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紀
支持 | 瑤光智庫
撰文 | 奎鵬
編輯 | 聞靜
本文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春秋時代有三分晉國,今有三分咸陽的說法。
只不過,三分晉國最終成為事實,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列卿瓜分,這一歷史事件也成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
今天的三分咸陽不是諸侯國之間的瓜分大戲,還只是在大西安棋局中的一種構想。
(咸陽行政區及地形圖,資料地圖)
為了實現大西安的發展夢想,近些年部分學者提出了三分咸陽的方案,這如歷史上的三家分晉,2011年合肥、馬鞍山、蕪湖三分巢湖一樣。
三分咸陽的其中一個方案是這樣的:
一、咸陽南部發展優勢區域全部劃歸西安管轄
具體構想是:
1.將咸陽市的秦都區、渭城區合并,設立新的咸陽區,而后咸陽區整體劃歸西安,打開西安向西北發展羈絆。
2.咸陽市的興平市、涇陽縣(北部鄉鎮除外)、三原縣撤縣(市)設區,也全部劃歸西安,拉大西安發展骨架。
3.楊凌區、武功縣合并為新的楊凌區,而后楊凌區也劃歸西安,增強西安農業科技領域實力。
4.同時,將西安市的碑林、蓮湖、新城三個中心城區合并,設立京兆區。
(咸陽城區緊挨著西安市區,底圖來源@天地圖,請橫屏觀看)
這種行政區劃調整以后,西安轄14區2縣,總人口有望超過1500萬人,GDP總量提升至1.2億元以上,不僅跨入萬億級別城市俱樂部的行列,城市排名也超過濟南,直接進入全國前18位。
其二、東部和中部四縣,以及涇陽縣北部劃歸銅川
具體構想是:
1.咸陽市東部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以及西部的乾縣并入銅川。
2.禮泉縣撤縣設市,并入銅川市。
3.將涇陽縣北部鄉鎮并入淳化縣,淳化縣整體劃入銅川。
(銅川市在陜西省的位置圖,資料圖片)
銅川曾經是陜西第二個地級市,也曾經無比輝煌,但資源枯竭后舉步維艱,目前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千米,總人口僅有70萬,也沒有本科高校,發展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
行政區劃變更后,銅川轄3區5縣,總人口213萬,GDP總量提升至1000億元以上,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這對銅川的提升非常明顯。
因為有了全新的煤炭資源、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資源支持,銅川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得到解決,將不再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和袖珍型城市,可以獲得比較充分的發展后勁兒,逐步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
其三、西北部三縣(市)劃歸寶雞
具體構想是:
1.將咸陽市長武縣、彬州市和永壽縣劃入寶雞,壯大寶雞的發展實力。
2.眉縣實施撤縣設市,由寶雞實施代管。
行政區劃變更后,寶雞轄4區9縣,代管2市,總人口389萬,其中新劃歸的三縣市60.02萬,GDP總量將提升至3000億元以上,使得寶雞城市實力進一步增強,GDP接近進入全國百強,綜合實力排名更高,人口和資源的增加也為寶雞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分咸陽”的提出者和支持者們認為,進一步壯大西安、推進西咸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咸陽的部分區域被劃入西安以后,大西安夢想成為現實。
(西安古城夜景,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后,西咸一體化發展也將變得更加順暢,這將為西安加快西進、北拓,跨渭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大西安規模初顯,西安也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高教第三城、西部科技研究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
規模太小的銅川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擴大城市發展規模推動轉型升級,而寶雞作為陜西副中心城市,是陜西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極,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支持,擴大地盤增強其實力是一種比較好的辦法。這種區劃調整,有助于推動銅川和寶雞的發展。
此外,三分咸陽還有另外一種方案,也就是:
將咸陽的北五縣即永壽、彬縣(2018年05月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長武、旬邑、淳化劃歸銅川市。
將咸陽秦都、渭城兩區,興平市、三原、涇陽縣劃歸西安市。
將禮泉、武功、乾縣等縣劃歸楊凌,楊凌獨立設市。
(三分咸陽(楊凌設市版)區劃示意圖,資料圖)
和前一版方案不同的是這一版方案沒有繼續擴充寶雞市的計劃,而是升級做大楊凌,將其建成中國唯一、世界唯一的農科型中心城市。
楊凌區雖然是個新成立的行政區,但是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發展演變。1982年2月,陜西省政府設立寶雞市楊陵區。1983年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寶雞市的武功縣、楊陵區劃歸咸陽市管轄。1997年7月,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立,楊陵區劃歸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轄。
多年來,升格發展楊凌區、成立楊凌市的說法也一直在坊間流傳。
以上,就是三分咸陽的一些背景。
不過長期以來三分咸陽的想法一直只是停留在議論中。
“三分咸陽”的提法,被一些人看作經濟學者單純從經濟學角度考慮的一廂情愿,而忽視了千年古城咸陽的悠久歷史文化。
咸陽身處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2000多年以前,秦始皇定都咸陽,使這里成為“中國第一帝都”,也讓咸陽成為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地方。
(秦帝國及首都咸陽位置圖,歷史資料圖)
咸陽遍地秦磚漢瓦,五陵塬上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寢連綿百里,舉世無雙,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之都”,具有豐厚獨特的文化底蘊。
有人說,不來陜西領略不了中國歷史,不到咸陽就體驗不到秦漢雄風,這話是有一些道理的。
另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始于咸陽,秦創設的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郡縣制以及大一統思想影響深遠,這些也鑄進咸陽人的血脈之中。
(咸陽古渡廊橋,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0年,有網友在政府平臺留言板,咨詢三分咸陽一事,得到中共咸陽市委督查室的回復為:
目前,我們在省市各類會議中未討論過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所以更無西咸合并時間表。“三分咸陽”的說法,只是個別學者的一家之言,未進入到官方正式文件中。如有變化,我們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咸陽當地部分政界人士認為,“咸陽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236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第一帝都。這樣一個擁有厚重歷史文化傳承和充滿經濟活力、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城市,不可能在我國行政板塊中消失。”
言外之意,咸陽擁有區別于西安的悠久歷史傳承,這樣一座古城不可能、也不應該并入西安。(也有觀點認為,咸陽和西安歷史上本就是一座城,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咸陽一步步演變成了西安,因為咸陽的名氣大,名字保留了下來)
也就是說,咸陽的主政者并不認為三分咸陽是一個好主意。其實這很好理解,不管是誰主政咸陽,誰又敢挑頭瓜分咸陽呢?
(咸陽區域圖,資料圖片)
更何況,作為中國長達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第一帝都,咸陽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咸陽民間,三分咸陽也不被很多人所認同,雖然靠近西安市的部分咸陽人渴望成為大西安的一部分,但是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咸陽不存在了,很多人卻心有不甘。
這主要是除了歷史的因素,拆分咸陽市也還有一些現實中及未來發展的難題。
對沒有被納入西安版圖的民眾而言,不管他們被劃入寶雞、銅川,其發展機遇也并不會比現在好,一些偏遠縣甚至更會被邊緣化。
就是新成立楊凌市,受益的也主要是楊凌市現有區域的人,由于規模太小,其對周邊新劃入的區域一時也難有大的帶動作用。
更何況,禮泉、武功、乾縣等縣劃歸楊凌以后,楊凌獨立設市依舊地域狹小,難有大的發展支撐,如果再從寶雞劃些地盤,則會干擾寶雞的發展,寶雞自然也不愿意。
其實對于陜西省來說,如果只有西安一家無限擴張發展,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這樣在未來,它對周邊中小城市的虹吸效應將會更加顯著,這就像北京對其周邊城市的虹吸現象一樣。
(陜西省各城市位置圖,資料圖片)
對陜西省而言,如果有一天西安被直轄,陜西在關中平原的中心地帶缺乏中心城市的備胎,不利于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因此,陜西省對肢解咸陽做大西安也會有顧慮。
再者從國家的發展戰略而言,需要的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的崛起,而不是西安一家獨大,周圍其他城市都是永遠無法長大的“矮個子”。
多年來之所以會有三分咸陽的想法,根本性的原因是西安長期以來的大西安夢想。
在最近10多年的時間里,西安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動西咸一體化,建設大西安。
(西安這些年謀求跨過渭河向北發展,資料圖片)
一些觀點和分析認為,西安要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和國際化大都市,迫切需要做大做強,增加行政區域面積和人口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西安市1萬余平方千米的自有面積并不小,只是西安適合城市發展的平原面積僅有4000余平方公里,不到總面積的一半,更多的土地面積都是山高溝深的秦嶺山地和黃土臺塬,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并不多,一些學者認為影響到西安的發展。
因此長期以來,西安市一直想吃掉咸陽南部發展優勢區域。
為了打造西安,提高西安的地位和影響力,有關方面的確曾經萌生過這樣的想法。但這兩年西安發展的趨勢已經有所變化。
(西安城墻上的角樓,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2年,在批復的《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中,以及《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中,中央給西安與咸陽的定調都是“西咸一體化”。
所謂一體化,就是通過合作打破行政邊界,謀求共同發展,但是這并不是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打破行政邊界。
也就是從當前的跡象來看,大西安的夢想還只是空想,咸陽南部發展優勢區域暫時也不會被合并到西安市。
擔心會三分咸陽的咸陽人可以松一口氣了!
但是咸陽的中心城區,和西安只有20-30公里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在西安光芒的照耀下,咸陽城區完全是燈下黑的狀態,幾十年來一直未有改變。
如果咸陽方面沒有大的動作,這種局面不管怎樣謀劃運營,都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咸陽該如何做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提示:本文首圖來源于攝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