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代故
棄子爭先 - 李存勖戰略放棄德勝|殘唐五代失敗學事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五月。
得隴望蜀!
王彥章乘勝追擊,將潘張、麻家口、景店諸寨收入囊中,梁軍聲勢復振。
一番痛苦的權衡后,李存勖果斷棄子爭先。
棋經云:“寧失數子,不失一先?!边@就是所謂圍棋十訣中的棄子爭先。
所謂爭先,指的是從全局考量,為自己營造有利形勢;所謂棄子,指的是從局部出發,可以讓渡出一部分非核心利益。
因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亞里士多德
- 棄:既然德勝局勢糜爛,那就不再糾纏——命令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當然,此處的資源還要充分利用,唐軍拆掉城中房屋,收集木料,制成木筏;
- 爭:將重心轉至楊劉。德勝的士卒與裝備迅速登上木筏,直驅楊劉;同時,緊急派出太監焦彥賓,八百里加急直奔楊劉,協助鎮使李周固守。
由于王彥章的勝利實在太過迅猛,哪怕精良如唐軍,也失去了一貫的從容與高效:
- 德勝北城的士卒、裝備這些需要直達楊劉的一級戰備資源的運轉勉強還能保障;
- 糧草柴碳這些二級戰備物資需要先運至澶州,再根據戰爭走勢二次調配。相應的物流工作失去組織,初步統計,僅途中損耗一項,就高達五成。
此時,戰局重心已經轉移到楊劉——李存勖能看到的,王彥章同樣也能意識到。
因此,拿下德勝南城之后,梁軍做出了與對手同樣的動作——拆除城中的房屋,趕制木筏,率軍順河而下。
為什么楊劉突然就取代了德勝,成了梁唐之爭的焦點?
1.冷兵器時代,大江大河的戰略作用
在沒有空投、遠程導彈的冷兵器時代,依托連綿高山建造的長城能直觀地將其在戰爭中的作用展示給小伙伴兒。
與之相對的,大江大河的作用就有點抽象。
其實,江河在戰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切斷入侵敵軍的后路上。
如你所知,再寬闊洶涌的江河,總有一些相對不那么難以渡江的地方,即所謂的渡口,比如一見楊過誤終身的風陵渡。
所以,只要北方軍隊能夠全面控制住江河以北——歷史上,這種狀況著實不少——就可以耐心地尋找合適的河段以便渡河。
由于北軍的先手與強勢,完全可以營造出在多個地點渡河的假象,這就讓人數不占優的南方軍隊連擊其半渡的打算都不怎么容易落地。
如此,對北軍而言,渡河很困難,但只有愿意,終究還是能夠克服的。真正的問題出現在成功渡河之后。
渡河后的北軍必須直面一個巨大的風險——深入敵境的這支部隊很容易就淪落成沒有根本的孤軍。
君不見,梁唐之爭中,德勝雙城數度易手。無數名將都沒有辦法長時間控制住這個戰略要塞。
如此,深入敵境的孤軍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補給上,都落于幾乎無解的下風——這樣的隊伍是沒有戰斗力的。
什么?你說項羽的破釜沉舟粉碎了秦軍最后的希望。
你看,你也說了,王離的秦軍已經是胡亥最后的籌碼了,一旦這支部隊失敗,秦軍就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可能。這種情況下,放諸絕地的項羽部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這才有了一戰定乾坤的結局。
可是,如果南軍實力尚在,就存在奪回渡口的可能;而一旦喪失渡口的控制權,深入敵境的北軍就落入了被關門打狗的局面。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支可以自如完成穿插迂回的志愿軍,所以,古人無力應付這種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如果不能確保交通要道的暢通,任何理智的將領都不愿意冒險強渡江河,尋求與敵人的決戰。
2.時移勢易,唐軍擁有雙渡口,使黃河天險失去了隔絕交通的作用
在唐軍只控制德勝的時候,后梁即便失去了德勝南城,也存在隨時奪回的可能——王彥章的三日突襲不就是絕好的證據嘛!
所以,勇武如李存勖,即便拿下南城,不愿意——也不敢——冒險經此渡口強攻后梁。
但唐軍拿下了楊劉,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李存勖既可以想方法奪回德勝南城,也可以由楊劉強攻后梁。
而沒有能力同時守住兩處渡口的梁軍不得不面對兩杯毒藥選一個的窘境。如果繼續死守德勝,唐軍必將加大在楊劉的攻勢,將其打造成永久的通道;如果全力對付鄆城的李嗣源部,唐軍必然會再次嘗試打通德勝渡口。
這就是即便李存勖主動放棄德勝,沒有足夠兵力的王彥章依舊沒辦法將梁軍勢力擴張到黃河北岸,而只能被動地跟隨唐軍的作戰方向,將戰線轉移到楊劉。
此時,楊劉成了梁唐之爭的關鍵節點。雙方士卒在黃河兩側展開了爭先賽。
每當行至河流拐彎之處,被河水沖到一起的雙方士卒就會向對方發動攻擊。腳下是湍急的河水,頭上則滿是密集的箭矢。
激戰中,不時有整條小船傾覆于黃河之中。戰事之慘烈,導致雙方傷亡慘重,能抵達楊劉主戰場的不到原本人數的一半。
這簡直就是當初李嗣源救援幽州時,晉軍與契丹部隊交鋒的復現。
對彼時的梁唐雙方,為了可以搶占楊劉這個戰略節點,任何物資、士卒乃至要塞,都可以——也應該——棄之如敝履。
己巳(二十六日),王彥章、段凝率十萬梁軍對楊劉發起了總攻。一時之間,楊劉四周的梁軍發動了晝夜不息的多路進攻。同時,梁軍將九艘巨型戰艦連成一體,橫亙于黃河之上,以阻絕唐軍的援兵。
陷入絕境,楊劉城中的唐軍自然有了孤注一擲的覺悟,在李周的率領下,拼死抵抗,勉強擋住了梁軍的瘋狂進攻。
梁軍久攻不下,王彥章被迫退守城南,連營與唐軍對峙。
二.總結干貨
面對復雜的形勢,不利的局面,堅信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原則。
以定力過濾掉負面情緒,用分辨力從中找出主要矛盾,從而厘定己方策略,即:走棄子爭先路線,犧牲非核心利益以博取戰略優勢。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三.重蹈覆轍
好奇心爆棚的同學們估計會有一個疑問:要是不按剛剛總結的干貨來處理,會發生什么?
1.紡織機的封鎖失敗
(1)年輕的英國工程師帶著彷徨與憧憬來到美國
1789年11月的一天,一個21歲的英國農夫登上了遠赴大洋彼岸的輪船。
那一刻,他的內心波濤洶涌、難以自已。
一方面,胸有甲兵的他也有著與杰克一樣憧憬、向往——要在一切都欣欣向榮的美國大展拳腳,闖蕩出自己一番天地。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通過聯合王國嚴格的海關檢查——他的這次遠行是違法的,這就是他要喬裝改扮成農夫的原因,所以他還有著與有逃難至紐約的初代教父一樣的彷徨、憂慮。
就在2年前的1787年,美國人米切爾私藏英國先進紡織工藝的技術圖紙和機器模型,試圖偷渡出英國。結果被嚴陣以待的英國海關抓了個現行。米切爾倒是夠機靈,成功逃脫;但他那些寶貴的資料就沒那么好運了,只鱗片爪都沒能離開英國。
但這一次,盡管英國人同樣實施了嚴格檢查,但他們并沒能在年輕的農夫身上找到哪怕一點違禁品。于是,這位胸懷大志的英國人順利達到自己的理想國。
不久后,年輕人加入羅德島州皮塔吉特市的一所紡織廠。
在那里,他二次發明了阿克萊特水力紡織機。
必須指出,彼時,阿克萊特紡織機就是頂尖科技產品的代名詞。其發明者理查德·阿克萊特被譽為“近代工廠之父”,并成為英國最富有的紗廠主。
那么,年輕的農夫何德何能,可以憑空整出領先全世界的最新設備?
相信熟悉歷史小伙伴兒其實已經猜出這位農夫的真實身份了。
是的,他就是將整套紡織機圖紙記在腦子里,逃過英國技術封鎖,將先進技術傳播到新大陸的美國工業革命之父塞繆爾·斯萊特。
當然,在他的祖國,斯萊特另有別稱——他被被*親切地*叫做叛國者。
(2)站在世界之巔的英國為保障自己的戰略優勢,實施技術封鎖
吃到工業革命紅利的英國人認為:想保住自己科技的領先,最好的辦法就是搞技術封鎖。
在聯合王國官僚的思維中,沒有我這樣優秀的導師,你們那些鄉巴佬是絕無可能從0到1研發出先進的生產機械的。
為此,英國政府嚴令禁止資料、機器實物、機器模型、工匠、紡織業主和熟練工人移民國外。
這些人一經發現,將立馬遭到逮捕,并被剝奪政治權利終生。
(3)天才的斯萊特
塞繆爾·斯萊特生于英國德比郡貝爾珀。
其父威廉·斯萊特是一位富裕的農民,與當地一所工廠的主人杰迪戴亞·斯特拉特常有生意往來。
判斷到紡織業將成為時代風口,1782年威廉將塞繆爾送到斯特萊特的工廠當學徒。
斯特拉特先生也非凡夫俗子,他可是理查德·阿克賴特(RichardArkwright)的合伙人,所以對遙遙領先的阿克萊特水力紡織機各種工程原理與技術細節了如指掌。
于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塞繆爾花費七年的學徒生涯徹底學會了這些紡織技術。
簡言之,英國海關并沒有失職,人家斯萊特的確沒有攜帶任何違禁品……的實物。那些英國人千方百計想保護住的知識都在斯萊特的大腦中,這你怎么查?
(4)美國打破封鎖
作為萬里之遙的前海外殖民地,彼時的美國自然是沒有機會吃到英國工業革命的紅利;但作為一個自詡為山巔之城的新世界,美國當然對強大有著強烈的欲望。
這種能力與野望的不匹配就成了當時美國最大的內在矛盾。
從0到1的路線荊棘密布,需要的前置條件困難重重,但這都沒有打消新生美國的進取心。
1791年,美國頒布了包括專利制度在內的眾多優惠政策以吸引全世界的工業來本國開辦工廠并招攬其他國家的科技人才。其中,走在工業化最前沿的英國無疑是美國人眼中優質的資源池。
但是,不想看著離家出走的逆子搶了自己的飯碗,英國立法阻止科技外流。
如此,美國崛起的道路就被堵死了……嗎?無所謂,咱昂撒人不是有盤外招的傳統藝能嘛!
正當的渠道搞不掂,那就上商業間諜——我可沒承諾你不先使用大殺器啊!
前文提及的米切爾就是這其中的一份子,而斯萊特則是這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那個!
21歲的斯萊特在倫敦遇到了早已等待多時的美國人,沒多久之后,他就開啟了遠赴新大陸的決定,并迅速成功實施。
經過在美國的多年苦心經營,當他于1835年4月21日辭世時,除了那個耀眼的“美國工業革命之父”的title,其總財產也高達130萬美元,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富翁。
名利雙收才是斯萊特的人生寫照!
而以此為契機美國,也一舉突破英國人的技術封鎖,完成了自己的工業革命,為之后的霸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英國在挨揍!
(5)英國本應該……
墨菲定律怎么說來著?只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的。
彼時的英國本應該戰略性放棄非核心利益,而將全部精力聚焦在研發上。
但英國完美錯過正確答案,將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科技封鎖上,結果呢?
結果讓本來可以為祖國貢獻力量的萊斯特跳反,成了美國逆子的工業革命之父。
如果只是讓自己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那也罷了。事實上的問題遠比英國最壞的想象還要差得多——點錯技能點的英國徹底了錯過以電氣化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與之對應的,是英國壓根看不在眼里的的小弟德國、美國后發先至,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反超英國,成了新時代的領跑者。
之后發生的事情,相信小伙伴兒都不陌生——二戰的大反派是德國,英國自己則成了美國的小弟,所謂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爹。
2.芯片封鎖的得不償失
(1)曾經的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明明在如何突破技術封鎖中見識到錯誤解法的美國,卻記吃不記打,在芯片行業犯了和當初英國同樣的錯誤——沒有放棄非核心利益,將精力聚焦到攀爬科技樹上;反而選擇技術封鎖,試圖鎖死中國的前沿科技。
結果呢?幫著華為成了破壁者!
(2)其實美國也可以走另外一條路的
就像微軟那樣,先免費,等你們習慣了、離不開了,再收費。
這么干,當然會在前期少賺不少錢??墒牵瑓s可以抑制國人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如此一來,就從根本上,將競爭對手扼殺在萌芽之中了。
但由于自由國度獨特的選票機制,短視的政客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優先保護非核心利益。
敲黑板,干貨需要多重復!
學會棄子爭先,放棄非核心利益以換取戰略優勢的穩固!
## 四.小小啟迪
難道真是知道很多道理,卻還過不好這一生……嗎?
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要主動走出舒適圈,哪怕犧牲待遇、工資,也要努力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減少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One more thing
凡事都要用辯證的眼光去考量。一味棄子爭先,可能走到目標的反面。
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不就是因為太過不在意棋子的感受,而淪落到孤家寡人的境地嘛!
參考資料:
1. 司馬光【資治通鑒】
2. 歐陽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舊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鑒音注】
5. 脖子保衛戰(14):數據庫卡脖子?卡的只是某些人的脖子!_嗶哩嗶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V411c7Kv/?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9656f21b292a2057af57b4e8fc088410)
6. 貿易戰中的諜影:200年前,英國頂尖科技是如何流入美國的(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efb5598df66ba09a800a72fc)
7. 塞繆爾·斯萊特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1%9E%E7%BC%AA%E5%B0%94%C2%B7%E6%96%AF%E8%8E%B1%E7%89%B9#cite_note-%E6%96%AF%E8%8E%B1%E7%89%B9%E7%BA%BA%E7%BB%87%E5%8E%82-2)
特別聲明:
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