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大概率會在2025年春夏季結束。
很多歐美智庫和國內專家認為,俄烏戰爭可能于今年結束,理由是雙方都已精疲力竭,再打下去也撈不到什么好處。很遺憾,這種觀點只看到了第一層。實際上預判俄烏戰爭走勢,至少要考慮五層因素。
第一層
持久戰對俄烏雙方的負面沖擊
從經濟上來說,持久戰對俄羅斯沒什么好處。
俄羅斯外貿數據走勢:
去年開戰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發動一系列經濟制裁,但現在來看效果不及預期。雖然歐洲和俄羅斯的貿易額萎縮了近一半,但中俄貿易卻大幅增長,從2021年的1400億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1900億美元,再加上印度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整體來看去年俄羅斯的貿易總額受沖擊有限,外貿順差不降反增。
不過西方對俄制裁有滯后效應,歐盟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大幅削減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另一方面,隨著國際油價下跌,疊加西方對俄能源“限價令”的出臺,預計2023年俄羅斯外貿規模會明顯下降,在量價齊跌的影響下俄羅斯能源收入可能會比去年下降45%,財政收入則比去年下降23%,這使其財政壓力明顯加大。
2022年俄羅斯財政收入28萬億盧布,由于油氣收入下降,預計2023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將下降至22萬億盧布。財政雖然在下降,但財政支出卻在上升。在經過進一步動員后,俄羅斯在烏克蘭投入了50多萬兵力,武器維護、彈藥供應、人員經費都需要花錢,俄羅斯每天的戰爭經費大概300億盧布,一年下來就是十萬億盧布的戰爭開支。2021年俄羅斯財政支出僅24萬億盧布,2022年卻飆升至31萬億盧布,多出來的部分主要是戰爭花銷。俗話說戰爭打的就是錢,這話是真理!
假如戰爭一直打下去,預計2023年俄羅斯財政開支將達到35萬億盧布,財政收入僅為22萬億盧布,將產生13萬億盧布的財政赤字,這將是俄羅斯建國以來最高的赤字水平。為了解決這一財政缺口,俄羅斯可能會采取如下幾種辦法。
一、增加稅費。主要是提高油氣企業稅率,并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上繳資本利得,沒收部分寡頭財產。不過這部分增收空間較小,每年僅能增加2萬億盧布的財政收入。
二、出售國家財富基金。俄羅斯在戰前儲備了價值5000億美元的外匯資產,其中3000億被歐美凍結,剩下的2000億主要是黃金和人民幣,大約相當于14萬億盧布。由于俄羅斯外貿暫時還有順差,因此它可能把大部分外匯資產都用于補充財政。
三、發行國債。在西方的限制下,俄羅斯無法發外債。因此它只能通過對內發行國債的方式來籌措資金。當前俄羅斯國債余額26萬億盧布,僅占GDP20%,看似有很充足的加杠桿空間。不過在經歷了長達8年的制裁后,俄羅斯老百姓普遍很窮,存款非常少,俄羅斯居民儲蓄總額僅30萬億盧布。即便俄羅斯老百姓把所有存款都拿來買國債,其認購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僅靠市場化手段發債的話,2023年俄羅斯舉債空間僅3萬億盧布。
這意味著俄羅斯財政僅夠再打一年,如果之后它還想繼續撐下去的話,可能得走向貨幣超發的道路,通過央行認購國債來為政府籌資。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央行每年需要吃進5萬億盧布的國債才能勉強維持財政平衡。歷史上通過印鈔來維持戰爭的案例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會引起通脹。最慘痛的案例莫過于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權,靠“金圓券”來籌措戰爭經費,結果卻導致國統區物價飛漲,百姓的財富被洗劫一空,最后反而加速國民黨統治瓦解。如果俄羅斯想靠印鈔來維持戰爭,就得考慮通脹的代價,畢竟現階段俄羅斯通脹已經達到兩位數,再高可就沒那么容易控制了。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持久戰對俄羅斯同樣沒好處。
美國挑起俄烏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破壞歐俄合作,隨著戰爭持續,歐俄關系日益惡化,美國當然要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持。去年12月,美國國會一口氣給烏克蘭提供了450億美金的軍事援助,歐盟也對烏克蘭提供了180億歐元的貸款,西方的錢和武器正源源不斷流入烏克蘭。
對烏克蘭來說,有三款武器能夠改變戰局。
德國“豹-2”主戰坦克:
一個是“豹-2”主戰坦克,這款坦克在冷戰期間專門被設計用于對付蘇聯,憑借德國強大的發動機和鑄炮技術,性能強勁。更關鍵的是,歐洲有2000多輛“豹-2”,只需給烏克蘭提供400輛,就能扭轉戰局。在集群作戰的時候,坦克可以通過高速沖鋒輕易撕裂對手防線。
美國“F-16”戰機: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來,俄羅斯一直牢牢掌握制空權,只不過由于電子戰能力太弱,無法壓制烏軍雷達系統,俄空天軍很難對烏軍縱深目標進行大范圍轟炸。為了改變烏克蘭被動局面,西方內部在討論向烏軍提供戰斗機的事宜。最適合烏克蘭使用的莫過于美國“F-16”戰機,這款戰機在歷次中東戰爭大放異彩,對蘇式戰機保持較高勝率。當掛載“AIM-120”空空導彈的時候,其可進行超視距作戰。西方擁有上千架“F-16”戰機,如果給烏克蘭提供200架,再輔以飛行員培訓和地面維修系統,烏克蘭就具備跟俄羅斯爭奪制空權的能力。在搭載精確制導炸彈的情況下,烏空軍甚至能對克里米亞大橋等重要目標發動遠距離奔襲。
美國“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去年7月,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從紙面數據來看,這款火箭炮平淡無奇,射程僅70公里。相比之下俄羅斯的“龍卷風”火箭炮射程90公里,威力巨大。然而在戰場上,“海馬斯”卻可以輕易壓制住“龍卷風”,成為烏軍改變戰場走勢的利器。原因在于“海馬斯”發射的火箭彈具備衛星制導能力,精度可達到1米,可以說指哪打哪。在西方情報和無人機偵查的支持下,烏軍利用“海馬斯”摧毀了一座座俄軍彈藥庫,使俄軍被迫將彈藥庫后移,補給線被大大拉長。相比之下俄羅斯的“龍卷風”火箭炮命中精度200米,面對分散作戰的烏軍作用有限。未來來看,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射程300公里的“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俄占區都將進入烏軍火力覆蓋范圍。
在這三者中,“豹-2”是戰術進攻性武器,“F-16”和“ATACMS”是戰略進攻性武器,如果有一天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后兩款武器中的任意一款,就說明烏克蘭離發動戰略反攻不遠了。
英法聯合研制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
假如美國沒有提供“ATACMS” 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烏克蘭可能會用英國給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作為代替,這款導彈射程達250公里,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可自動識別目標,精度非常高。由于具備超低空突防能力,能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隱身性較好。如果被裝備到烏克蘭的戰機上,可用于摧毀彈藥庫、橋梁、指揮所等重點目標。不過缺點在于數量較小,價格昂貴,只能省著用。此外,如果烏克蘭能獲得“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A-10”攻擊機等武器,也能對俄軍裝甲部隊造成很大威脅。
預計烏軍下一輪反攻重點是扎波羅熱州南部,以切斷俄軍交通線:
當前俄烏主要分兩大戰場,一個是東部的頓巴斯戰場,另一個是南部的赫爾松-扎波羅熱戰場。南部戰場離俄羅斯本土較遠,人口稀少,補給困難。而且這片區域以平原為主,易攻難守。
如果烏克蘭獲得足夠多的西方重武器,可能會在今年春夏季籌劃發動新一輪反攻,進攻地點可能是扎波羅熱州南部,這里有兩個交通樞紐城市,一個是梅利托波爾,另一個是別爾江斯克。假如烏克蘭能攻占二者之一,就能切斷南線俄軍補給線,屆時當地俄軍只能考慮撤退到克里米亞。
持久戰對俄羅斯外交領域同樣有負面沖擊。
俄烏開戰之初,德法等歐洲大國曾嘗試對俄綏靖,不愿意給烏克蘭提供太多支持。但隨著俄軍越顯頹勢,德法對俄越來越強硬,德國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采購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另一方面,傳統的中立國,比如芬蘭、瑞典等,都在借此機會加入北約,預計其可以在今年8月前完成這一目標,圣彼得堡將直接處于北約兵峰之下。
俄羅斯搭建的“集安組織”趨于瓦解:
不僅如此,俄羅斯跟傳統盟友的關系也在倒退。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曾一手搭建了集安組織,成員國包括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白俄羅斯等,這是俄羅斯寶貴的外交成果。但如今集安組織趨于瓦解,哈薩克斯坦改“總統制”為“議會制”,主動疏遠與俄羅斯距離。亞美尼亞則反對集安組織在本國舉行聯合軍演,在外交上也有倒向美國的趨勢。大部分前蘇聯成員國都不承認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因為它們害怕俄羅斯對自己來這么一手。未來來看,如果俄烏戰爭繼續拖下去,俄羅斯在外交領域會越來越被動。
對烏克蘭來說,持久戰的壓力同樣很大。
在西方的援助下,烏克蘭并不缺錢,它每個月可以獲得5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烏克蘭本身的財稅收入僅有30億美元。對烏克蘭政府來說,戰爭爆發后收入反而變多了。
二戰前日本和2023年烏克蘭人口結構對比:
但烏克蘭的一大問題在于人口結構危機。俄烏戰爭是世界上第一場發生在老齡化國家之間的戰爭,在戰前俄烏均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不僅如此,開戰后由于人口外逃、土地被俄軍占領等因素,烏克蘭流失了一半的年輕人,這意味著烏克蘭在兵力補充方面捉襟見肘。二戰時期德日有70%的人口處于30歲以下,這是德日敢動員幾百萬軍隊上戰場的原因。當前烏克蘭僅有25%的人口處于30歲以下,按照3:1的征兵率,烏克蘭極限動員人數僅160萬人,這160萬人是烏克蘭持久戰的底牌,一旦出現大量傷亡,戰后烏克蘭將出現嚴重社會危機。而且烏克蘭是在本土作戰,雖然補給方便,但平民也更容易傷亡,很多村莊和城鎮遭到破壞,到處都是殘垣斷壁,這使其生育率進一步走低。
如果僅考慮第一層,也就是俄羅斯的財政和軍事壓力,以及烏克蘭人口危機,似乎能得出一個結論:俄烏戰爭會在2023年結束,因為雙方都打不動了。真的是這樣嗎?
第二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