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刀郎新歌《羅剎海市》頻頻刷屏,多次沖上熱搜,據最新統計,全球網絡播放量已經超過80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圖源微博
這首歌,以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一個故事羅剎海市為靈感來源,描述了一個顛倒黑白、不分美丑的社會,頗具諷刺意味。
圖源網易云音樂
隨著歌曲熱度飆升,有網友將這首歌解讀為刀郎的一首“復仇歌”,在暗諷幾位曾經“不看好”自己的音樂人,這其中就包括那英、汪峰、陳坤、高曉松等。
圖源網絡
于是,網友自發前往幾位音樂人的社交媒體賬號下留言,爭相為刀郎“出口惡氣”,截至目前,那英抖音賬號首條置頂作品評論區的留言已經超過700萬條。
圖源網絡
7月19日,刀郎發布新專輯《山歌寥哉》,這張專輯一共包含11首原創歌曲。
據專輯介紹稱,該專輯嘗試建構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文化共生共存的音樂生態,將傳統民間曲牌專輯與聊齋文本相結合,將聊齋中的故事“唱”出來。比如此次爆火的歌曲《羅剎海市》,講述的就是主人公馬驥被颶風引入到了一個“以丑為美”的怪國以及其所在這個社會的所見所聞。
圖源網易云音樂
事實上,這并不是刀郎第一次將自己的音樂創作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的嘗試,早在2020年9月,刀郎的制作團隊就曾發行過一張專輯《彈詞話本》,將蘇州彈詞與當代流行音樂相結合,用音樂的形式再現話本中人物鮮活的形象,講述話本中人物的故事。
圖源網易云音樂
用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傳播對文學內容的理解,怎么就變成了一首“復仇歌”?而前段時間剛剛因為耿直發言表情包而火速出圈的那英又為何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圖源網絡
短視頻平臺上充斥著關于那英和刀郎過往恩怨的“解說”,有人稱當年華語樂壇以那英為首將刀郎打壓出樂壇、稱那英看不起刀郎、稱汪峰吐槽刀郎的歌都是農民聽的歌等等。這些捕風捉影的視頻我們無從考證,也無法進行判斷,唯一可以考證的就是在2010年,音樂風云榜評選樂壇1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歌手時,做為評委主席的那英向刀郎投出了一票反對票,稱“他(刀郎)不具備審美觀點”,做為評委的這樣一句評價在營銷號的解讀下逐漸妖魔化。
圖源網絡
關于其它傳言,刀郎早年也進行過回應,在采訪中稱如果沒有親耳聽到就是空穴來風。
圖源網絡
此次刀郎新歌一出,就有網友將新歌歌詞與過往的恩怨傳聞聯系到一起,戲稱“本以為刀郎已封刀,沒想到一直在磨刀”,意指刀郎在用歌詞暗諷那英等人,報當年的“打壓之恨”。更有甚者,將歌詞逐一進行再解讀,列出表格一一對應到那英等人身上。隨著歌曲的火爆,“正義感爆棚”的網友隨即紛紛前往那英的抖音賬號下留言,評論數量從7月24日的12萬條飆升至當前的704萬,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伐。
圖源網絡
目前,那英抖音評論區的留言數量仍在不斷增長,而網絡上關于《羅剎海市》的新解讀也層出不窮,最新流傳出一張歌詞隱喻對照表則稱這首歌是用來諷刺美國的。
圖源網絡
此外,隨著這件事熱度的攀升,一些無良自媒體賬號拼貼事實,將那英早年回應網絡暴力的一篇微博捏造為“那英向刀郎致歉”的文章,再配以一些與事件不相關的畫面博取流量。而細看這些謠傳的視頻下,真的有一些網友被牽著鼻子走,稱“不接受道歉,繼續網暴”。
圖源網絡
這些站不住腳的“解讀”與“謠言”點燃了網友的情緒,形成了強大的號召力,這其中不乏盲目和失去理性的吃瓜群眾,相比于事實和歌曲真正的內涵,他們可能更在意那英的評論區能否突破1000萬,這場網絡奇觀能持續多久而已。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