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上,作為侵略者的日本軍隊,為快速實現戰略目標,幾乎不擇任何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所有非人道的化學戰、細菌戰、病毒戰等。
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海陸兩線作戰的壓力倍增,又進一步刺激了日軍的獸性,徹底喪失了道德底線。
731部隊試驗項目
731部隊
占領東三省后,日本關東軍在哈爾濱平房區,假借“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的名義,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第731防疫給水部隊”。該基地的實際研究工作就是細菌戰、病毒戰,并且近乎公開地以中國、朝鮮、聯軍戰俘等人員為活體,進行生化武器實驗。
在戰爭期間,731部隊的很多“實驗成果”在中國老百姓身上得到“驗證”。比如據記載,在1940年,日軍曾在我國江浙地區大規模投放霍亂和鼠疫病毒,造成數十萬民眾喪生。
毒博士的無恥計劃
病毒戰在中國的成功,促使個別軍國主義分子萌生了擴大戰場的想法。當時又正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步步緊逼。于是,一名曾在731部隊任職,名為“金馬”的病毒學博士,向日本軍政府提出了一項空前大膽,就連日本人自己都倍感羞恥的病毒戰計劃——金馬計劃。
金馬博士認為,目前美日兩國的海上戰爭,有很大一部分是太平洋島礁的爭奪戰,而太平洋島國多為愚昧落后的文明,民風原始,倫理觀落后,許多女性衣著暴露,袒胸露乳,時常成為美軍士兵的茍合對象。
既然如此,如果在日軍撤離期間,注射性病病毒給這些女性土著,就可以間接傳播給美軍,削弱其戰斗力,阻礙其進攻步伐。
盡管“金馬計劃”由于太過無恥,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巨大爭議。但在其巨大作戰效能的誘惑,以及戰敗陰影的緊逼下,該計劃最終被允許秘密實施。
為了加強病毒的傳播性,金馬博士回到731基地后,開始在實驗室里培養各種病毒,除了常見的梅毒、淋病外,還引入了傳染性更強,在非洲、東南亞地區流行的“雅司病”。
更無恥的是,金馬博士為了驗證病毒的“可靠性”,曾在我國江蘇北部淮陰一帶秘密投放了“雅司”病毒,造成了大規模民眾傷亡。
荼毒太平洋
金馬計劃伊始,日軍只選擇了一些小型島嶼,以“防疫”之名,對土著女性注射性病病毒。而通過隨后的反饋得知,果然有很多美軍士兵紛紛中招。
有此發現后,日軍高層果斷下令病毒戰小組,可以擴大作戰范圍。
1944年,金馬博士親自出動,率領他的“特種作戰隊伍”,秘密搭乘潛艇,攜帶了世界上“最無恥的武器”,直奔馬里亞納群島,故伎重施,打著“女性防疫”的旗號,給土著女性大批量接種病毒。
馬里亞納海戰后,奪島成功的美軍果然爆發了大規模的死亡事件,死難者有著相同的病癥,且發病死亡時間極短。
結合此前在太平洋其他島嶼遭遇的傳染病案例,以及軍醫的匯總報告,美國高層確認了日軍的病毒戰計劃,并大為震驚。無奈之下,也只能下達禁止士兵“接觸”土著女性的軍令。
有傳言稱,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提出的本土作戰“玉碎”計劃中,“金馬計劃”曾將矛頭對準了國內女性,可惜戰敗來得太快,并未實施。
總之呢,“金馬計劃”雖然角度刁鉆,無恥無下限,但收獲的戰果著實有限,也并不能改變戰爭的實際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