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2月5日,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云大師圓寂,享壽97歲。星云大師以多元化經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于1967年開創佛光山,至今已56年。他晚年深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所苦,由身旁固定弟子輪班照顧。
2. 星云大師常年罹患糖尿病,全身有多處并發癥,歷經兩次中風、5次以上手術,每周需3次洗腎,近年多次因身體狀況而進出醫院。而星云大師本人對就醫一事相當低調,回診或打針都不會事先知會院方,堅持不愿占用社會資源,長年自費醫療。
3. 星云大師一生受疾病磨難,但他與疾病相互尊重。他認為疾病是修道的增上緣,要“與病為友”而不是排除它。因此星云大師面對病痛依然開朗,給醫護人員“隨和、愛聊天”的印象。星云大師住院后十分淡定,時常要求請假出院,心思都放在佛館工程與開幕典禮,比起自己的健康,他更在乎弘法志業。
4. 星云大師在30年前就簽署捐贈器官,期望能夠利用身體幫助別人,來延續它的價值。他曾經提及人生的意義不在于貪戀長壽,也不在于永生不死,而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
器官捐贈”在佛教看來,是內財的布施,是資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同體共生的體現。
受糖尿病、洗腎、多次手術、中風困擾,仍得享97歲高壽
2月5日,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云大師圓寂,享壽97歲。星云大師于當天下午安詳離世,弟子們均陪在身旁。據了解,星云大師2011年中風后身體狀況走下坡,近年健康時好時壞,且需要到位于高雄市的長庚醫院洗腎,偶爾需要住院。他在農歷新年前住進加護病房,入院約3周,對醫療過程態度低調,堅持不愿占用社會資源,長年醫療支出都是自費。星云大師原本預定于2月5日中午洗腎,但早晨喘息加重,甚至無法進食,醫護人員只好特別緊急為他提前洗腎,排除體內積水1公斤多后,才比較舒緩。經與醫療團隊討論,星云大師于下午3點左右搭私家車離開長庚醫院,傍晚5點左右于佛光山圓寂。
▎星云大師原籍揚州市江都縣,童年出家,俗名李國深,法名今覺,法號悟徹,自號星云,筆名趙無任。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被尊稱星云大師。
星云大師于1949年遷居臺灣地區,開創佛光山,以多元化經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1967年佛光山開山后,星云大師有段時間常口渴、肚子餓、要小便,有一夜昏迷送醫才查出糖尿病。33歲起血糖常飆到一兩百,舉步維艱,手軟無力,最后確診糖尿病。后來糖尿并發眼底鈣化,導致視神經受損及心肌梗塞、腎臟積水。至今已56年。星云大師長年受糖尿病所苦,近年也多次因身體狀況而進出醫院、開刀,不過他面對病痛卻依然開朗,曾告訴醫療團隊醫師:“出家人不怕死”。他于1995年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在臺北榮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2003年因慢性膽囊炎開刀割除膽囊,2011年曾二度中風住院治療,加上長年罹患糖尿病,全身有多處并發癥。星云大師長期茹素,高溫油炸食物造成腦血管及心臟冠狀動脈硬化、栓塞,1995年即曾因腦血管栓塞動心導管手術,腿部自此血流不暢,不良于行。2003年3月一度心臟病發,80歲大壽前一個月不慎跌倒,左側三根肋骨跌斷。2011年10月底,佛陀紀念館開幕前夕,大師再傳中風,緊急送高雄市長庚醫院搶救,但術后五年在海內外的弘法行程仍未削減。2016年10月29日自大陸返臺時,因左側腦室出血性中風就醫開刀。據了解,星云大師晚年外出行動幾乎都靠輪椅代步,甚至雙眼都看不清,提筆寫書法都有困難。
星云大師一生受疾病磨難,但他與疾病相互尊重。他曾說過:“疾病是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把病痛當作好朋友,人生會有不同想法,心情也會很輕松!
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必太畏懼它,可以把它當作朋友,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照顧,疾病和身體也會共存共榮的。”他身患糖尿病,兩次中風,歷經5次以上手術,每周3次洗腎……仍享高壽97歲,已然是人間奇跡。
星云大師醫療團隊成員曝光!大師晚年健康深受多種疾病困擾,每周3次洗腎苦不堪言
星云大師晚年深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所苦。據悉,星云大師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進出院頻繁,為了安全考量采取住院治療,均由身旁固定弟子輪班照顧。
2011年,星云大師曾因二度中風至高雄長庚醫院急救,術后病況穩定,多年來定期回診,由院方醫療團隊替其健康把關。事后由時任院長陳肇隆擔任召集人籌組醫療團隊,結合神經內科主任林祖功、心臟內科主任鄭正一、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加上神經外科、胸腔內科、行政人員共約10人,長期守護星云大師健康。
2016年10月,高齡90歲的星云大師又因出血性腦中風入院,醫療團隊緊急為他開腦移除血塊,沒想到術后一恢復意識,星云大師即要求回山上弘法,當時在醫療團隊極力勸說下,才說服星云大師繼續住院休養。術后短短半年,星云大師又堅持飛到大陸江蘇宜興大覺寺弘法,當時醫師們“如臨大敵”,一路隨行監控。
據了解,星云大師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除定期回診之外,也受腎衰困擾,需定期回高雄長庚醫院洗腎,身旁均有固定弟子隨行照顧。但星云大師本人相當低調,回診或打針都不會事先知會院方,院方為了保護他的隱私,也將個人病歷鎖檔。
前年因進出院頻繁,星云大師在醫師建議下選擇直接住院治療并觀察,但他身體稍微恢復后就堅持出院,之后每周3次到院洗腎,每隔幾個月就得住院休養。
星云大師過去就給醫護人員“隨和、愛聊天”的印象,住院期間也盡可能親手打理大小便等私密事。盡管鄉音濃厚,仍堅持由身邊的弟子幫忙翻譯,不時與照顧他的醫護人員閑話家常。
▎星云大師于1967年在高雄大樹購得20余甲高低不平的麻竹園開山奠基,定名“佛光山”,并將壽山佛學院遷回,率領弟子及學生胼手胝足開墾建設。圖為佛光山現景
30年前即簽署捐贈器官協議,認定是佛家生命的延續、內財的布施
星云大師曾說:“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要與病為友。”
照顧星云大師多年的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曾經撰文,談到他“與病為友、置生死于度外”的豁達。文中提及:“腦中風重大傷病,一般人懼怕,大師住院后卻淡定,像是導師,查房時對醫護人員開示,講述人間道理。
跟一般病患不同的是,他對醫師解釋不太關心,一天到晚請假、要出院。他不在乎已九十的身軀,心思都放在佛館工程與開幕典禮上,我們想著怎么協助他照顧自己,他已忙著弘法志業了。”
他曾在三十年前就簽署捐贈器官協議,強調人生百年后,人體器官可說是沒有用的物質,如果能把這個身體沒有用的物質再利用,幫助別人,就可以延續它的價值。
星云大師也曾經提及:“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正如火花,雖然瞬間即滅,卻為人間留下燦爛的光彩。”
器官捐贈這一行為在佛教看來,是內財的布施,是資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同體共生的體現。
據了解,佛光山將在2月13日早上9點,舉行圓寂贊頌典禮。
佛光山并在官網上表示,眾弟子將遵守祖規一切從簡,不設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不系念佛事,并懇辭花圈、香奠、花籃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