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閱讀《史記》需要對古漢語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也需要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閱讀《史記》可以普遍地提升現代人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廣泛地開拓視野,大幅地提高思維能力。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干大事就不要考慮細微末節,行大禮就不要在乎小的責備。
這是樊噲在鴻門宴上勸說劉邦的一句話。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就不必講求“細謹”和“小讓”;不拘小節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為人應該講究大局,不要過于拘泥于細節和瑣碎的事情,同時也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退讓,不要太過固執己見。
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史記·商君列傳》)
主張高尚品德的人是不會與俗人合流的,成就極大功業的人是不會與大眾謀劃的。
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不會隨波逐流,因為他們有超越普通人的價值觀和信仰,會根據自己的內心來行動;建功立業的人不可能墨守成規,因為他們具有創新精神和敢于冒險的勇氣,不會像普通人一樣思想保守,不會固步自封。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史記·外戚世家》)
沐浴不一定非要到大江大海中去,關鍵是能去掉身上的污垢;騎的馬不一定非要名馬千里駒,關鍵是能跑得快和遠。
對待事物我們不必要求極高的標準,只要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即可。就像洗澡不必要到江河大海,只要去除身上的污垢即可;馬不一定要是騏驥,只要跑得穩健即可。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商君列傳》)
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叫做聰慧,能夠自我反省叫做明智,能夠戰勝自己叫做剛強。
個人在自我發展和成長過程中,要敢于聽取不同意見并得出正確結論,善于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勇于超越自我;也就是說要具備傾聽他人意見、自我反省和戰勝自己的能力。
這句格言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我們可以不斷地運用這個觀點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實現個人和團隊的目標。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善于作戰的人會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和利用。
鑒于魏軍一直輕視齊軍,孫臏讓齊將田忌減灶行軍,魏將龐涓迷惑于齊軍懦弱的假象,扔下大量步兵帶著少量精銳騎兵追擊齊軍。齊軍最后在馬陵設伏,一舉擊潰魏軍。
齊軍作戰能力差,是此前的實際狀況。齊國的孫臏把這一事實再次“證明”,使得魏將龐涓清楚地看到,從而達到打敗魏軍的目的。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史記·商君列傳》)
一千張羊皮,抵不上一只狐貍的腋毛;一千個人隨聲附和,抵不上一位賢士正色直言。
數量眾多的羊皮,不如一只狐貍的腋毛有價值;眾人的順從之語,不如一個賢士的直言不諱有價值。
這句話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達了價值與質量的重要性:羊皮的多少并不能與狐腋的珍貴相提并論;數量不等同于質量,數量并不代表質量,數量并不代表價值。這句話提醒我們,即使是一個人表達出的真心的話語,也勝過眾人的跟風之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