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陰天
記得畢業的時候,準備收拾東西離校,發現一套用過的資料,特別好,也比較少,就當廢紙扔了,感覺有點可惜,于是就掛在校內網上賣,心想,要是有人需要,高低還可以賣點錢,豈不是兩全其美。
那套資料原價200多,但我買的時候只花了幾十塊錢,而且我已經用過了,所以我覺得要是能賣10塊錢,就很滿意了。
掛上網后,有同學問,于是就約了時間,他來到我住的地方,來了之后一聊,發現他是我們學院的學弟,都說是學弟了,我也比較大方,其實即使送給他也沒什么,我就說,你看著給吧,無論你給多少都行,我都接受。
他有一點不敢相信,又問了一句,真的嗎?學長這么好。
我說那肯定啊,你覺得能出多少就多少,你說了算,我絕不反悔。
然后他琢磨了一下,說,那我給你50塊,可以吧!
我……我當時就驚呆了,你這個家伙,難道不應該是出5塊錢嗎?我差點沒反應過來,我第一次遇到那種情況。
那簡直是太可以了啊!我賺大了我
我連忙說可以可以,于是,我們雙方完成了一次非常愉快的交易,真是匯源腎寶啊,他好我也好,太高興了。
二
后來我搞明白了,原來人們對一件東西價值大小的判斷,不是基于東西本來的價值,而是基于自己喜歡或者需要的程度,尤其是那種無法通過市場價格去衡量的非標品。
再后來,就發現很多事情,背后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
比如PUA,PUA對有認知偏差和意志力薄弱的人來說,不能說有效,只能說非常有效,而且也會永遠有效。
當你打壓一個人的時候,容易讓對方產生自我懷疑,從而讓他(她)對自己產生低價值的認知,認知一旦形成,看到你就有條件反應,這時候即使你出一個平常價,對方也會認為是高價,從而覺得你對他(她)很好,對方是賺了的感覺,就會很滿意,滿意度會一直到認清真相的那一天。
如果反過來,你經常夸獎或者贊美一個人,對方就會下意識地對自己產生高價值的認知,認知一旦形成,看到你就有條件反應,這個時候你出一個平常價,或者比平常還高的價,恐怕都不行了,對方都會認為你出價過低,從而覺得你不配,對方是吃虧的感覺。
這種情況同樣常見于,購物砍價。
賣家通常會挑商品優點說,以此抬高商品價值,而買家一定要挑商品缺點說,以此貶低商品價值,買賣雙方就這樣博弈,誰的理由越多,說服力越強,決定了該商品是以高于或者低于自己期望值的價格成交,所以,線下買東西,一定要PUA,多挑毛病少花錢。
把某多多上的低價商品搬到某音上高價賣,道理也一樣。
產生這種認知偏差的原因,主要取決于信息量,信息量越大,懂得越多,對一件事的認知就越趨近于事情本來的樣子,否則,就只能被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左右。
所以,人設和包裝非常重要,尤其在那些短期關系和短期交易中,幾乎是制勝法寶,目的就是要給別人營造出一種自己很有價值的感覺。
只要你看起來值錢,就有人覺得你值錢。相反,即使你值錢,只要你看起來不值錢,或者別人感覺你不值錢,那你就不值錢。
三
警惕很多創造出來的需求
像我這種人就很沒意思,特無聊,要是玩花招,那你怎么樣都不行,最好老實點。
你說我丑,我會說:拜托,你能不能說點我不知道的?你要是說我笨,我就會說,那是你不認識以前的我,我以前更笨,現在已經是我最聰明的樣子了。
你說我帥,我會說:你是不是審美觀出過車禍,我這都叫帥,那丑字該誰去認領呢?你要是說我聰明,我會說,我哪里聰明了,你哪只眼睛看到我聰明了,我這都叫聰明,你是不是有點傻呀!
你要是拿著一條內褲,對我說:這是國外的,品牌貨,專柜原價350,你買我給你打3折,優惠死你,我會接過內褲,瞅瞅,說,不就是兩塊破抹布拼的么?5塊賣不賣,等你準備再和我博弈(罵我)的時候,我早就已經轉身,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了三米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