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是最近內地壽司店的明星,開業不久但已預約至下半年,多少資深食客僅為他家飛到深圳,只為一品這家由東京紅店「鮨あらい」(Tabelog 金牌、東京都壽司第4高分)監修餐廳的味道。本想靠網絡搜索東拼西湊一個「鮨あらい」的背景加一個「小室」的流水帳食評再加上吹噓其多難訂來博點流量,但覺得即使洋洋灑灑寫上萬字文章,也不過反映當日體驗的一個方面,故在此挑選用餐中三個令我記憶深刻的片段,一講裝修、二講食材、三講團隊,文不長,但希望能拼出「小室」的大致輪廓,供食客、同行參考。
醉人香氣
設計裝潢的細節?
入座「小室」,首先觀察的便是他的主吧臺,直通式吧臺最多8個位子,以一整條檜木制成。并未向店里求證,但按其長度和厚度即可判斷所用原木樹齡百年甚至數百年以上,這種原木價格昂貴且完全依賴進口,若非提前數月甚至一年從日本預訂,國內是根本拿不到的。
吧臺是壽司店的“門面”,吧臺設計、用料的水平,往往代表店主對料理的專業程度與態度。以先前之探討,曾經最貴壽司店上海「T0」為例,雖然其整體裝修設計、用料成本巨大,但偏偏在吧臺設計、裝潢、使用中存在短板非常掉身價,我一直認為「T0」“沒弄好”,吧臺問題便是側影之一。
坐在吧臺前,只要大將一處理食材,便能立即聞到食材的味道,袖子皮的香氣、炭烤魚魚皮的焦香味紛至飄入,體驗絕妙、可謂盛宴。
“難道小室的食材就是高級,氣味也足?”
當然并非食材有多神奇,待觀察和詢問店里,原來是餐廳的空氣循環經精心設計,在吧臺后設置出風口,氣流自吧臺后吹向吧臺前,讓食客第一時間能分享到食材的香氣。
設計與裝潢是餐廳給食客的第一印象,也是餐廳的固定資產,本應得到主理人的認真對待。然而,在普遍想掙“快錢”、人心浮躁且不穩的當下,在日料領域店主“輕設計輕裝潢”的現象非常普遍,一來日料店規模小,有節省裝潢的可能性。二是部分客人在日料“只重食材”理念的洗腦下,對裝潢設計不屑一顧,店家與其在固定資產上投資,不如在經營中將成本花在“找魚”上“賓主盡歡”。這樣做的直接結果便是料理店“廉價化”,不少堂堂人均幾百上千的料理店,環境、清潔感、氣味控制堪憂,客人體驗并不會好。
“「小室」的主理人顯然并未隨大流,除前述兩個細節外,包括燈光設計、通風規劃在內,店內處處顯出精心考量、肯花血本,反映出「小室」的立店之本——講究整體感受,而絕非僅僅吃個東西?!?/p>
不“重”食材????
關于壽司的觀念
我曾在先前文章中提到,日本料理看似非常紅火,但真正在中國內地客群中取得較高接受度的,不過壽司與日式拉面,而壽司之所以有較高的接受度,是因為其容易理解,容易入門。
“壽司不就是飯上放一片魚嘛,全世界沒有那么簡單的食物了?!?/p>
山本益博在電影《二郎的壽司夢》(更廣為人知的譯名——《壽司之神》)中的發言便是對壽司易入門的詮釋。
而壽司易入門的重要原因,便是其壽司料(魚生)容易學習。關于壽司的各種著作,無論是專家藤原昌高、抑或包括小野二郎等壽司職人的作品,主要篇幅都在介紹魚生及其時令、產地,通過此,食客或者美食KOL在短時間內便可對壽司“指指點點”,而大多數KOL對壽司料理的作品輸出,也集中在壽司料及其產地,內地壽司圈“唯食材且只看食材”風氣一發不可收。
在與著名美食家毒師老師的交流中,我們認為,看待“唯食材且只看食材”有兩面性,在千元級以下店,該風氣推動了壽司店的食材內卷,讓利于食客,但放在千元以上店則降低了餐廳格調:?
“只要金槍魚、海膽弄好點,再來點日本產野生魚,哪怕不怎么會捏壽司的廚師都能在短時間內博到客源,服務、體驗、硬件都很糟糕也無所謂。評價餐廳的指標僅看食材成本敢上多少,能讓食客薅到多少食材羊毛,但買的怎么會比賣的精,今天你薅他食材羊毛,餐館必然會在其他方面控制開支,降低體驗。”
“同時催生產地偽裝、產地證書造假、包裝造假等一系列問題,哪怕明明很差的食材,或者在運輸中出現問題,鮮度等品質已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食材,只要店家敢吹成名產地食材,客人居然還是欣然接受,KOL也會為你背書。”
而「小室」的食材觀念與市面流行并不相同,店里不展示食材的產地證書,或中盤商的出貨證明,除非你主動去問,大將也不會強調魚生產地。不過,不強調食材不代表不重視,作為高級壽司店,注重食材是必然且必須的,但在「小室」,無論內容輸出和用餐感受,更注重食材體驗而非“標簽化”。
“當晚,我一次也沒有問魚生產地,或者糾結于「小室」的金槍魚是山幸、石司、藤田或者樋長,所以,當別人問我「小室」的壽司料是哪里時,我一個都答不上來,但是,我的舌頭告訴我,「小室」所拿魚生均很優秀?!?/p>
“哪怕深圳壽司店很能拿貨,但「小室」也不會以產地觀念來給客人洗腦,現在不是以前,如果拿魚就是大本事,那在內地開千元以上的高級壽司店也太簡單。高級餐廳的客群不會只是因為魚好而來,他們更期待在這里享受職業的服務和美好的時光。“
本地團隊????????
站在巨人肩膀上
與日本名店合作,由日本名店監修,在內地日料餐廳中并非沒有先例,最早為「鮨一」,后來有來自福岡的「太郎」、來自東京的「黑木」,以及已經簽約的「村山」,或者傳聞就要落地的「Kimura」和傳聞許久的「齋藤」。已經落地項目,初始階段皆有日本方外派廚師及骨干,未落地項目,食客對其期待恐怕也是廚師必須是日本本店外派,然而,「小室」從主理人到廚師再到外場,團隊均為本地人,其審美、價值觀、理念和專業水準讓人刮目相看。?????????????
先說一個內地日料圈的笑話:?
“從日本車站邊的立食壽司店找一個小工,他就能在內地日料圈做大將?!?/p>
此笑話形成于內地日料市場尚未開化時期,雖然顯得夸張,但那時內地市場認知的確如此。星轉斗移,無論是市場抑或投資人,對海外團隊的看法逐漸務實,他們發現,即使是日本名店出身的廚師和骨干,真到中國工作,也不免遇到語言障礙,運營模式差異,食客觀念,關系維護和生活方式不同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對其工作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而「小室」的大將段金波,本地廚師,曾在我頗為喜愛的「鮨心和」和「晴空」服務,他手指修長,談吐內斂、動作有板有眼,有一種典雅氣質,讓人側目。
在擔任「小室」大將前,段金波專門至「鮨あらい」工作了一個季度,雖然時間不久,但經過那種“從早就到店工作,一直到凌晨才下班,天天如此”的錘煉,段金波獲得很大成長。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廚藝的交流和提高速度今非昔比,那種傳統印象中培養廚師需要幾年早已成為古早,只要培養對路,廚師獨當一面的時限可以大大縮短。”
對內地食客來說,在板前看段金波做菜,與他誠心交流,不比與一個語言不通、溝通不暢,就算名店出身,但捏個壽司自己心里恐怕也沒底的日本廚師好嗎?
大將之外,「小室」幕后均為資深餐飲投資人,先前經營的餐廳多為業界標桿,與內地大多同行相比,這些幕后老板年紀更輕,本身即為美食家,全球化時髦視野及理想化日式美感并存。經他們培育輸出的廚師,經營著深圳「齊武」、上?!赶沟葍鹊禺敿t名店,「小室」可謂該團隊巔峰之作,在「小室」當然可以看到「鮨あらい」的身影,但主理人的印記一點不淺。
“與日本名店合作,能獲取對方的廚房配方,分享對方的資源,但難得之處,是學習對方的職業之德、經營之術,時時思考并自省,將其作為團隊前進的動力,「小室」的一炮而紅,更應記在主理人身上?!?/p>
“送客時,段金波和店員在門口向客人座車揮手道別。司機開了一小段發現方向錯誤調頭回來,段和店員依舊站在店口,只要客人的車還在視野內,他們就不會回店,見座車回來,段和店員再次熱情揮手、鞠躬,待客之情溢于言表。春末的深圳已有一絲燥熱,但體面、職業而令人感動的「小室」可謂一絲清風,努力將浮躁和激進之霾吹散?!?/p>
深圳市南山區深灣匯云中心四期6座L129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鏈接
《如何在日本體驗米其林餐廳》
依舊可以進入聽我的演講內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