、聯想、榮耀、小米、中國臺灣的宏碁、華碩,中國消費者可以選擇中國品牌,華為、榮耀其實還是一個技術思維體系,是PC新勢力,聯想目前是全球銷量第一。
手機方面,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華為居然做到了折疊屏手機的中國市場第一,并遙遙領先;在直板手機中,尤其是高端產品中,國產品牌尚需努力,還沒有國產品牌能夠做到當年華為的高度,華為mate系列重新回歸,但短期無法恢復到巔峰。
目前,手機品牌中,華為手機依舊保持著最高的元器件國產率,vivo oppo正在加強芯片設計。美國大概率繼續死卡著華為芯片,但不會給vivo oppo芯片的代工工廠設置障礙,至少目前似乎找不到理由。
光刻機的納米戰爭,中國制造在哪一層次
最近一些年,隨著中美對抗、美國打壓華為,讓光刻機這個非常專業的設備走進了大眾視野,光刻機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芯片制造的水平,也終極的技術較量。
那么,中國的晶圓制造水平到底如何,中國光刻機水平如何呢?
目前,中國大陸晶圓制造水平最高的是中芯國際,可以做到14nm,或可堆疊實現7nm,但是,這些有美國技術的體系,也就是無法為華為生產芯片,但是,不妨礙為企業企業生產芯片。
從公開消息來看,上海微電子研發的光刻機DUV產品 精度是28nm,上沒有量產,也許年底可以實現量產,當然,還要去解決良品率等難題,具體要看產品質量和水平了,這個外部無法靠猜測來定論。
最近一個月,還有一個消息,華為在2023年大概率會推出5G手機,應該不是P系列、Mate系列,很有可能放在nova系列。如果這個消息屬實, 那么,大家耐心等待吧。
2022年11月,華為一個“反射鏡、光刻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的新專利曝光,說明華為已經在攻關光刻機相關技術。按照我對華為的了解,他們被美國政治打壓,吃了這么大的虧,一定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無論再難,華為也會向前沖鋒。
當然,光刻機非常復雜,據說有10萬個零部件,是挺嚇人的,但是,國人也不用妄自菲薄。航母、太空的空間站、背面登陸月球等超難大工程,中國人都做到了,光刻機一定可以搞定,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哈工大、長春光機所一直在研究光刻機相關技術,也取得了很多關鍵性的光源技術,中國在光技術上并不弱,這一個技術點不太用擔心。
華為海思大概率在研發光刻機,當然不可能華為自己搞全部技術,一定是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的聯合攻關,只是現階段不會公布,除非有關鍵性重大突破。
中國大陸已經購買了很多光刻機,DUV為主,現在光刻膠的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進行,因為保質期短,無法大量囤積,光刻膠比光刻機還要卡脖子。當然,國內光刻膠領域的企業也在努力創新,預計2023年會有大量國產光刻膠進行產線驗證。
科技自立,不只靠研發,大眾支持很關鍵
在逆全球化的大潮之下,科技自立變成了國家發展的核心命題,芯片戰爭只是冰山一角,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場戰爭。
當然, 科技自立不只是科研機構和企業的事兒,也關系我們每一個人,畢竟國泰民安是一體的,那么,每一個大眾個體能幫上忙么?
能!
在市場經濟之下,技術創新必須得到市場的反饋,才能形成正向循環,否則技術再好,也可能成為一個投資無底洞。
無論是PC,還是手機,在產品體驗優秀的基礎上,建議大家更多買國貨,只有支持科技創新的國貨精品,才能讓產業鏈轉動起來,才能形成生態正向循環,才能擺脫動不動被美國卡脖子的狀態。
這些年,華為的手機、PC、手表、電視等做的都不錯,極大帶動了國產供應鏈企業,形成了“華為概念股”現象。京東方在高端顯示屏上取得了突破,已經成為主流手機廠商的 高端屏幕選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也正在發生中。
再看看折疊屏手機,全球范圍內,做的最好的是兩家,全球市場是三星,中國市場是華為。
企業打造好產品,消費者支持,企業就能活下去、干下去,越做越好。
過去,總有人說華為手機的愛國標簽,甚至有人說是什么情感綁架,但是,人家華為確實是靠產品過硬,讓人買一次容易,讓人一直信任,那一定是產品過硬,而不只是愛國不愛國。
現在,美國打響科技戰,中興沒頂住,很快妥協了,但是,華為卻頑強頂住了,縱然任正非的親生女兒孟晚舟被美國軟禁三年,華為沒有投降、沒有妥協。
實事求是地講,我們要感謝華為,華為頂住了美國人的炮火,為我們高科技產業的國產化替代爭取到了寶貴時間。試想一下,作為中國科技企業龍頭的華為,如果當時很快被打趴下,我們可能需要向美國人做出巨大的妥協。
選擇喜愛的產品,是每個人的自由,只是希望國人更加相信一些國產,至少平等處之、不帶偏見。我們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最努力的中國人,配得上一切美好和尊重。
過去的五十年,世界大國中,只有中國沒有發動過一場對外戰爭,沒有比中國人更熱愛和平的。和平、自由、平等的自由貿易世界,也需要國家實力做后盾,團結一心,科技自立,才能實現脖子自由,只有脖子自由,才能看到全景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