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游戲是中國傳統手藝的一種,相信大家對它都不陌生吧,一張普普通通的紙,能被隨手折成一架紙飛機,或是一只千紙鶴,這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小時候樂此不疲的消遣游戲。
但就是這人人都會玩的小手藝,偏偏有人能把它玩出新花樣、玩出新境界。
此前,中國折紙藝術家陳曉的原創折紙作品《雨中漫步》,斬獲了素有“折紙界奧斯卡獎”之稱的Eric Joisel Award最佳藝術獎。而另一位折紙大師秦坤的作品《螳螂》,甚至賣出了21萬元人民幣的天價,令人嘖嘖稱奇。
類似折紙這樣的傳統手藝還有很多,比如年畫娃娃、內畫鼻煙壺、糖畫、織錦、根雕、蠟染、宮燈、皮影戲等等,從小讓孩子接觸這些有趣的傳統手藝,不僅有助于培養藝術鑒賞力和審美能力,或許還能間接地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呢。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話說在2003年之前,美國孩子的數學成績一向令人堪憂,為了提高美國下一代的數學成績,教育機構想盡了辦法。有一次,教育專家發現,將折紙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后,孩子的數學成績評價提升了15.4%之多!
由此可見,像折紙這種既動手又動腦的手藝,在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幾何想象能力上,的確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難怪我們的東瀛鄰國日本,會將折紙列入全國小學的必修科目呢,實在是心機啊。
與其說傳統手藝是手的藝術,不如說它是大腦、手以及多感官協調作用的產物,它不僅涉及到美學、哲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學科,還與數學、幾何、物理等自然科學緊密相關。
兒童美育博主李思潯曾著有《我的創意繪本學習書》《大小搗蛋》《帶著娃去旅行》《輕松平安過孕期》等多本好書,她最新出版的《可愛手藝:和孩子一起學做100種中國古風手作》,就是一套能充分放飛孩子想象力的“手藝課”。
書里分門別類地介紹了100種中國古風手作,包括繪畫、塑作、編織、剪刻、扎糊等九大類,以及巖畫、彩陶、唐卡、青花瓷、絨花、蜀繡、浮雕等100種中國古風手作,讓孩子們盡情沉浸在手工的世界里,感受傳統手工藝的精髓和匠人精神。
同時,李思潯還從傳統手藝出發,衍生出100個容易上手的兒童創意美術項目,讓孩子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及可以輕松上手的粘、貼、捏、剪、染、縫、寫、畫等豐富多彩的美工形式,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傳統手藝的無窮趣味,進而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對某種中國古風手作感興趣的話,不僅能從書里讀到這些傳統手藝的特點和背后的歷史故事,還能了解到與之有關的謎語、詩詞、文段,在學習手工制作的同時,能夠增長知識和見聞,提高美學鑒賞力,并養成深厚的文學和藝術素養。
中國曾有很多好的文化,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不少好東西逐漸式微,乃至失傳。希望這本《可愛手藝》能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口,讓他們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妙之處,把那一抹珍貴的文化印記,繼續傳承下去。
我想,這也是李思潯編著這本書的初衷之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