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談核色變”,將核武器視為洪水猛獸,將核戰爭視為人類的末日。
那情況是否真如傳言中那樣,核彈幾乎無解,發射必摧毀呢?
核彈的殺傷力已無需贅述,一顆十萬噸級當量的熱核炸彈,就能輕易癱瘓一座大中型城市。而只需數百枚核彈,就能摧毀一個大中型國家。
那么,核彈的命中率有多高?我們或許會得到一個讓人絕望的答案。
在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以火箭為載體的彈道導彈,被認為是威力最大、突防概率最高的手段。這個概率有多高?
一般來講,與航天火箭類似,彈道導彈的發射前期分為兩個階段——加力升空、入軌。
在澎湃的推力下,導彈升空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而且在發射前段,處于本土范圍,敵人無從攔截,屬于發射行動最安全階段。
穿過對流層、平流層,進入外層空間后,導彈的飛行阻力降至最低,進入極速的“亞軌道飛行”階段,也稱為“飛行中段”。
中段反導是目前軍事大國在反導領域的主要攻克方向。但受限于技術難度,進展緩慢。
事實上,反導攔截是現代軍工科技體系中最難的技術領域之一。
簡單舉例來說,它就好比,一名槍手要在極短時間內,開槍擊中另一枚高速來襲的子彈。而想要提高這種“點對點”攔截的命中率:1,單位時間內發射盡可能多的攔截彈;2,提高攔截彈的射速。
同樣的道理,在無垠的天空中發現一枚來襲的彈道導彈,有雷達的幫忙相對簡單。但想要成功攔截——攔截彈的速度越快,數量越多,容錯率就越高。
顯而易見,導彈襲擊和反導,就是一種非對稱作戰。后者要付出的財力和技術代價,遠高于前者。
所以我們看到,沙特防空軍、以色列國防軍,為了對付廉價的火箭彈,不得不動用昂貴的“愛國者”、“鐵穹”反導系統進行攔截,可謂“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代價不小。
言歸正傳,想要攔截處于飛行中段、高居臨近空間、速度20多馬赫的彈道導彈。對反導攔截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要具備“入軌”能力。2,速度要更快。
很顯然,處在亞軌道飛行階段的彈道導彈,已經是人類飛行器能達到的速度極限,從大氣層底部攀爬上來的反導攔截彈,不可能追上目標。
所以,中段反導的核心就在于——提前預估彈道,不停地從“半路截殺”。
而我們知道,彈道導彈的在軌飛行階段,由于速度極快,縱然飛越大半個地球,也就耗時二十分鐘左右。而拋去預警雷達的發現-上報-攔截準備時間,留給中段反導系統的時間相當有限,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攔截窗口。
更讓人無奈的是,在“水漂式彈頭”、“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更加捉摸不定,攔截概率進一步降低。
中段反導試驗畫面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僅有中美俄三國具備中段反導能力,但試驗次數有限,成功率更不能保證100%。
可以想象,在實際的核戰爭中,面對鋪天蓋地的導彈雨,中段反導系統必然力不從心。
最后是末端反導
即將抵達目標區域后,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以及為了確保精度,速度會逐步降低到10馬赫以內。
末段反導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先進反導防御系統,包括S-400、愛國者、紅旗-9B等都在此列。
但為了加大突防率,核彈頭會在打擊末端釋放出大量的誘餌彈,也可分作10個以上的分導式彈頭,讓反導系統直接變“睜眼瞎”。
末端反導作為最后一道防御網,反應時間短,容錯率低,而且一旦漏防再無回旋余地,只能被炸??上С晒β室彩钟邢?。
總而言之,在當下來看,核導彈幾乎“發射必摧毀”。當決策者按下核按鈕的那一刻,一場災難就再無法避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