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杏壇逐鹿,新帆百舸爭流。在全面落實“雙減”任務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亮點。為落實新課標理念,推動全市中小學勞動課程高質量發展,提高教師實施勞動課程的綜合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勞動能力,激發學生勞動熱情。10月26日,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重慶市巴南區教育委員會、巴南區教師進修學院承辦的2023年重慶市中小學勞動優質課決賽在重慶南城巴川學校舉行。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教育中心主任曹雷、巴南區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任顯華、重慶南城巴川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郭洪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講話。
南城巴川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郭洪對前來參賽的選手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南城巴川學校始終貫徹“成就孩子一生夢想”的辦學理念,踐行“自我認識、自主設計、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評價”五維自主教育體系,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對于勞動教育而言,除了對老師常規素養的考驗,也是對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的考驗,這時,自主管理對保障課堂質量就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巴南區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任顯華在講話中指出,巴南區將以此次比賽為契機,大力加強全區勞動教育,努力提升全區教師勞動教育素養,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教育中心主任曹雷強調,全市學校要深刻認識并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全面推進勞動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此次活動落地南城巴川學校是因為其長期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勞動教育相關政策,全方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為全市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長。本次大賽聚焦勞動學科核心素養,
從新課標中的教學過程和課堂評價等方面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新方法,進而激發教師們在教學研究中的積極性,積極踐行“以勞育人”的理念。 比賽中,各參賽教師緊扣主題,巧妙構思,從學習目標確立、教學內容設計、評價任務設定、教具制作等各個方面精心準備。傳統印染》、《家居整理》、《電子制作——小風扇的誕生記》等精彩課堂內容既有實實在在的勞動技能的提升,又有勞動觀念、勞動品質和勞動精神的滲透,全方位展示了參賽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專業素養。
來自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的張楊老師執教《傳統技藝—傳統布藝》,以情境導入,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勞動需求中,通過教師示范、模擬演示、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
來自渝北區重慶市南開兩江中學校的王絲語老師執教《我是家鄉推薦官》,通過手機、攝相機等電子科技產品為媒介,通過巧妙的課堂設計,引導學生拍攝、制作家鄉推薦視頻,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創意與思維,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來自南城巴川學校老師李倩以《“巴”寶箱》為課堂主題,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以木工制作,解決學生學習及生活場景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憑借著精心的教學設計、層層深入的教學過程以及個人扎實的教學功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課堂上,學生們分組討論確立制作主題,明確分工,團隊協作,測量、打磨、切割、組裝等動作在李倩都是的引導下一氣呵成。在分享環節,由學生創作的收集在學習、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讓學生時刻保持正能量的“情緒收納屋”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賽后采訪中,據李倩老師介紹“勞動課程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所以在教與學之間需要格外注重知行合一、學創融通。按照郭洪校長常態化優質的要求 ,學校每周一節勞動課,老師都會提前研課備課,積極探索勞動技術與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新模式,讓學生養愛上勞動、愛上課堂,并在勞動實踐中感知創造樂趣,讓孩子們在學與思、知與行中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勞動課不僅是手工技能培訓,更是德育沁潤和文化熏陶的主要陣地之一。本次優質課評比活動以勞動實踐為主線,以育人為導向,注重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方面的育人價值,激發創新意識。南城巴川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入躬身勞動教育實踐,與教育界同仁共同為推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