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代故事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歷史走到如今這個階段,梁唐之爭徹底定型為零和博弈——凡是能讓李存勖高興的事,都絕對會讓朱友貞沮喪!
由于之前一段時間,梁軍取得了幾次頗具規模的勝利,因此,朱友貞已經開始做上了中興后梁的美夢。就在這個時候,鄆州失守的消息傳來。
驟然的落差使朱友貞驚恐交加,第一時間就公開處決了鄆州防線的直接責任人劉遂嚴、燕颙。
怎么說呢……跑得再快,也沒有斷頭臺的刀快!
朱友貞余怒未消,又盯上了主持對后唐戰爭的總負責人戴思遠,你得承擔領導責任——免去其北面招討使一職;想想還不解恨,又將其由節度使降職為宣化留后,要求其帶嘴里掛、以觀后效。
處理完責任人,朱友貞又將注意力轉回到黃河戰線——他派出使者前去督戰,要求北面方面軍段凝、王彥章諸將尋機與唐軍決戰!
已經被邊緣化的元老敬翔一直冷眼旁觀,十分清楚老板的反應看似鎮定,其實已經亂了手腳。他實在不愿意看著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后梁基業就此崩塌,雖不情愿,還是決定再去勸諫一下朱友貞。
敬翔的最后嘗試:
先帝在位時,以我為心腹,言聽計從。
如今時代不同了,唐軍勢力異常強大,陛下卻不采納老臣的意見。
既然如此,不如讓我死球得了!
說罷,取出繩子就準備上吊。
能把敬翔這樣城府極深的社會人逼到這個份兒上,你必須得對朱友貞的敗家工作脫帽致敬!
盡管如此,朱友貞內心還是不愿意啟用老爹留下來的老臣——這不但徹底證明自己的確不如老爹;也用實際行動昭告天下:之前一系列的舉動都是無用功。
當眾認錯可是反人性的。若是以前,朱友貞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但今時不同往日!一旦后唐突破黃河防線,自己的兩都可就要直接面對天下無敵的唐軍鐵蹄了。
既然自己想不出任何對策、既然敬翔過往功勛斐然,那……還是先聽聽人家怎么說吧。
這位極度偏寵親信的后梁老大趕緊攔下半是演戲半是真心的敬翔,隨后誠懇問計。
事急馬行田!敬翔沒有時間廢話,略過一切繁文縟節直奔主題:時局危急至此,除了擢用王彥章為前線總指揮,別無他法!
在退后一步,死無其所的狀況下,朱友貞的智商難得一見地在線了——他立即同意了敬翔的建議。
至于原因?其實也不復雜。
- 一來,此時的梁主朱友貞已經全無主意,隨便給他根稻草都會死命攥住;
- 二來,敬翔過往耀眼業績的背書;
- 三來,王彥章的赫赫威名。
就這樣,王彥章被火線提拔為北面招討使,接替了戴思遠當初的職責。
一般地,大家對如何用人有個基本的共識,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按照這個原則,朱友貞本應該徹底授權王彥章,以便其能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或者用任正非的話來解釋: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
尤其對彼時的后梁而言,確實已到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關鍵階段,是該孤注一擲的時刻了。
但世界上哪有完人?在朱友貞的眼里,不疑這種做派只能在沒有摩擦的理想工況下實施。而王彥章,顯然不是朱友貞的完人,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理想工況了。
那,該怎么辦?只好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嘍!
需要特別強調:這個原則并不是沒有選擇之下的無奈妥協,而是管理學的真諦。
誠如朱友貞所擔心的,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完人與理想工況的。
但,考慮到一國之君既沒能力也無精力事必躬親,所以就只能疑人要用。
既然人才的確存疑,領導者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以確保既定目標的實現,此即用人要疑。
也就是說,所謂用人要疑,并不是說要猜忌人才,而是要預料到:
- 人才的能力有其邊界,確實存在力有不逮的狀況;
- 事情的發展可能遠超預期,導致計劃跟不上變化;
- 人才的忠誠堪憂,一旦受到誘惑,存在變節的風險。
作為應對,領導者:
- 有義務為人才搭建合適的平臺,以便在資源分配、政策制定上給予其最大的支持;
- 有責任擬定備用方案與糾偏預案,以便有效約束疑人不犯方向錯誤。
只有如此,才能既保障疑人的行動不出圈,又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
理論嘛,聽起來總是過于枯燥!還是看看現成的成功案例吧。
就在不久之前,李存勖不就任用疑人李嗣源,取得了鄆城大捷嘛!
既有邏輯清晰的理論,又有說服力十足的實例,朱友貞最終決定:提拔王彥章的同時,一并拔擢自己的親信段凝。
在朱友貞看來,讓絕對忠于自己且手握重兵的段凝當副手(任命其為北面招討副使),既能給王彥章提供足夠的支持,又能給予其必要的監督。
一舉兩得!
怎么評價朱友貞的操作呢?從上帝視角快進,小朱同學的做法極大地加速了后梁的滅亡!咱們不妨簡單劇透一下歷史的真實走向:
- 第一階段,王彥章取得輝煌戰果;
- 第二階段,眼見王彥章從優秀走向卓越,段凝這個朱友貞欽定的保險毅然決然地猛拖戰友的后腿,導致黃河防線一潰千里……嗯,典型的“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型人格;
- 第三階段,梁軍敗相顯露但還尚存一線生機,王彥章力戰之后以死報國段凝保存實力臨陣倒戈
真是對朱友貞天大的嘲諷!
那么,問題來了!
明明和李存勖采用了同樣的策略,卻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結果!朱友貞到底做錯了什么?
眾所周知,朱友貞內心對提拔王彥章這件事兒并不情愿,但老王還是用實打實的戰績昭告天下:這個決策英明無比。
所以,疑人要用顯然沒有問題。
那么,問題就只能出現在用人要疑之上了。
讓我們先看一下成功案例。在奇襲鄆城的整個過程中,李存勖都沒有對李嗣源的行動有過任何節制與監督。讓一個有強烈證明自己忠誠的名宿孤軍深入敵境,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風險了,再表現出不信任,除了將其推向敵對陣營,就再也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了!
作為對比,梁軍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不就是由于朱友貞的胡作為和段凝在軍事上的不作為嘛!做個假設,如果真的對王彥章充分授權,就算依舊打不贏后唐,至少也會出現戰斗力完整隊伍在未作任何掙扎的情況下就全軍投降的場景不是?
可以這么總結:
- 對于王彥章,朱友貞做到了疑人要用,但沒做到用人要疑。結果?錯過了逆轉局面的大好良機
- 對于段凝,朱友貞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結果?無論能力還是忠誠,終究都是錯付了!
2.總結干貨
問:如何用人?
答: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 人無完人,自然也就很難用人不疑,那就只能疑人要用。
- 用人要疑,并不是說要猜忌人才,而是考慮到人才在能力、忠誠度等維度上存在缺陷,領導者:
- 有義務為人才搭建合適的平臺,以便在資源分配、政策制定上給予其最大的支持;
- 有責任擬定備用方案與糾偏預案,以便有效約束疑人不犯方向錯誤。
只有如此,才能既保障疑人的行動不出圈,又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3.照方抓藥
好奇心爆棚的同學們估計會有一個疑問:時易事異!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新時代,這些干貨還有奇效嗎?
一地雞毛中難得一見的和諧場景
說起來,2023年可是一個名場面頻出的年份:
- 布林肯來訪時,沒有紅毯,取而代之的是紅線;
雷蒙多無償代言華為新機,引得國內外媒體一片沸騰!
這些回味雋永的名場面,必將被全世界人民在未來的十幾年間津津樂道、反復提及!
可就在這種充滿硝煙的大背景下,就在幾乎所有美國高官都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的大環境下,一位美國老人的到來卻獲得了賓主盡歡的和諧場景,這多少讓吃瓜群眾有些猝不及防……嗎?
當然不會,畢竟這可是美國為數不多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作為促成“跨越太平洋握手”的外交家,當然有享受超規格待遇的資格!
一提起基辛格,小伙伴兒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尼克松總統的得力干將、中美破冰之旅的操盤手。
這話說的對,但不完全對!
在基辛格進入我們的視線之后,以上的觀點沒啥問題;但,在成為親密的戰友之前,尼克松與基辛格的關系實在算不上多么兄友弟恭。
基辛格簡介
1923年,在希特勒圖謀發動啤酒店政變的6個月前,基辛格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就是那個生產BMW汽車的地方。
千金子之坐不垂堂!
1938年,隨著納粹反猶浪潮的高企,感到危機的一家人做出了一個不算艱難的決定——爺投美了。
在美國,基辛格充分發揮做題家的天賦,考入彼時美國政壇的搖籃——哈佛大學。
21歲服兵役,被委派去重建戰后的克雷菲爾德(德國西部城市)市政府——絕對是衣錦還鄉了。
也是在那里,他對政治產生了極大的熱情。
1968年的總統競選中,基辛格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顧問。作為馬前卒,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學天賦,對自己的老板:
我確信,納爾遜·洛克菲勒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完全具備果斷勇敢、遠見卓識這樣領袖的品質。他是能使全國團結的唯一候選人。
而對競爭對手,輸出得毫不手軟:
在所有候選人中,他當總統最危險。
如果他當選,就意味著共和黨的完結。
這個人荒唐可笑,人品極不厚道,小家子氣,聲譽不佳。
……在政治上是一個平庸的人,在才智上則是一個低于平庸的人。
建議請他做副總統的候選人,因為他當副總統的經驗要比洛克菲勒豐實多了。
文化人罵人,就是這么斯文、體面且一針見血!
然而,命運跟基辛格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位被他批得一文不值的人最終贏得大選,成為美國第37任總統……對,他就是我們熟知的尼克松!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贏得大選的尼克松不計前嫌地對基辛格委以重任。
尼克松當然不是個抖M,之所以愿意啟用一個曾經大肆詆毀自己的人,無非基于以下兩個緣由:
(1)基辛格過人的學術成就與政壇人脈
195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爾累與和平問題,1812- 1822年》,該文奠定了基辛格作為現實主義學派一流學者的聲譽。
在校期間,成為哈佛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班的執行主任。參加學習的600位“未來領導人”成為了他的帳下門徒,這份名單包括但不限于:
- 1953年期的中曾根,后任日本首相;
- 1954年期的德斯坦,后任法國總統;
- 1957年期的阿龍,后任以色列副總理兼外長
- 比利時首相的廷德曼斯;
- 挪威外長弗萊頓倫德;
- 英國工黨領袖米歇爾·福林;
- 聯邦德國經濟部長艾哈德。
對尼克松而言,曾經的言語攻擊完全無法掩蓋基辛格身上耀眼的光芒。不爽歸不爽,理智權衡之下,聰明的智商最終還是占領高地——選擇忽略過往的不快。
(2)洛克菲勒家族的舉薦
政治家,從來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基辛格在學術研究之余,還在校外擔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特別研究機會主任等職——墻里墻外兩開花了,屬于是!
眾所周知,洛克菲勒家族可是美國有名的財閥,有了這個家族的背書,基辛格的影響力毫不意外地再上一個臺階。
而在丟掉總統大位之后,洛克菲勒家族更加迫切需要在政府里安插進自己的觸手。顯然,能力、名聲俱佳的基辛格絕對是不二人選!
就這樣,曾經的競爭對手絲滑地組成了全新的團隊。
此時,對于尼克松而言,基辛格就是典型的疑人:
- 能力夠,應該重用;
- 忠誠度存疑,不確定是否可以完全信任——更重要的是,即便尼克松本人愿意信任,基辛格也很難得到其原有團隊的認可,黨同伐異可是人性啊!
但是,世界上又哪里會有完美無缺的人才呢?作為領導,只能疑人要用,且用人要疑!
何為用人要疑?
- 如果感到員工能力有所欠缺,就要給予足夠的資源、必要的支持乃至為潛在風險擬定應急預案,盡可能營造出合適的工作平臺,讓其充分發揮優點、規避缺點;
- 如果擔心員工的忠誠度,那就在制度上進行合理的約束,從源頭上切斷其犯錯的可能。
具體到基辛格這里,要疑的顯然不可能是能力,而只可能是作為曾經對手的忠誠。于是,1969年,尼克松聘請基辛格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就是尼克松有針對性的措施。
問:為什么任命基辛格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是疑人要用?
答:這是個以卑御尊的崗位。
什么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身處廟堂之外
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并不是某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其任命無須經過國會的批準。
簡言之,這是個編制外的臨時工。
心在禁宮之內
該崗位屬于白宮幕僚團隊,即為總統近臣。
作為心腹,國家安全助理是總統決策的主要助手和咨詢對象,每天要向總統匯報國際形勢,處理各種危機,監督內外。在對外事務上更是方便作為總統私人密使,越過國務卿,就一些棘手而秘密的問題直接與外國政要秘密談判。
如果把美國比作縣衙,那么總統就是縣令,國務卿則是縣丞,這都是體制內的正式編制;而安全事務助理,其實相當于師爺——屬于體制外的、縣令的私人雇員。
如你所見,這是一個位卑權高的崗位:
- 位卑:編制外嘛,老話說的清楚,就是不入流!
- 權高:最高領導的幕僚,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是也,不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嘛!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權高,但其權力根植于總統而非源自法律約定。這就意味著只要總統一句話,他潑天的權勢瞬間就會化為烏有。
顯然,這樣的定位既能最大化基辛格的能力,又不用擔心他濫用自己的能力。
完美!
對了,聰明的小伙伴兒是不是對這個崗位有些眼熟!是的,得寵的太監不就是這副模樣嘛!
這里沒有對任何人的不敬,帝王心術歷來如此!
理論看上去完美,實際效果怎樣?
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這種優勢,很快就在一次劃時代的大事件中顯現出來——那就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中美建交了。
按照職責劃分,時任國務卿的羅杰斯本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人選。但,尼克松為什么要選擇看上去沒什么關系的基辛格?
(1)保密要求
與一個意識形態截然不同、彼此敵對幾十年的國家進行破冰之旅,保密性是至關重要的——君不見,哪怕冒著亡國之險,崇禎皇帝也不肯、不敢主動提出與后金議和。
國務卿既然是編制內的官員,其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哪有保密性可言!
(2)效率比較
作為私人雇員,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可以私下里直接跟總統溝通。比效率,自然要甩言必流程的國務卿一大截!
以及最重要的……
(3)完美的接鍋俠
出了狀況,國務卿是沒辦法接鍋的——人家代表的可是國家的臉面,就算自己覺悟高,愿意站出來承擔責任,政府的其他人等也斷然不能接受。
但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不同,一個臨時工,組織欽定你背鍋了!
你瞧,干這么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就得疑人要用——私密性強、效率高且無后顧之憂;而為了確保目標的落地,那就得用人要疑——盡全力為其提供支持、并提前助其清除潛在威脅。
這才有了基辛格利用出訪巴勒斯坦的機會,謊稱生病,擠出寶貴的48小時,得以成功抵京,為后續的尼克松訪華做好鋪墊。
啥……你說這么干要冒太大的風險?
富貴險中求!回報不是同比例地高嘛,值得一搏!
最終,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原則指導下,事前看起來似乎完全沒可能事情居然真的在基辛格手中實現了!
自然而然,他這個大功臣也從尼克松團隊眼中的疑人,迅速蛻變成毫無疑義的自己人。
于是,1973年,國務卿的馬甲也不出意外地套在了基辛格身上!
自此,尼克松和基辛格就進入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境界了!
敲黑板,干貨需要多重復!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4.小小啟迪
難道真是知道很多道理,卻還過不好這一生……嗎?
創業期間,條件肯定相對簡陋。具體到人才的使用,多半只能疑人要用。
這就要求一定有人絕對控股,以此獲取資源的分配權。如此,才能確保用人要疑原則中資源、制度的落地。
One more thing
鹿鼎記中,康熙人為地將施瑯塑造成疑人。這種觀念一旦在心中扎根,無論康熙再向其提出什么樣不合理的要求,在施瑯看來,都是必要的用人要疑了!
所以,千萬別被領導用戴罪立功之類用人要疑的手段PUA了!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國務卿與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朝堂班次”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797126)
- 亨利·基辛格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8%E5%88%A9%C2%B7%E5%9F%BA%E8%BE%9B%E6%A0%BC/6626060)
- 基辛格,美籍德裔的外交魔術師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305302)
- 周恩來與中美建交的媒介“巴基斯坦渠道” (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8346)
- 中美建交路:基辛格利用出訪巴基斯坦機會,“消失”48小時秘密訪華(https://www.chinastory.cn/PCzwdbk/detail_v2/20200528/1006000000039761561680168570954210_1.html)
特別聲明:
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