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最近被加拿大政府指控,在今年6月份派特工在加拿大國土上暗殺了一位加拿大國籍的錫克教分離主義活動領袖,因而和加拿大陷入了外交糾紛之中。雙方不但已經停止了自由貿易談判,而且還互相驅逐了一名對方的高級外交官,并停止為對方的公民頒發簽證。
雙方的媒體更是互相口誅筆伐,奇特的是,印度媒體基本沒有否認“印度政府派特工在加拿大本土暗殺了一位加拿大公民”這樣一個事實的,而是集中火力狂噴那人是印度政府通緝的“恐怖分子”,而加拿大則是“恐怖分子”的庇護所。
因此,實際上印度人是默認了這起國家恐怖主義事件的事實。在印度和加拿大的爭吵之中,美國的態度十分耐人尋味。一方面拜登和布林肯均表態“印度應該配合調查,將兇手繩之以法”,另一方面卻并沒有對印度施加更大的壓力。
按照加拿大公布的事實,加拿大政府是得到了“五眼聯盟”國家的情報支持,跟蹤調查了印度使館負責安全的外交官,才得出是印度特工干的這件事的結論。這說明美國應該對此事心知肚明。
拜登政府對印度政府的這種態度引起了許多美國媒體和專家的不滿。因為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清楚美國為什么不對印度進行批評甚至懲罰:因為美國需要拉攏印度進行反華,而在“反華大計”這件事上,印度的重要性和作用要比加拿大高得多,所以就只好委屈加拿大了。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在27日發表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華德·W·弗倫奇的文章,稱美國已經在加拿大-印度爭端上失去了信譽。這篇文章中所說的“信譽”,指的是美國政府長期營造出來的對“民主盟友”加拿大的支持、對任何侵犯人權和主權行為的反對等等。可以說,美國自己立的“牌坊”正在被自己親手摧毀。
這篇文章提到了大約五年前加拿大當局非法扣押中國華為公司的高管孟晚舟的事件。加拿大當局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配合美國政府的要求,而付出的代價則是中加關系受損,中國逮捕了幾名加拿大間諜作為交換;結果是在中美達成交易后,加拿大釋放了孟晚舟。
在此事件的過程中,加拿大國內輿論被折騰得天翻地覆,然而美國卻沒有多少人關注這件事。再加上這次印度特工暗殺加拿大公民事件,美國政府既沒有支持加拿大盟友,也沒聲明反對法外或域外暗殺,更沒有捍衛言論自由(指的是該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有權利在加拿大領土上宣揚錫克族獨立,這本身就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那加拿大圖個啥?
要知道,加拿大是美國長期以來在世界上“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兩國的歷史相似,經濟、軍事和民事關系緊密,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陸地邊界,在幾乎一切國際事務上都“不分彼此”。
加拿大幾乎不用像英國或者日本那樣,需要政客和媒體時不時地宣揚同美國“結盟”的重要性。但是這一切換來的卻是美國政府因為更大利益而故意的蔑視。美國政府立的道德牌坊已經塌了。
實際上,美國的道德牌坊早就碎了一地。美國政客和媒體為了拉攏印度反華,而營造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神話,也是虛假的。印度總理莫迪一直依靠極端的印度教勢力在國內鎮壓少數民族和異教徒,包括穆斯林和錫克教徒,這是反民主的,和侵犯人權的。
然而美國政府卻視而不見。此外,美國政府為了平衡中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提升,而花大力氣調解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關系:沙特和以色列在美國左翼政客看來都是不民主、反人權的,比如沙特政府暗殺了卡舒吉,而現任以色列極右翼的內塔尼亞胡政府試圖依靠猶太極端分子進行“反民主”的司法改革,并且加大了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
還有,在俄烏戰爭開始后,美國對俄羅斯私人財產的扣押,在阿富汗伊拉克犯下的各種人道主義罪行等。
所以呢,還是那句話,利益面前,價值觀能當飯吃嗎?可以預計,美國政府短期內對印度的外交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畢竟,拉攏印度反華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忠實走狗加拿大的委屈感受,更別提什么”道德牌坊“了。
現在有一部分人,一說起歐美就是文明世界,是主流社會。說起中國就是遠離世界主流價值觀。這些事情能夠讓他們清醒嗎?我想不會的,他們會暫時的視而不見,直到下一次找到機會繼續跪舔西方。畢竟,能說出這些話的人,他們本身就沒有道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