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500字,仔細閱讀至少需要10分鐘??????
1.從東京到信州
此次東京之行最后拜訪的地方,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廣場。坐山手線在原宿下車,踱步走出表參道口,沿著標示“NHK放送局”終于走到這里。1991年的人氣日劇《東京愛情故事》中完治和莉香兩次在此告別,讓這個小廣場一度成為旅行觀光地。不過,隨著年歲過去,經典也有被人遺忘的時候,現在,應該沒幾人會知道這里曾給無數亞洲善男信女留過不可磨滅的記憶了。
在新宿站乘坐“梓”號特急列車前往自古以來被稱作信州的地方,信州即信濃,范圍大致為如今的長野縣,長野縣為日本內陸縣,境內多高山,秋冬兩季雪山連綿。戰國時代,信濃被南邊領地的大名——大名鼎鼎的甲斐守護武田信玄攻克,這里也成為武田和他一生的敵人——長尾景虎(上杉謙信)交戰的舞臺。最盛時,武田家占有甲信越大部分土地,雖四周強敵環繞卻絲毫不懼,他及武田家流傳至今的風林火山軍旗、《甲陽軍鑒》及各種正史、野史為后人傳頌并被拍成各類文藝作品。
黑澤明的史詩作品《影舞者》
“梓”號特急列車沿中央本線行駛,經鹽尻、甲府、諏訪直到松本,最遠可達長野最知名的滑雪勝地——1998年長野冬奧會速降項目舉辦地白馬。由于主要在甲斐(山梨縣)、信濃(長野縣)這兩個歷史上武田家活動的領地行駛,列車的車頭畫了一個彩色的菱形標志,這是什么?這便取材于武田家的家紋——武田菱。
名聞遐邇的諏訪湖
松本位于長野中部,古稱深志,戰國時代屢遭戰亂,但在近代尤其是二戰中,因位于山區也沒有什么戰略價值倒免于毀壞。到達松本已是傍晚,站臺的報站音十分有趣,一個女聲抑揚頓挫地播著“松本、松本到了~”,尾音拖著很長。
松本地處山區,氣溫比東京低5度以上。車站之外行人寥寥無幾,習慣了東京的人山人海,更加深了心里的冷清。耳邊傳來類似演講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人在作政治演說,街頭演說是日本政治現象之一,前首相野田佳彥曾堅持24年在千葉車站前演講,而另一位前首相安倍晉三則是在街頭演說中遇刺逝去。
宣講車上寫著“幸福實現黨”,光聽名字似乎是一個溫和政黨,然而,該黨實際為極右翼,政治主張非常激進,對外主張對華對朝強硬。不過,該黨顯然并沒有得到太多國民的支持,建黨以來至今沒有獲得國會議席,不過區區幾十人在全國市町村級議會擔任議員。并不知道這位講個不停的大叔是不是黨首大川隆法,雖然他講得非常有精神,但也許是松本人已經夠幸福了,不需要他幫助實現,因此,一個駐足停留的觀眾都沒有。
2.從蕎麥面到松本城
長野地處高寒,土地貧瘠,物產不豐,自古以來,這里飲食就和接壤的關東、以北的日本海沿岸很不相同。此地不適合種植稻米,他們就多以蕎麥為食;缺乏蛋白質攝入,他們就大量食用味噌;此外,還有食用馬肉、昆蟲、發酵料理的飲食習慣,而在此之中,長野最知名的鄉土料理便是蕎麥,“信州蕎麥”名揚全日本。
小帖士:關于蕎麥產地
雖然蕎麥在長野是如此流行,但長野的蕎麥產量在日本并不靠前。北海道是日本蕎麥的最大產地,幾乎占總產量的一半,隨后是福島、山形、長野。蕎麥并不能算耐寒性作物,之所以能在氣候寒冷的以上四地多產,是因為四地低溫集中于冬季,其他季節氣溫涼爽,適于蕎麥生長。尤其是北海道的上川地區,福島縣的會津盆地,長野縣的野尻湖等地為海拔適中的山地,日夜溫差巨大容易起霧,對蕎麥的生長十分有利,這是這些地方成為蕎麥著名產地的重要因素(然而,日本國內的蕎麥產量仍不能滿足市場消費,因此每年還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蕎麥)。
夜幕已漸漸降臨松本,車站邊、小鎮上遍布餐廳,多有蕎麥銷售,闖入當地名店みよ田,在這個鄉下地方小店的tabe常年3.5+。要了蕎麥和一些一品。彼時上海多有非常地道的日式蕎麥店,故心想哪怕在長野日式蕎麥應該也不會神乎其神,不過入口后一發入魂,尤其是出汁調的極棒,香氣和口感的平衡讓人欣喜。
松本只是個小城,餐畢,步行即可去松本城天守。松本城是日本現僅存的12座天守之一,游客在日本去的比較多的如大阪城、名古屋城早已毀于戰火,現存為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松本城天守最早建筑可追溯至1504年,其間經歷被拍賣、明治大修、昭和大修,主體結構基本保存下來。如今,其與姬路、犬山、彥根城同為受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的古城。
宵夜在城邊拉面店むっみ屋,小店主打北海道拉面,要了蘸面,幾口嗦完,店里僅一名伙計,下單、下面、埋單、收碗筷都是他,山中小城的深夜氣氛頗為寂寞。光說むっみ屋的店名,恐怕沒什么人聽說過,但如果告訴大家這家和白熊咖喱是同一家公司,而白熊咖喱最早是這家拉面的員工餐,恐怕大家就豁然開朗了,原來是他家啊~
在上海生活久了,很少見過松本這樣的藍天,湛藍天空沒有一絲云彩,艷陽之下的松本城與夜晚完全不同,清新空氣、極佳視野,讓人真想在此多逗留幾天。
手中游覽指南中,松本城之后有一處“舊開智學校”,該處沒有被收入任何華語版旅行指南,卻是日本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證之一——他是日本最早的現代小學。
“明治初期的日本,除了大米沒有其他特產。“
——《坂上之云》
明治時代的日本通過維新,從落后的農業國一躍為現代強國,其中重視國民教育為其強國之本。舊開智學校創立于明治6年(1873年),在松本這個長野山地的小鎮內,70%的建校款項由居民捐贈,其余通過變賣原地建筑物料,建筑仿東大前身的開成學校,具有濃厚的西洋建筑風格。
與傳統日本學校不同,學生被要求坐在凳子上課,學生要上讀本課、算術課和習字課等。彼時的大洋西邊,大清洋務運動已開展多年,京師同文館也已創立十年,兩個歷史上交往密切、一衣帶水的鄰國,均以學習趕超西方為自己的目標,但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歷史道路。
3.從阿爾卑斯到九寨溝
從地圖上看,松本往西是“高聳入云”的山地。日本戰國時期,大名們曾試圖跨過這些山地進行擴張,但在當時條件下,要翻越這些海拔3000米的群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進入近代,在山岳崇拜、國土測繪以及明治維新后大量進入日本的外國人的推動下,登山活動在日本十分興盛。19世紀初,越中富山的僧侶播隆登上槍岳,1877年7月,一名英國工程師登上槍岳,他從山頂望去,周圍的群山與歐洲的阿爾卑斯極其相似,他在后來發表的文章中第一次用了”Japan alps“一詞。于是,日本阿爾卑斯山脈一說法就出現了。今天,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已不局限于英國工程師當時攀登的山脈,而是其攀登的槍岳所在的飛騨山脈(北阿爾卑斯)、木曾山脈(中部阿爾卑斯)、赤石山脈(南阿爾卑斯)的統稱。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幾乎占據整個日本中部地區,被稱為“日本的脊梁”。
北阿爾卑斯山脈示意圖
在北阿爾卑斯,日本建立中部山岳國立公園,此地不通電鐵,公交線路稀少,但有國道158號貫穿東西,此國道東起長野縣松本市,西至岐阜縣高山市。
在松本巴士站乘坐濃飛巴士公司(濃飛即美濃和飛騨,均為日本古地名,兩地現區域大致為現今的岐阜縣)的低公害巴士西行進山,一路風景,和國內在深山行駛的巴士沿線風景并無兩樣。
國道158號沿線的山岳公園,大致由長野縣和岐阜縣東西各分一半,中心地區為奧飛騨溫泉鄉。奧飛騨溫泉鄉由有4個集中的溫泉街組成,即平湯溫泉,新平湯溫泉,福地溫泉,新穗高溫泉。其中,平湯溫泉相傳由武田信玄進軍至此發現,也是整個山岳公園的巴士中轉站,從這里,你可以轉乘巴士去公園的各主要山峰的登山起點。
上高地是整個國立公園中不需要專業登山徒步便能到達的最佳景點,簡單點說,你如果既不會登山,也懶得徒步卻想看看北阿爾卑斯的風貌,那就去上高地吧。
上高地位于國道158號的北部,平湯溫泉東北方向,是被3000米級別的穗高連峰、燒岳、霞澤岳所包圍的山谷地帶,平均海拔1500米。在明治維新前,此處人跡罕至,保留了最純粹的大自然風貌。明治時代,英國人傳教士Walter Weston在登上槍岳后,在其著作《日本阿爾卑斯的登山與探險》中詳細地介紹了上高地周邊的群山,上高地開始為人所知。進入21世紀,上高地因其山谷的地理特點,成為登山家攀登周邊山峰的大本營漸漸熱鬧起來。1934年,上高地被劃入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為保護環境,上高地一帶禁止私家車通行,并建立起一系列游覽上高地的“公約”。LonelyPlanet將上高地描述為“具有日本最獨特的山區風景”,米其林綠色指南將上高地定為二星游覽景點,在玩日本上因簽證便利走得較早的港臺游客訪問上高地后,因其地貌與大陸九寨溝相似,遂將上高地稱為日本的九寨溝。?
上高地在每年11月至次年春季因大雪封山,游覽窗口不過區區半年,就在這半年內,尤其是日本5月黃金周和當地10月中旬的紅葉季,一般游客和登山愛好者“會將上高地擠成新宿”。
如果你看到過上高地的宣傳資料,大抵都有以上這張照片,此照取景地在上高地河童橋,站在橋上往北拍攝便是此景。河童橋離上高地巴士站不過幾分鐘腳程,如果說黃金周上高地的人流可比新宿,那屆時在河童橋的人應該比新宿站站臺上的人多多了吧。
作為一個非常友好的登山出發地,上高地提供了幾小時到數天及一周以上的徒步路線,如果你只有半天,那從河童橋以北的明神池到往南到大正池、田代池即可,“95%的游客到上高地的活動范圍也就那么大。”不過,如果你是那5%的訪客,你甚至可以花一周時間,從上高地出發往北一直走到屬于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的立山,LonelyPlanet的圖書《Hiking in Japan》將這條線路譽為“世界級的挑戰”。
而其中西穗高岳登山道的前部屬于非常入門的線路,相信各位也能試試,但要登頂海拔3190米的西穗高岳,那還是需要相當的登山技巧并做足準備的。
如果你既想飽覽高山美景,卻不想花費幾小時的徒步精力,那從上高地回到平湯溫泉,再搭乘巴士前往西北方向新穗高溫泉那將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那里有全日本唯一的雙層登山纜車——新穗高纜車。
纜車從山腳出發,最高點是西穗高岳的千石尾根,千石尾根海拔2156米,離西穗高岳山頂垂直標高還差1千米。這里有日本海拔最高的郵筒之一,多少人只是為了一個郵戳而千里迢迢來這里寄一封信或一張明信片。
4.從三文魚到三文魚
所謂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的美食,無外乎簡陋簡單的景區食堂,以及各溫泉旅館精心準備的割烹料理。正如上文所言,多有蕎麥,還會有大量馬肉、味噌、發酵料理,在此之外,有兩種水產可不能錯過。
一為巖魚,在公園各地俯首皆是,乍一看可能會將它認作香魚,它們長得是如此相近,也多為鹽烤。而巖魚的習性和香魚并不相同,也沒有香魚那么強的季節性。更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一種“三文魚”。
在解說它為何是“三文魚”前請看這篇文章??????
狹義上的三文魚僅僅是指大西洋鮭,而所謂廣義上的三文魚,或者說普通食客的認知,往往將一切鱒和鮭都稱作“三文魚”。巖魚和名ニッコウイワナ,為雨鱒的陸封種,雖然巖魚的魚肉和“三文魚”并沒有相像之處,但它可是一種鱒,在國立公園里如果看到路邊攤在烤魚的,大多就是巖魚,價格便宜,無論多少都吃得下去。
二為信州サーモン(信州虹鱒),長野縣知名水產,日本人工培育的三倍體虹鱒之一(另比較知名的有群馬縣銀光、愛知縣絹姫等),為內陸型淡水魚,在講究的溫泉旅館里,所用造里多不用海魚,僅用本地淡水魚或降海型漁獲搭配山珍刺身。本地虹鱒比起海中鮭魚鮮味稍遜但味濃,絲毫沒有任何土腥,是深山中霓虹金對魚的堅持與執著,為了這份執著,可別在公園里吵著要一份野生金槍魚了呀。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鏈接
《如何在日本體驗米其林餐廳》
依舊可以進入聽我的演講內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