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為人與環(huán)境的對話營造出不同的語境,張雷說自己是一個理性的設計者,氛圍看似抽象的概念,它也一定可以通過理性去描述并呈現(xiàn)。
營造這個語境的,可以是陽光、雨露、一草一木、一磚一梁……
不擅長宏大敘事的他,用一個細膩而感性的項目向我們表述了一個理性的設計(點擊觀賞視頻▼):
“你從南濱路一路走來,看到這棟紅房子,就知道米市老街到了。”這是合記堆店長久以來在人們心中的地標感受。城市是變化的,空間在不同的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01建筑場景再生米市老街100年的生活烙印
重慶 NORHOR 坐落于南濱路米市街歷史文化街區(qū),原“合記堆店”糧倉舊址,為獨棟紅磚老建筑,始建于十九世紀90年代。
作為重慶開埠后連接碼頭的重要通道,米市街同樣經(jīng)歷了商賈云集,人山人海的繁榮。這里不僅有糧倉舊址,還有西遷的武昌中華大學(華中師大前身)舊址,以及美國大使館臨時辦公地舊址、法國洋行、國民政府警察署等記錄著昔日時光的古老建筑。
“抗日戰(zhàn)爭時,我和家人從南京到武漢,最后來到這里定居,60年了,這里就是我的家。”
“原來有一條寬闊的石板街道與周家灣相通,可以到長江邊,彎彎曲曲、清幽寂靜,這里就有著我們山城的特色。”
一百年的城市生活烙在了這里,老居民們對這里的建筑感情深厚。
對待歷史建筑、城市場景的更新設計,設計師認為不僅要對建筑本體加以保護,更重要的是對其所在的建筑環(huán)境空間場景進行再生設計。
“場景”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自由完成的。其客觀的組合性決定了在內(nèi)部設計中需要將氛圍組織得更加生活化,而外部空間需要有一定的留白,來讓人們對更新的城市場景做出適當?shù)姆磻?/p>
02從室外到室內(nèi)場景的過渡是記憶的延伸
設計師將建筑立面完整地保留下來,并將標志性的記憶感受延伸到室內(nèi),入口前廳使用與外立面呼應的紅磚與拱形元素,將新舊兩種材料通過“拱窗”與“門”的比例與形式感聯(lián)結。設計師對于所有形式在場景運用中的情感關聯(lián)十分在意,讓一切設計迎合氛圍的打造。
03室內(nèi)場景的營造創(chuàng)造語境“一切從家開始”
在地性消解了隆重的陳列感,走入樓中,新的場景中,舊的印象依稀浮現(xiàn),仿佛已在此處生活許久。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人透過色彩,看到與自身性格相近的家居,這份啟迪與寧靜,卻是由這座緘默的老樓帶來的。
人、空間、家居的古老連結借由這次展廳設計的契機再次傳達出來。合記堆店的集體記憶,成為NORHOR表達品牌觀念——“一切從家開始”的絕佳語境。
04空間藝術性與產(chǎn)品的融合情緒與產(chǎn)品價值的傳遞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與GRATR 合作的空間藝術裝置,將飽含希望的、柔軟舒適的感受傳遞給每一個人。
現(xiàn)代風格的家居展示空間與經(jīng)過保護修復的桁架結構并存并形成強烈視覺沖擊。通過材料和色彩的關聯(lián),新與舊是有界線的并存,同時又在同一空間相互融合,與空間互有默契。
為了延續(xù)城市的文化肌理,讓米市街的生活記憶以藝術的語言留存,在展示區(qū)域以外,改造中也融入了美術館的功能。NORHOR 重慶展廳將作為其中的商業(yè)&文化復合空間,以重現(xiàn)當?shù)氐纳詈駳v史,并將其延續(xù)傳承。
05
適度設計
尊重歷史生活在當下
“設計要得體!”張雷是理性的,而在理性中,依然是感性的力量讓他有所堅持。新與舊如何做到融合,我們認為,歷史重要、當下也很重要。
在設計師看來,所謂的場所精神,既存在于錨固于場地的物質(zhì)存留,又存在于游離于場地的詩意呈現(xiàn)。尊重既有環(huán)境的同時,設計希望得體地介入的新元素,以一種清晰可辨的方式避免與既有環(huán)境產(chǎn)生過度粘連,通過和陳舊的部分形成比對性的并置關系,實現(xiàn)歷史環(huán)境的回溯與激活。
中庭區(qū)域,將天光引入,空間與材質(zhì)配合借景,用綠植創(chuàng)造出一個半環(huán)繞式的空間,引導流線向更深處前進。同時增加中央?yún)^(qū)域的通透性,緩解人游走過程中的疲憊感。
當代的藝術元素與家居場景在歷史建筑中顯得親和有序,設計消弭了時間跨度上的差異。
“適度設計”的基礎是了解到社會歷史中有龐大的依托去借力。尊重歷史,是出于被歷史所觸動,以及對其社會價值的驚鴻一瞥。
合記堆店是米市街有形的歷史,在城市生活中維系情感、留存文化。對歷史建筑的改造是在保護這份珍貴的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使其功能適應于現(xiàn)代化生活,也就是,用“適度的設計”讓老建筑進化,重新成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
| 項目信息 |
項目地址:重慶市,南濱區(qū)
項目類型:家居展廳設計
設計內(nèi)容:建筑改造+室內(nèi)設計
建筑面積:5000平米
設計時間:2020.09—2020.12
施工時間:2020.12—2021.05
設計團隊:張雷、孫浩晨、泮婭、馬旭、余沅澤、陳旭瓊
攝影師:吳越
文案編輯:城市建造家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設計帶給我們的,從來都不是盲目的感動!
正如張雷所說,抽象的藝術需要具象化落地,所有的感性都需要基于理性的思考!
▲ 城市建造家對話設計師張雷
設計力從來都不是技法的較量,而是一個人的設計觀!
以上項目素材由目心設計提供,我們保留原創(chuàng)觀點,轉載或引用請聯(lián)系授權!
聯(lián)系我們搜索微信公眾號“城市建造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