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不知各位身邊會不會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做事情很“穩”,只要他們想做的事情,無論事情是困難還是簡單,一般都能成功,幾乎可以說是“無往不利”。這是巧合嗎?一次兩次可能是巧合,總是如此,那就是“實力”了。
關于這種可以凡事“無往不利”的“實力”背后的訣竅,顏小二認為有必要和大家講一講鬼谷子中的一句話。鬼谷子點出,人在兩個“關鍵”上做到“善于發問”,往往可以做到無往不利。其中奧妙幾何?請各位隨顏小二一同往下看。
一、《鬼谷子》:所謂無往不利,訣竅在于有技巧地“善問”
各位可以留心觀察身邊總是能成功的人,他們在行動前,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去做了解,然后將了解的信息綜合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這需要智慧,更需要一顆能免于“急功近利”的心。
也就是說,關于“無往不利”,其主要訣竅在于“事前調查”。而“事前調查”也不是無章可循,是有一定的技巧,在《鬼谷子》一書中,這種事前調查,在顏小二看來,則是“善問”,我們先來看看關于“善問”的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熒惑之處安在。右主問。
這段話的意思直接翻譯來說,就是鬼谷子在告訴我們,行事之前,要善問“天時地利人和”。天地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問清楚,就不會出現被人迷惑的情況。做到了這些,就相當于是做到了“善問”。
通俗來說,鬼谷子這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行事失敗,許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被眼前事、眼前人所“迷惑”,做出了錯誤的決斷。一旦我們心如明鏡,破除“一葉障目”之弊,那么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那么如何破除“一葉障目”呢?這時就要做到鬼谷子的“善問”了。
“問”,大家都會,但是“如何問”,問到什么程度,便是每個人的差距所在了。
二、如何“問”?把握兩個關鍵點
關于如何問,問到什么程度,其實鬼谷子上面已經給出了答案。
鬼谷子說,要問清楚天時地利人和,要天下地下、前后左右都要問清楚。其實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不僅要和事件相關的人了解清楚情況,還要審時度勢,分析時局、環境,調查事情的前因后果,將能弄清楚的全部弄清楚,盡可能還原事情的原貌,這種時候,就不會因為三言兩語,而無法認識事情的本質,更不會被只言片語迷惑,做出錯誤判斷。
精煉一些來說,在“問”上,首先我們要杜絕自己的“急功近利”,避免自己選擇性只聽自己想聽的、只看自己想看的。即我們雖然要了解“人和”,也要懂得深究“天時地利”這些不為人好惡所左右的客觀的因素。
其次,我們要懂得通過“天時地利”這樣的客觀因素,來區分自己所了解的“人言”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外觀”和“內思”合二為一,用內外合一的“客觀”,盡可能還原原貌,繼而審時度勢,做出正確判斷。
三、寫在最后的友情奉送
最后的最后,再和各位分享一下顏小二的衍生想法,算是友情奉送吧。
關于鬼谷子的“善問”,其實顏小二還是覺得,所謂對“天時地利人和”的了解,實則更多是在深入戲中感同身受、懂人性的同時,又能有置身事外的冷靜。
因為“感同身受”,所以天時地利人和就像有一根“線”一樣,得以在“因果”上串聯;又因為有“置身事外”的冷靜,所以我們可以像“旁觀者”一樣,不會被“線”所擾動,不會因為一時情緒被迷惑,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這里,我們下次接著聊。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