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死后,曹髦果斷意識到這是個收回皇權的好機會,便一面下詔,命令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軍回到洛陽;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打算干掉司馬昭。
但是,曹髦的計劃被司馬昭識破。
接到詔書后,司馬昭采納鐘會的計策,親自率兵回洛陽。
景帝(司馬師)崩,天子(曹髦)命帝(司馬昭)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帝(司馬昭)用嘏及鐘會策,自帥軍而還。——《晉書·文帝本紀》 曹 髦見司馬昭帶著大軍回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現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從此,司馬昭開始獨掌大權,曹髦則繼續被司馬氏架空。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這件事后,司馬昭知道曹髦不是善茬,便很少進宮面見曹髦。
平時處事,司馬昭也是極為謹慎,絕不給曹氏做掉他的機會。
時魏高貴鄉公好才愛士,望與裴秀、王沈、鍾會并見親待,數侍宴筵……時景文相繼輔政,未嘗朝覲,權歸晉室。——《晉書·司馬望傳》
其實,單從這則記載就不難看出,司馬昭很早就與曹髦翻臉了。
曹髦想干掉司馬昭,只是苦于沒有機會。
司馬昭也想除掉曹髦,只是找不到借口。
就這樣,司馬昭和曹髦相互提防,面和心不和地相處了五年。
到了公元260年五月,曹髦忍無可忍,命令皇宮戒嚴,衛士全副武裝,準備等司馬昭哪天入宮朝覲時,將其做掉。
但不料,曹髦的計劃遭身邊近臣告密,被司馬昭知道了。
五月戊子夜,(曹髦)使冗從仆射李昭等發甲于陵云臺,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出懷中黃素詔示之,戒嚴俟旦。沈、業馳告于帝,帝召護軍賈充等為之備。天子知事泄,帥左右攻相府。——《晉書·文帝本紀》
司馬昭知道曹髦的計劃后,有意思的來了。
按照大眾的印象,這場火拼是曹髦挑起的。
比如《三國演義》中,就是這樣的描繪的:
司馬昭得知曹髦寫《潛龍詩》諷刺自己,勃然大怒,帶劍上殿,羞辱曹髦。
受了一番羞辱,曹髦也忍無可忍,決定率宮中的幾百御林軍與司馬昭火拼。
結果曹髦剛出宮門,就碰上賈充引數千鐵甲禁兵,吶喊殺來。
而讓曹髦沒想到的是,賈充身邊的成濟還是個愣頭青。二話不說就刺死了自己。
整個事件的過程,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曹髦很魯莽,成濟更魯莽,完全沒有腦子。
可按照史料記載,大眾關于曹髦主動帶兵挑戰司馬昭的印象,其實是錯的。
比如《漢晉春秋》和《魏晉世語》中,就詳細記載當時的火拼過程:
沈、業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文王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眾奔走。——《漢晉春秋》
高貴鄉公之難,以掾守閶闔掖門,司馬文王弟安陽亭侯干欲入。干妃,偉妹也。長武謂干曰:“此門進,公且來,無有入者,可從東掖門。”干遂從之。文王問干入何遲,干言其故。參軍王羨亦不得入,恨之。——《魏晉世語》
王沈、王業把曹髦的計劃告訴司馬昭后,曹髦還未行動,司馬昭那邊就先下手了。
等到曹髦知道后,他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一是像曹芳那樣,認慫,任司馬昭宰割。
二是為了尊重,殺出皇宮,與司馬昭拼!
我們知道,曹髦的性格頗似曹操,他不想忍辱偷生,便選擇了火拼。
可是,當曹髦帶兵剛走到宮門口時,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就已經帶著人馬進入皇宮,并在宮里的止車門與曹髦迎面相遇。
司馬伷前來,目的很明確,就是把曹髦堵回去。不讓他出宮。
曹髦為了沖出皇宮,隨即又轉到東掖門。
而當時,除了司馬伷外,賈充和司馬昭的另一個弟弟司馬干、參軍王羨也帶人來了。
只不過,他們被滿寵的孫子滿長武擋在了闔閭宮門之外,被迫繞道東掖門,而曹髦此時已經到了東掖門,雙方正好碰面,這才給人一種曹髦先動手,司馬昭被迫迎戰的錯覺。
所以說,整個事件過程,其實是司馬昭先下手,曹髦屬于是被迫迎戰。
說到這里,有個問題。
為什么曹髦一定要殺出宮外?他就在宮里等司馬昭來了,再找他火拼不行嗎?
不行!為什么不行呢?
因為曹髦的兵少,才幾百人。如果在皇宮內火拼,他必輸無疑。
但如果曹髦能沖出皇宮,把事鬧大,鬧得天下人皆知,逼迫士族站隊,那事情的結果可能就有轉機了。
這就跟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權,用兵變方式強迫大家站隊是一樣的道理。
司馬懿不政變,大家都不會吭聲。
但司馬懿做出行動后,馬上就有太尉蔣濟等人站出來支持他。
并且,如果曹髦真能迎頭撞上了司馬昭,他在混戰中還有干掉司馬昭的可能。
比如按照《晉書》的記載,曹髦領兵與賈充的兵馬火拼時,親自用劍拼殺,并揚言有敢動者滅族。小兵們擔心傷了曹髦會被滅族,都準備逃跑。
所以說,曹髦在關鍵時刻沖出宮去,其實是一步好棋,這遠比他認慫,留在宮里等司馬昭來收拾自己靠譜。
只不過,成濟這個二愣子,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把曹髦殺了。
那么,成濟為什么敢殺曹髦呢?他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
這個問題,我們不是成濟肚子里的蛔蟲,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濟的職務是太子舍人。
根據曹魏的官制,太子舍人的上級領導是少府或光祿勛,不是中護軍。
成濟作為太子舍人,他為什么要去請示不是自己上級的中護軍賈充呢?
這明顯就說不通嘛。
所以我個人覺得,成濟殺曹髦,原因或許很簡單,就是他想政治投機,通過殺曹髦來獲取司馬昭的青睞。讓自己平步青云。
而賈充因為是司馬昭的心腹,成濟可能認為賈充的建議,就是司馬昭的意思。
于是,他就去咨詢賈充。
注意,是咨詢,并非請示。
賈充用不著自己親自動手,當然是建議成濟殺了曹髦。
成濟得到賈充的建議后,認為穩了,便果斷殺了曹髦。
只不過,成濟沒想到曹髦死后,影響會那么嚴重。司馬昭會受到那么大輿論非議。搞得司馬昭非常被動。
而讓成濟最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昭會卸磨殺驢,用自己家族的人頭平息非議。
怎么說呢,“保證”這種東西,最不靠譜。
更何況,司馬昭還沒給成濟什么保證。
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的。不要總想著走捷徑。因為走捷徑,意味著風險也大。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發表不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