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令人矚目的OpenAI CEO阿爾特曼和不少硅谷新貴一樣,被曝使用二甲雙胍抗衰老。二甲雙胍被批準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一線口服降糖藥,其降糖機制比較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掌握。近年研究發現它能改善血脂代謝、減肥、減少心血管并發癥發生幾率等。
2. 2014年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顯著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他們有可能比非糖尿病患者活得更久。為證明其有效性,2018年,美國“使用二甲雙胍靶向衰老”試驗獲FDA批準,其可能會徹底改變目前對抗衰老的研究方式,但因資金原因該試驗至今未能進行。
3. 目前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都存在局限性并缺乏高質量證據,尚不清楚非糖尿病人能否從日常服用中受益,而藥物副作用也給長期服用的非糖尿病人群帶來隱患。現在尚未有“抗衰”藥物能達到人們預期。對于普通人而言,不需過于關注個別研究以及盲從名人選擇,而應當多參考WHO、國家衛生部門等的主流建議。硅谷正在流行一種新的“長壽”風潮,通過口服二甲雙胍來讓自己活得更久?3月9日,OpenAI的CEO,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稱自己正在服用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來延緩衰老。這位科技新貴對于長壽研究的興趣,可以追溯到八年前。
他一直在尋找各種不同的延緩衰老藥物,在《自然》雜志看到一篇小鼠在服用二甲雙胍后細胞變得更有活力的研究后,他開始每天服用二甲雙胍。為了活得更久,他還投資了1.8億美元給 Retro Biosciences,這是一家用基因工程技術和血漿置換技術來讓細胞年輕的初創公司,他們的目標是“將死亡延遲10年”。他和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推特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一樣,都是投資那些致力于延長壽命療法大生意的生物科技創業公司的億萬富翁。
阿爾特曼并不是唯一希望通過二甲雙胍幫助自己活得更久的人,許多硅谷的科技新貴將二甲雙胍作為其抗衰老療法的一部分,二甲雙胍在硅谷科技圈中正在經歷一場復興——在沒有糖尿病的人群中。硅谷45歲富豪、軟件大亨Bryan Johnson也是二甲雙胍的服用者。號稱擁有37歲的心臟、28歲的皮膚以及18歲的肺。
此外,他更是通過衰老干預手段,在7個月內將自己的表觀遺傳年齡降低了5.1歲,至于二甲雙胍在其中發揮了多大作用暫不知道。據CNBC發表的一篇文章稱,他們采訪了十幾位在科技行業工作的高管和投資者,幾乎都將二甲雙胍作為抗衰老藥。有些人愿意公開談論此事,而另一些人則寧愿保持匿名。
這些服用了二甲雙胍的硅谷非糖尿病人群都明白,二甲雙胍延遲衰老的證據不足,但大都感覺良好,甚至感到“新陳代謝有所改善”,他們還沒有遇到腹瀉、惡心或者乳酸中毒等副作用癥狀。阿爾特曼并不打算永生,但他相信,二甲雙胍的使用加上他對營養食品和鍛煉的堅持,將有助于延緩嚴重健康問題的發生。
但他的公開帶貨,再度讓二甲雙胍成為眾所矚目的“長壽神丹”。二甲雙胍是如何成為最有希望的抗衰老藥物?二甲雙胍最初從一種叫山羊豆(Galega)的牧草中發現。1918 年,科學家首次從山羊豆中提取出胍類物質,并證明胍類可以降血糖,1929年愛爾蘭科學家合成了高效低毒的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于1958年、1994年分別被英國、美國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一線口服降糖藥。作為一個老牌降糖藥,已經用了超過半個世紀,并且作為一個過了專利保護期、非常基礎的用藥,二甲雙胍的價格也非常便宜,一瓶一百粒裝的鹽酸二甲雙胍甚至幾塊錢就能買到。二甲雙胍降糖的機制比較復雜,其實至今為止沒有完全搞清楚,主要過程是抑制肝糖原的輸出,促進外周組織(例如肌肉、脂肪和臟器)對于葡萄糖的攝取,這兩種方式都是調節機體自身的代謝能力,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胰島刺激胰島素分泌,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同時二甲雙胍還能降低腸道對糖的吸收。
二甲雙胍在最近這幾年的研究中不限于糖尿病的治療,除了降血糖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二甲雙胍還能改善血脂代謝、減肥、減少心血管并發癥發生幾率,甚至能夠推遲衰老進程、延長壽命。
這些作用的機制同樣復雜,目前FDA僅僅批準二甲雙胍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但是它也經常被標簽外使用(used off-label)于糖尿病前期、PCOS(多囊卵巢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與抗精神病藥物相關的體重增加等疾病。2013年,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中年時定時給予小劑量的二甲雙胍,可以促進小鼠的健康,延長其壽命,然而更大劑量的二甲雙胍則會縮短它們的壽命。另一項研究則稱,二甲雙胍能延長線蟲57%的壽命,延長小鼠6%的壽命。
至于二甲雙胍對人的壽命是否有延長作用,目前主要的依據是2014年英國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糖尿病、肥胖癥和新陳代謝)雜志上的一項回顧性研究。在這項涉及18萬人的回顧性研究中,其中約9萬人是糖尿病患者,平均觀察時間為2.8年。
研究表明,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顯著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他們有可能比非糖尿病患者活得更久,而該種藥物對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也有益處。
目前為止,據統計,僅在世界權威雜志上已有近百篇論文闡述這款僅價值十幾元人民幣的普通藥物,在相關條件下會延緩衰老。其中各種關于二甲雙胍為何會抗衰老的原因,包括說明發現了延緩衰老機制的文章,也有十幾篇,但均停留在紙面上。
科學家們試圖證明二甲雙胍的有效性,2015年,美國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Nir Barzilai教授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臨床試驗計劃,這項試驗名為“使用二甲雙胍靶向衰老”(Targeting Ageing with Metaformin,TAME)。
該試驗計劃在3000名非糖尿病患者(65-79歲)中進行雙盲實驗,這項試驗,旨在證實二甲雙胍的抗衰老作用,找到對抗衰老的途徑,即使最終試驗證實二甲雙胍并不起作用,這項試驗也可能會徹底改變目前對抗衰老的研究方式。2018年,FDA最終批準了這項試驗。
這是目前唯一獲得FDA批準的二甲雙胍抗衰老臨床試驗。但可惜的是,批準至今,這項臨床試驗因資金的原因至今仍沒能進行,并且即便啟動試驗,試驗周期也長達6年,因此我們可能要十年之后才能知道結果。二甲雙胍可能距真正的長壽藥還有相當長的距離?抗衰老是大多數人的心愿,但我們還是要講清楚幾個基本事實。對于健康人而言,二甲雙胍被關注更多的原因在于它一些似乎神奇的效果,比如預防癌癥、延長壽命等。
這兩個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但實際上,這些都缺乏高質量的證據。比如在延長壽命領域,動物實驗表明它可以延長線蟲、小鼠的壽命,但另外一些實驗表明無法延長大鼠的壽命。就拿2013年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的研究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從“中年時期開始吃二甲雙胍,可以改善雄性小鼠的健康以及延長其壽命”。
而二甲雙胍帶來的獲益,主要基于模擬對小鼠熱量攝入的限制,比如改善身體機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以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膽固醇水平,而在分子層面上,二甲雙胍增強了抗氧化保護,從而減少了氧化損傷和慢性炎癥。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上述獲益主要來自于低劑量喂食組,該組小鼠的日常飲食中二甲雙胍添加量為0.1% w/w,而高劑量組(1% w/w)則對小鼠有害。上述動物實驗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這一點同樣出現在臨床試驗上。目前絕大多數關于二甲雙胍的研究僅包括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因此我們并不清楚二甲雙胍的這些潛在益處是否僅限于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說沒有糖尿病的人也能從日常服用中受益。對于任何一個藥物來說,除了評估獲益以外,還要評估風險。二甲雙胍整體上來說是一個比較安全的藥,但它仍然是作為處方藥出售,而并不是非處方藥。
二甲雙胍的副作用也是明確的。例如藥物帶來的消化問題如腹瀉、嘔吐和脹氣,維生素B12 缺乏癥,在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人中間更顯著,約有30%缺乏維生素B12,帶來虛弱、呼吸問題以及神經損傷,這些都是非糖尿病人群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后的隱患。
最后,所有藥物的使用應當以各個國家診療指南為基準。網上有大量的個例描述和一些研究報道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但由于醫學的復雜性,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研究數據中準確歸納分析需要專業的訓練。
對于普通人而言,不需要過于關注個別研究,更不要盲從名人個人的選擇,而應當多參考權威機構(比如WHO、各國衛生部門或者可靠醫療機構)的主流建議。
事實上放眼過去,有大量名人“帶貨”的藥,甚至是科學家自己去吃的,比較知名的一個例子是諾獎得主鮑林希望吃大量的維生素C以延長壽命,這些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抗衰”藥物能獲得人們預期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