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到位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HiFi品牌之一,飛傲多年來在便攜播放器領域的成果已無須多言,無論是產品的易用性還是專業度都達到了標桿水準,代表型號里既有平價親民的入門器材,也不乏高標準的專業發燒設備。對于那些口味相對清淡,喜歡中正聲音風格的燒友來說,飛傲的很多官方“CP”組合可以說是最省心的選擇了。
在同類品牌里,飛傲幾乎是最早開始布局耳機的研發與生產,也很早就開始涉足臺機領域。真要算起來,飛傲在2010年就出品了一些與自家播放器適配的擴展配件,但這些設備使用屬性相對單一,在我看來還不能被稱為是完整的“產品”。在經過一定的積累后,飛傲又推出了幾款解碼耳放一體機,也就是燒友們比較熟悉的K系列產品,并且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即便是這些市場表現已經相當不錯的產品,在飛傲的布局里似乎也還只是個開始。今年年初,飛傲提出了“HiFi桌搭”概念,第一次將桌面產品作為一個完整概念推出,而且一口氣打造了R7+FT3+SP3這套組合設備。
在這套組合里,R7是數播藍牙解碼耳放一體機,是這套HiFi桌搭里的核心部件;FT3是一款開放大耳,易于搭配,適合相對私密的場景;SP3是一款3.5寸有源音箱,體積小巧,聲音扎實。對于那些剛剛想進入臺機領域,沒有任何臺式音頻設備購買經驗的新手用戶來說,這套HiFi桌搭系統基本可以滿足全部的日常聽音需求,是一個極其省心、一步到位的方案。而這套設備里的SP3,作為飛傲的第一款HiFi音箱產品,自推出以來就受到了燒友們的廣泛關注。
客觀體驗
喜歡玩HiFi的朋友,終究繞不過音響這個話題。很多燒友是從玩塞子入門,慢慢地想去接觸大耳,之后便會發現音響系統就在道路的盡頭靜靜等待。一套匹配度良好的音響系統,往往會是HiFi路上一段難忘的體驗,畢竟音響帶來的感官體驗比耳塞或者大耳要震撼得多。但要想把音響玩出名堂,需要滿足很多客觀條件:充足的空間,優秀的器材匹配度,以及最重要的:充裕的錢包,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會讓很多小伙伴對音響系統望而卻步。于是,體積更緊湊,價格更親民且易于搭配的桌面有源音箱,就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入坑音響的首選。飛傲在HiFi桌搭里添加一款有源音箱,我想這也是為了滿足如今不少年輕用戶的使用需求。
從我的實際體驗來看,對于大部分人的桌面空間而言,SP3這個163x120x132mm的箱體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大小。音箱的體積和重量控制得非常好,易于搬運,對于空間的占用不會太過分;液態金屬壓制的箱體比較耐用,表面使用擴散形橫向條紋進行裝飾,低調的配色讓它放在桌面上的效果也相當和諧。眾所周知,在同等條件下,單元尺寸越大,音響在聲場與動態方面的表現往往會越好,但隨著單元尺寸的增大,音箱的體積也會增加,驅動門檻和空間需求也會提高。在音箱本體的尺寸并不算寬裕的前提下,SP3盡可能地選用了在相近體積的音箱里比較大的喇叭口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聲音的上限。
很多燒友在選擇音箱前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選有源還是無源。這主要還是取決于大家的日常聽音環境,如果你只想用PC或播放器,或者已經持有解碼耳放一體機,把這些器材作為音源,搭配有源音箱是一個簡單省事的辦法。而無源音箱在聲音的靈活性與提升空間上有明顯的優勢,但要想玩好需要更多的搭配經驗。對于剛入坑桌面設備的燒友來說,有源音箱相對來說會更友好。
SP3采用的是獨立4通道電子分頻方案,每一個喇叭都具備獨立的電路系統,大大減少了相互干擾,對于每個特定驅動單元的輸出頻率響應也可以調整得更加精確。低頻部分選用了3.5寸碳纖維低音振盆,碳纖維材質的強度和剛性較高,響應速度快,聽感比較干凈;高頻部分采用的是1寸絲膜高音球頂單元,規格超過了大部分同體積的音箱,對于高頻的呈現相對更完整。音箱配備了一組RCA、一組3.5mm對錄輸入,可以用一顆物理按鍵來進行輸入調節,增加了一個主副音響切換撥桿與0至-8dB低頻增益旋鈕,這些大家根據具體使用環境調節即可。
除了較為完善的配置之外,SP3還有一個在使用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特點就是酷炫的燈光設計。其實飛傲在M17、K7等產品身上已經將RGB燈效運用得相當得心應手了,而作為桌面設備的SP3,在加入底部的RGB燈條之后,觀感和氛圍感更是有了相當大的提升,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燈光還能有較為豐富的呈現方式,為小小一方桌面添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聲音表現
SP3剛開聲,便給我一種聲音中正,細節掌控精準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煲機,它漸入佳境,聽起來更具力量感,這種力量并沒有很明顯的侵略性,而是讓你感受到它時,就迅速收回,干凈利落。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音箱的擺放位置對聲音有一定的影響,我建議在沒有架子的情況下,搭配有7°傾角的腳墊,這樣可以讓SP3的發聲方向更加準確穩定。
SP3的中頻較為飽滿,人聲結像清晰,低頻量感適中。在聆聽距離較近的場景,將低頻旋鈕調至0dB,聽一些泛流行樂,可以感受到SP3的人聲線條細膩,配樂的環繞效果不錯。在較為小巧的尺寸下,它對于聲音能量的傳遞還是比較到位的,即便把聆聽位置拉遠,聲音細節的衰減也不會太明顯。
對于3.5寸的桌面音箱而言,細節解析力與動態表現是比較大的考驗。在經過一番試聽后,SP3的實際表現沒有讓我失望。它的低頻力道十足,但沒有蓋住中頻,整體的氛圍和定位的精準度都很不錯,能夠極大地提升在桌面的觀影體驗,增加沉浸感。高頻的聲音細節比較豐富,聆聽一些器樂時,能給人纖毫畢現的感覺,器樂的結像清晰,音色精準細膩,適合聽一些小編制室內樂和獨奏曲目。但因為受限于單元的尺寸和素質,聲場寬廣度也有限,因此它不太適合那種大場面的交響樂。在聆聽過程中,我還注意到SP3在較安靜的情況下能聽見一絲絲電流聲,尤其是在電源較差的環境下會更為明顯。在更換好一點的電源后,這種情況會有明顯好轉,但我依舊建議聆聽較為舒緩的音樂時,不要將SP3的音量開太大,用前級調節聲音較為合適。
總的來說,SP3對各種音樂類型和使用場景的適應還是比較強的,無論是用它來聆聽音樂還是欣賞電影,都能獲得不錯的感受,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認為效果比較理想的幾首試音曲目。
鄧紫棋《光年之外》
《光年之外》是我近期常用的人聲試音曲,無論是歌手的演唱、旋律的美感還是錄音水平,都表現得比較出色。在歌曲的開頭,隨著前奏響起,溫潤醇厚的人聲直接傳送到耳朵,整體的線條感順暢,音色綿密細膩且有著良好的厚度,可以感覺到SP3對人聲的拿捏還是比較到位的。隨著歌曲來到高潮部分,鼓點的比例逐漸增加,氣勢和場面感也漸入佳境,SP3能還原出量感適中、力道強勁但不沉悶的低頻,并且能夠循序漸進地展示出歌曲從舒緩到奔放的變化,張力十足。
《四季》
這首曲子是很多人的古典啟蒙曲目,比起知名度最高的“春”,我個人其實更欣賞凜冽的“冬”。SP3在演繹這類小編制曲目時,能讓人清晰地感知到器樂的位置與距離。1英寸高頻單元的優勢相當明顯,能將小提琴悠揚的音色完整呈現,細膩、精準地表達曲目該有的情感。而在一些情感較為激昂的段落,它的瞬態響應也較為迅速,能夠很好地還原出樂曲的變化。
《MainTitle (from “Game of Thrones”)》
這首《權力的游戲》的主題曲,是我個人比較常用的測試器材的試聽曲目,整首曲子給人一種陰沉、憂郁的感覺,氣勢磅礴,情感深邃。曲目中大提琴部分的感情表達最為直接,那種振奮的感受直指人心。SP3對弦樂音色的演繹沒有太多的涂抹感,音色清澈、樸實且細膩,再配上恰到好處的低頻,對于氣勢的還原是合格的。雖然這類場面宏大的曲目并不算是SP3的強項,但在有限的體積和配置下,這樣的表現還是差強人意的。
搭配建議
我把原來電腦桌面上的MC12換成SP3后,整個桌面變得更加協調,觀感和聽感都有所提升,這塊“個人影音小天地”有了新的模樣。
我覺得SP3對音源不是很挑剔,播放器、一體機、藍牙解碼耳放都是可以的。在手頭只有隨身器材的情況下,直接用播放器的LO,通過3.5mm對錄線連接SP3即可。而對于剛接觸臺式設備的燒友來說,SP3搭配“官方CP”R7的這套組合,功能最為豐富,使用場景廣泛,操作體驗相當便捷,而且聲音表現也比較均衡中正,能夠適應多數曲目類型,是一個省心又穩妥的選擇。
總結
在把飛傲HiFi桌搭的全部器材都體驗了一番之后,我不得不承認,R7+FT3+SP3這種一站式音頻解決方案,和當下燒友們的需求是相當契合的。這套萬元聽音組合,顏值在線,不會占用太多桌面空間,并且在交互模式上更具“現代”感,可以讓你很方便地享受流媒體資源。
在SP3剛露面的時候,不少燒友都有點懷疑,飛傲這次在自己相對沒那么擅長的音響領域,到底能否維持一貫以來的穩定表現。而事實證明,SP3的整體表現是較為全面的,而且這套桌面系統在飛傲完整生態鏈的強力支持下,給用戶帶來了相當優秀的使用體驗,這點甚至是許多老牌音響品牌也做不到的。不得不說,玩HiFi也需要與時俱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