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日本參觀冠藍獅(Grand Seiko)的新工坊,我戴的是冠藍獅的獲獎腕表白樺林SLGH005G。
白樺林拿了什么獎?
2021年,在“鐘表界奧斯卡”GPHG日內(nèi)瓦高級鐘表大賞上,白樺林拿到了分量超重的最佳男表獎。
冠藍獅白樺林SLGH005G
冠藍獅有三種機芯——機械、石英和Spring Drive。
熟悉冠藍獅的朋友,一看SLGH005G這個型號,就能馬上判斷出,這款白樺林是機械表。
這次去的兩個工坊,都做冠藍獅機械表。
第一站是冠藍獅在巖手縣盛岡的雫石新工坊(Grand Seiko Studio Shizukuishi,簡稱GSSS)。
從地理位置來看,巖手縣在本州島東北部,和東京相距400多公里。
我曾在疫情前的2019年參觀了雫石高級時計工坊。GSSS就建在雫石高級時計工坊旁邊。
說是新工坊,其實GSSS早在2020年就竣工了。
和冠藍獅的新工坊GSSS來一張合影
本來前幾年就有機會去,但由于疫情,一直去不了。直到今年,終于成行。
我應(yīng)該是疫情后第一個去GSSS參觀的中國鐘表媒體人。
GSSS由著名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設(shè)計,風(fēng)格上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裝飾。簡潔獨特,細節(jié)考究,有種返璞歸真的味道。它就像冠藍獅腕表一樣,體現(xiàn)出濃濃的日式美學(xué)。
位于盛岡的GSSS
在建筑材料上,GSSS大量運用木頭和玻璃,不但環(huán)保,而且采光率超高。
工坊周圍是大片綠地,四周綠樹成蔭,還有一個小池塘。午休期間來池塘邊散散步,我覺得也是不錯的。
據(jù)說,工坊附近常常會有一些野生動物“光顧”,甚至偶爾還有熊出沒。我問工作人員,熊會傷人嗎?他說,熊其實也很怕人,所以來的時候都在沒人的半夜。
附近的小池塘
這是“昆蟲旅館”
從工坊能看到巖手山
從工坊遠眺,巍峨的巖手山映入眼簾。一些冠藍獅機械表的設(shè)計靈感,正是來自巖手山。
在GSSS,你能看到冠藍獅一些歷史表款,這兩年的新款,以及一些腕表零部件和制表工具,近距離地感受到冠藍獅的高級制表工藝。
說到冠藍獅的歷史表款,必須要提到四塊表。
1960年問世的初代冠藍獅,型號是3180。它的靈感來自1958年的Lord Marvel腕表和1959年的Crown腕表。
首枚冠藍獅3180(右)和Crown(左)
3180是冠藍獅的鼻祖,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3180,也就沒有后面所有的冠藍獅。
然后就是1964年推出的57GS,這是冠藍獅首枚帶日歷的腕表。同時,在這只表身上,冠藍獅首次采用招牌的砂輪拋磨法,即Zaratsu polishing。
接著就是很多冠藍獅表友津津樂道的44GS和62GS了。它們都誕生在1967年。
從左到右分別是57GS、62GS和44GS
44GS奠定了冠藍獅的設(shè)計美學(xué),像白樺林的設(shè)計,也是基于44GS的現(xiàn)代演繹。而62GS采用無表圈設(shè)計,是首枚自動上鏈的冠藍獅。
冠藍獅目前在產(chǎn)的很多款式,和這四只表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冠藍獅的外觀件工藝,比如表殼、表盤、指針和時標,讓很多表友贊不絕口,稱之為同價位里無敵的存在。
這兒我們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冠藍獅表殼、表盤和指針。這些部件,冠藍獅都在自家的工坊里生產(chǎn)。
機芯方面,冠藍獅全部采用自產(chǎn)機芯。甚至像游絲、發(fā)條、避震器這些,也全都自己做。整個表壇沒幾家能辦到。
有些品牌所謂的自產(chǎn)機芯,可能水分很高,比如拿通用機芯修修改改就變成自產(chǎn)了。即使有些嚴格意義上的自產(chǎn)機芯,通常也并不包括擺輪游絲這樣的核心部件。
冠藍獅有多種機械機芯,比如9S85和9SA5。在GSSS我們能看到9S85和9SA5的分解圖。
9S85機芯的分解圖
如果說,9S85主打中端定位,那么9SA5就是冠藍獅量產(chǎn)機械機芯的天花板。這枚機芯,正是獲得GPHG最佳男表獎的腕表白樺林采用的機芯。
9SA5機芯,冠藍獅足足研發(fā)了九年。
和9S85一樣,9SA5也是高振頻機芯,振頻達到每小時36000次,但它比9S85更薄,因此白樺林整表的厚度還不到12毫米。
9SA5的機芯分解圖
盡管厚度更薄,但動儲卻更長,達到了80小時,而且配備了無卡度結(jié)構(gòu),外加自主研發(fā)的全新擒縱機構(gòu)雙沖擊擒縱。技術(shù)先進不說,打磨也相當(dāng)?shù)轿弧?/p>
從技術(shù)、美學(xué)和配置來看,9SA5都達到了冠藍獅機械機芯前所未有的水準。
而得益于Evolution 9的設(shè)計風(fēng)格,白樺林具有更好的易讀性,佩戴舒適度也不錯。當(dāng)你把它拿在手里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精致細膩的高級感。
感受一下GSSS的內(nèi)部工作環(huán)境
GSSS這個工坊,主要負責(zé)冠藍獅機械表的裝配、調(diào)校和檢測。工坊里的工作人員,除了配有目鏡之外,通常還會配備一臺顯微鏡。整個工作環(huán)境非常安靜。
在二樓的休息區(qū),有一張制表工作臺,可以用來拍照。
我穿上制表師的“白大褂”,來到工作臺前,用顯微鏡仔細看了看腕表零部件,“客串”了一把制表師,并愉快地結(jié)束了GSSS的參觀。
客串一把制表師
這幾年,冠藍獅堪稱GPHG的拿獎專業(yè)戶,除了前面提到的白樺林之外,Kodo恒定動力陀飛輪腕表同樣在GPHG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拿到2022年GPHG最佳精密時計獎。
制作Kodo的銀座匠藝工坊,并不在盛岡,而是在東京。
具體地說,在Seiko House Ginza的7樓。
Kodo曾在去年拿到了GPHG最佳精密時計獎
一直到現(xiàn)在,冠藍獅所屬的精工集團,依然是一個獨立的家族企業(yè)。現(xiàn)任精工集團的掌門人服部真二,是精工創(chuàng)始人服部金太郎的后代。
和光百貨也是精工集團的產(chǎn)業(yè)。在和光百貨里,你不僅能看到精工、冠藍獅,還能看到許多世界名表。所以,它有點像咱們的亨得利。
夜幕中的精工鐘塔
Seiko House Ginza上方矗立的精工鐘塔,是銀座的地標性建筑,象征著精工悠久的歷史和制表的傳承。
每次看到這座鐘塔,我都感到很震撼。
Kodo是銀座匠藝工坊的第一款作品。雖然是第一款作品,但是起點很高。
現(xiàn)在能做陀飛輪的品牌很多,但能做恒定動力的品牌很少,而能把恒定動力裝置和陀飛輪結(jié)合,并放在同一軸心的品牌,目前只有冠藍獅一個。
Kodo將恒定動力裝置和陀飛輪放在同一軸心
恒定動力裝置和陀飛輪放在同一軸心,主要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可以節(jié)省機芯空間;二是恒定動力裝置和陀飛輪之間沒有其他零件干擾,因此恒定動力裝置能夠?qū)恿鶆虻貍鹘o擺輪,保持較高的穩(wěn)定性和精準度。
而且,Kodo還能停秒。只要拔除表冠,陀飛輪就會停止運行。而絕大多數(shù)陀飛輪,都是不停秒的。
雖然Kodo是一款高復(fù)雜作品,但它同樣沒有偏離冠藍獅精準實用的定位。這塊腕表搭載9ST1手動上鏈機芯,走時標準達到48小時誤差-3到+5秒。3天的動儲也非常實用。
Kodo搭載9ST1手動上鏈機芯,具有三天動儲
腕表的表殼以鉑金和鈦金屬打造。機芯進行了鏤空,再加上登峰造極的打磨,整枚腕表仿佛一件璀璨的藝術(shù)品。
Kodo的機芯設(shè)計師川內(nèi)古卓磨,曾經(jīng)是一位音樂家,對于音樂和節(jié)奏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他把腕表命名為Kodo。
在日語里Kodo是“心跳”的意思。
可惜當(dāng)天去銀座匠藝工坊的時候,川內(nèi)古先生剛好有事外出,我看到的是另一位制表大師,負責(zé)Kodo組裝和調(diào)校的平賀聰。
銀座匠藝工坊的平賀聰大師
平賀聰是老一輩制表大師,曾獲得日本政府授予的“當(dāng)代手工技藝大師”殊榮,貴朵的富岳陀飛輪也是由他組裝的。
銀座匠藝工坊的地理位置絕佳,這兒生產(chǎn)復(fù)雜獨特的冠藍獅機械表。從地位上說,有點像精工愛普生的微型藝術(shù)大師工坊。
期待接下來銀座匠藝工坊推出新的重量級作品。
這次去日本,還有一個重要活動——五感。
所謂五感,就是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
從這里進入地下,就到了五感活動現(xiàn)場
活動舉辦地在東京澀谷區(qū),這是一個比較私密的小規(guī)模高端VIP活動。
對于這次活動,冠藍獅非常重視,特別為我配備了中文翻譯。
翻譯是一位年長的日本女士,中文說得很溜,基本聽不出來是日本人。一問才得知,她曾經(jīng)在中國學(xué)習(xí)過。
9SA5機芯
9RA2機芯
9F85機芯
在五感活動現(xiàn)場,首先看到的是冠藍獅的三種機芯,9SA5、9RA2和9F85。這三種機芯,分別代表了機械機芯、Spring Drive機芯和石英機芯。
接著走過一段有著特殊聲音的通道。這種聲音是由Kodo的擒縱機構(gòu)和恒定動力裝置帶來的,像16分音符那樣充滿了機械感。
陳列著冠藍獅腕表的展廳
穿過通道后,視線變得開闊,來到陳列著冠藍獅腕表的小型展廳。
展廳里我們能看到白雪花,Tentagraph,白樺林、諏訪湖,以及Kodo等豐富多彩的冠藍獅腕表。
這兩年,冠藍獅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這和它堅持原汁原味的日本美學(xué),講究自主研發(fā)的制表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是分不開的。
看完冠藍獅后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咖啡體驗。
美食和高級腕表一樣,也非常講究細節(jié)工藝和匠人精神。
當(dāng)天活動,主辦方準備了三杯咖啡,按照先后順序,分別是冷萃咖啡、奶萃咖啡和手萃咖啡。
在上第二杯和第三杯咖啡的時候,主辦方還準備了配菜。第二杯咖啡的配菜加入了西紅柿、百香果和莼菜,第三杯咖啡的配菜則加入了牛肉、茄子、姜花和香蔥。
我平時咖啡喝得不多,但當(dāng)天的咖啡,包括配菜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確實好吃,另一方面是精致且有儀式感。
如果說,欣賞冠藍獅腕表,聽到Kodo發(fā)出的聲音,主要是視覺和聽覺,那么,品嘗美食更多的是嗅覺、觸覺和味覺。
無論一杯好咖啡,還是精致的日料,除了需要不錯的原料和技術(shù),還需要對時間的精準把控。
火候不到或者太老,都會讓美食的口感大打折扣。
而腕表無疑是時間最好的載體。
五感活動把冠藍獅和美食結(jié)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冠藍獅“The Nature of Time”(時間的本質(zhì))這一品牌哲學(xué)。
通過腕表和美食的跨界合作,我對日本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這次去日本,還有一個活動就是參觀精工博物館。這是我第三次去精工博物館。但是這次去的體驗和前兩次不太一樣,因為精工博物館“挪地方了”。
銀座精工博物館
精工博物館1981年建成,那年是精工誕生100周年。2020年是服部金太郎先生誕辰160周年,精工博物館搬到了銀座,從而改名叫銀座精工博物館。
之所以搬到這里,是因為精工創(chuàng)始人服部金太郎先生就出生在銀座,這里也是他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
精工創(chuàng)始人服部金太郎
而且銀座是日本著名的商業(yè)區(qū),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把博物館搬到銀座,除了向一些精工表迷介紹精工歷史之外,還能向一些外國游客,以及生活在銀座的人介紹精工。
銀座精工博物館內(nèi)部一覽
銀座精工博物館有1萬多件時計和其他物件。在這里,你不僅能了解到精工和冠藍獅的歷史,還能了解到日本鐘表的發(fā)展史。
在整體布局上,銀座精工博物館和前兩次我去的精工博物館相比,更加現(xiàn)代時尚。只要你喜歡腕表,或者想了解腕表,這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