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截圖
5月5日,一張寫著“21個特大及以上城市允許棚改,還有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字眼的截圖流出。
地產股大面積翻紅,其中華夏幸福、中交地產漲停,這難道是資金靈敏性的反饋嘛?
地產股一覽
對此,有關媒體對該消息的真假求證于相關住建系統人士,得到的反饋是:沒聽說。
那么,為何市場會如此激烈的反饋呢?
兩次大會,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
首先來看,一則4月28日的官媒報道,其中提到房地產有關的內容部分:“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部分內容截圖人民日報公眾號
這則報道是“五一”假期前,緊接著5月5日剛好節后首個工作日又有一則大新聞報道。
部分內容截圖人民日報公眾號
兩次會議均是重磅級,可自行額外查閱,這里不便細說。
綜合來看,5月5日流傳于地產圈寫著“21個特大及以上城市允許棚改,還有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截圖,并不是空穴來風。
定調支柱產業,棚改又開始?
從再次定調房地產在中國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開始,先后有利好消息陸續釋放了。
早在2022年7月,有關報道提到了兩個方面的救市措施,一是千億紓困資基金,二是棚改專項債。
另外,去年開始貴州、鄭州等地方已出臺相關的政策,例如鄭州的“房票制”。
貴州則是明確提到了積極采取貨幣化安置+獎勵的方式,推進棚戶區改造,帶動住房改善和房地產發展。
棚改始于2014年,經歷數年,基本謝幕;現再次高頻出現,可能歷史又要簡單的重復了。
簡單重復中,需要牢記房住不炒的宗旨。
去年11月,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等措施。
今年2月,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意思就是可以從開發商、城投等公司手里買房了。
再到優質的民營房企開始在公開市場拿地了。
貨幣和財政政策還有寬松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有關報道,工業生產、投資表現低于預期、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居民可支付收入實際增速低于經濟增速等,預示著收入和就業復蘇不明顯,不確定性還在加大。
對于4月28日會議提到的:“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意味著前半句意思是創造購房需求,后半句意思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拉動GDP增長。
東莞舊改再提速,三個小區要大改
此前,東莞發布了南城稻花村、菊香苑、石竹花園三個老小區的改造計劃,項目總投資約1.87億元,共計有72棟住宅樓需要改造,竣工時間為2024年2月26日。
改造后效果圖
預計未來東莞會有更多的老小區加入改造行列。
2022年1月,東莞發布了《東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區。
舊改政策截圖
另外,今年東莞陸續出臺了新的舊改政策(例如取消前期服務商、實施主體競拍、分期供地等),政策明確了舊改項目的開發總量、地價計算和如何分配等規則。
全面提速東莞舊改項目,創造更多的購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已有的舊改前期服務商400多個,推動進展的寥寥無幾,舊改政策可能還有進一步優化調整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