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車機智能化水平的持續提升,車內攝像頭的應用率也越來越高,這個小硬件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用于車內相機拍照,也能用于DMS駕駛員監測輔助(Driving Monitor System),還可以加入車內遺留物檢測等功能。
然而新生事物經常具有兩面性,當車內隱私及信息安全引發廣泛關注之后,攝像頭漸漸成為車主一大隱私憂慮的來源。
那么問題來了,車內攝像頭是否能關閉?如何關閉?
如今市面上存在多種車內攝像頭關閉方式,說明當下行業內還尚未對此事達成一致共識。
有時候,相對原始的方式,反倒是最安全的方式。
2016年6月的一天,Facebook上扎克伯格的一條消息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議論。原本這張照片只是一張普通的“慶祝Instagram月度用戶數量達到5億”宣傳,不過眼尖的網友還是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地方:在照片身后的一角,扎克伯格使用的筆記本電腦的攝像頭和Mic的位置全都貼上了膠帶——此舉是為了防止黑客遠程操控電腦竊取信息。
作為這個世界技術最頂尖的創業者,卻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保護隱私,說明了什么?這當中的奧妙,發人深思。
近些年來汽車數據安全事件頻發,引起大眾嘩然,也讓大眾關注到車內隱私與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甚至,互聯網上還時不時傳聞有車企的用戶數據被黑客破解,甚至有的信息被明碼標價銷售,這難免讓許多用戶產生擔憂。
尤其是車內攝像頭,讓用戶在心理上更加憂慮,由此可見,如何讓用戶在用車的時候更安心,是每家汽車正在面對的課題。新華社曾這樣評論:“車內安裝攝像頭或許客觀上在保證駕駛人和車輛安全等方面可以帶來不少便利,但無論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絕不能以隨意讓渡個人隱私和信息為代價。”
比亞迪是目前極少數使用車內攝像頭蓋板的汽車企業,國內配置有車內攝像頭的比亞迪車型均配有物理滑蓋,以打消用戶對隱私泄露的憂慮 ,軟件+硬件雙重防護,則將信息安全進一步提升,使得用戶在車內安全感滿滿。
比亞迪在車內攝像頭隱私保護方面的方案成本不高,甚至顯得有些原始,效果卻是立竿見影,非常值得其他車企借鑒。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根據對比亞迪部分相關車型的研究分析,小小的蓋板,其實只是比亞迪所打造的縱深信息安全防御體系當中的一小部分。
首先,在產品設計和開發層面,比亞迪的手機APP和車機系統均向用戶提供了隱私聲明,以顯著的方式告知用戶個人數據的處理和權限訪問舉措,并且為用戶提供個人信息權益查詢的便捷渠道,使用戶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數據權益。
其次,通過一定的物理方式為用戶提供明確可感知的隱私安全防護,例如上文提到的車內攝像頭蓋板便屬于可感的范疇,用戶可以憑此確保從根源上杜絕信息泄露。
最后,無論是手機APP還是車機系統,比亞迪均為用戶提供了權限管理方案,用戶可自主選擇對應的權限管理策略。同時,比亞迪開發的應用和系統,均采用安全策略防止自啟動,為用戶提供可自主控制的產品方案。
不論在隱私政策還是在整車安全配置上,比亞迪都高度重視保護車主隱私,不斷為信息安全防護墻添磚加瓦。可以說為了用戶安心,從細節到整體,比亞迪都正在用行動將安全進行到底。
一樣事物越是跟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它的不安全所帶來的傷害便越難以想象,隱私信息泄露所造成的精神損失或者財產損失,往往一不小心就大大超出了當事人的預估。所以比亞迪對于信息安全系統保護的路線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接下來比亞迪能夠繼續引領行業,為信息安全防護加持,打造出更高水準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促進整個行業的正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