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7了,真不太好找工作。”
乍一聽,這好像是一個普通人在喃喃自語:按部就班工作、結婚,經歷過事業危機,現在又對未來迷茫。
但誰能想到,這個發愁找工作的人,不久之前還開著飛機,自駕橫跨美國玩了一大圈。
▲ 左滑看王思莼開著飛機露營??(是誰羨慕了)
2023年5月,為了參加輕型飛機拉力賽(Hayward Flying Rally),王思莼和朋友一同開著自己的飛機從美國東部的克利夫蘭出發,一路橫跨美國。
王思莼最初的計劃是沿著66號公路飛。白天飛行,晚上就在機場旁搭帳篷露營;遇到來機場課外學習的高中生,也可以即興開個小講座分享自己的飛行經歷。
途中為了躲避惡劣天氣取道德州,他又穿過科羅拉多高原的大峽谷,最后在加州附近的小島上看過海景,才終于到達賽場所在的舊金山附近。
飛過這一圈還不夠。8月,他又代表中國隊趕去法國馬貢(Macon) 參加飛行拉力世錦賽(World Flying Rally Championship)。在每天比賽的尾聲,也就是飛過最后一個計時點到降落之前的兩分鐘,他會看向窗外,凝望 100 年前《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看過的風景。
● 王思莼(右圖左二)和隊員們參加飛行拉力世錦賽
而在這之前,王思莼拿到了美國聯邦航空局 FAA 的飛行教員認證,自駕飛機游歷了十幾個國家,甚至還飛過北極圈探險。
“普通人”和“飛行旅行家“ 這兩個毫不相關的標簽,同時出現在他身上。
這一切都源于他小時候的夢想——飛行。
拿下飛行駕照,沒那么貴和難
30歲時,王思莼想在一個月內學會開飛機。
他聯系了很多美國的航校,但收到的回復大多都是“這不可能”。直到終于有一個航校告訴他:可以,但需要努力學習。
就這樣,他踏出了自己飛行生涯的第一步。
對普通人來說,脫離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突然去拿一個飛行駕照,甚至開飛機自駕游,不但從實現難度上來說是天方夜譚,也肉眼可見的“燒錢”。
但王思莼好像就是要證明:飛行這件事,離普通人的生活沒那么遙遠。
已經過了六年朝九晚五“打工人”的日子,普通平淡的生活,加上沒什么消費欲,王思莼攢下來一筆錢,剛好可以支撐學飛行的開支。他算了一下,去美國拿飛行執照的全部花費,包括學費、機票和一個月的吃住費用,差不多十幾萬人民幣,自己的存款是夠的。
錢的問題解決了,飛行駕駛的技術操作就一定能學會嗎?
王思莼從來都沒有擔憂過這個問題。對他來說,飛行是從兒時到現在一直的夢想,而拿飛行執照就好像一個愛車的人想去拿駕照一樣,是件令人激動、興奮的事,并不存在困難和對自己的懷疑。
其實只要查找資料或了解相關的新聞,就能知道其實成為飛行員的條件沒有那么嚴苛:在美國,即使近視,甚至失聰或身體殘疾,也可以做飛行員。
沒有了硬性條件的阻攔,剩下的就只有學習,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而王思莼也不會去思考學習飛行本身是困難還是簡單 —— 這像某種慣性使然,就像飛機發生故障、事故時,艙內的飛行員根本無暇去評估操作的難度或抱怨故障的發生,只能去根據現有的情況判斷出最佳解決方案,然后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檢查執行效果、調整執行方案,這就是標準的航空決策模型(Aeronautical Decision-Making)。
抱著這樣的想法,王思莼選擇了那個允許他在一個月內學完課程的航校,開始準備入境美國學飛行需要的背景調查和學生簽證。從下定決心要實現飛行夢,到真正落地美國去航校學習,他只準備了兩個月。
而落地美國短短28天之后,如當初計劃的一樣,王思莼拿到了自己的飛行執照,開始了自駕飛行之旅。
飛機只是交通工具,你也可以開著它買菜
和朋友湊錢買下一架飛機后,王思莼也讓這架交通工具發揮了最大的價值。
在佛羅里達州航校的時候,如果天氣好,自己又想吃火鍋了,王思莼會開著飛機去買菜。
航校附近買不到火鍋底料,而奧蘭多有許多中國超市,可以買到各種食材。唯一不方便的就是距離太遠,開車要好幾個小時。但如果你有飛行執照,開飛機去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北美,開飛機并不是去哪里都需要申請航線,像這樣說走就走去買菜的操作很常見。不僅如此,落地后機場還會提供免費的機組車,不需要加油,也不收高速費,合理規劃還能省下一筆。
● 開飛機去芝加哥的路上,經過克利夫蘭
在王思莼的認知里,與其將飛行當成離日常生活非常遙遠,偶爾為之的奢侈享受,還不如把它簡單地看作一種交通工具:飛機也可以是普通人便利日常生活的座駕、特殊景點的觀賞臺。
● 嘗試三次后終于經過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點,王思莼用航跡畫出了愛心
比如,想去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看煙花,又覺得人多,票還貴,王思莼會帶著朋友一起坐飛機出發,飛到樂園附近的上空等待煙花綻放。空中的視角屏蔽了人群和喧鬧,只留下純凈的夜空和煙火,絕對值回燃油錢。同理,想看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現場,空中視角肯定是最佳選擇。在航校的時候,如果聽說今天有火箭要發射,他會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去看火箭升空。
● 王思莼在空中拍攝的圖片,圖左:蘋果總部;圖右上:空中觀看 Space X 發射;圖右下:黃石公園
當然,除了這些說走就走的日常出行,王思莼也通過飛行實現了很多愿望:兒時就聽說過的泰坦尼克號事件讓他著迷,而現在終于可以開著飛機去沉沒點,獻上自己對登船的八位中國同胞的致敬;之前只在歷史書里看過諾曼底登陸的照片,如今他可以重飛當年空降兵的航線,仿佛自己就是親歷者;愛好極地探險的他,也終于能通過飛行,重走西北航道,實現跨越北極圈的夢想。
● 王思莼在空中俯瞰北冰洋中探險家富蘭克林的沉船點
這些旅程,不管是日常的偶然興起,還是經過仔細規劃的探險,都帶給他無數不期而遇的感動。
● 王思莼在飛行時偶遇戰斗機
飛著飛著,可能就有兩架戰斗機從王思莼身邊呼嘯而過;在美國機場停留時,當地經理主動向他推薦免費露營地,甚至直接開著車去鎮上幫他買了兩條毛巾;嘗試飛夏威夷大島看火山噴發的時候,陌生人主動向他介紹航途情況和飛行角度,事后王思莼通過合影中的衣著特征,辨認出這位熱情的朋友其實是當地旅行團的飛行員,他無償習得了別人用以謀生的飛行經驗。
● 在北極圈,王思莼向當地人詢問富蘭克林時期遺跡的路線,當地人教授他因紐特人的導航方法,迎著西北風走,往左偏移些許行走 20 分鐘后淌過小河,再繼續往前走 20 分鐘,會收獲一顆頭蓋骨
正因如此,在王思莼看來,飛行是一種生活,而空中永遠沒有無聊的時候。
飛機在特殊氣流中會顛一下,人生也是
30歲之前,王思莼的工作是董事長助理。空閑的時候,他會去陪當醫生的朋友上夜班,看著對面EICU前進進出出的人群發呆。
有時候,王思莼會偶然間與被匆忙推進EICU的病人對視,那個瞬間他好像一下子意識到了生命的流逝原來是這么猝不及防的一件事 —— 年輕的上班族也許上一秒還在想著明天的項目匯報,下一秒就因為意外躺在重癥監護室的床上,和世界作最后的告別。
他會和醫生朋友交談一些現實生活的無奈,金錢、親情亦或是其他浮于表面的難言之隱。
而當他一個人安靜下來時,他會去揣測這些人有沒有什么遺憾;然后,他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我有沒有什么遺憾?
他唯一想到的就是飛行。
“如果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我能原諒自己不去實現這個夢想嗎?”
● 為前往泰坦尼克號沉沒點,王思莼在查找資料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他的人生狠狠“顛簸”了一下,然后才有了那么多關于飛行的故事。
● 王思莼在飛行中遇到龍卷風
一個月拿到飛行執照、開飛機買菜、海外數十次的空中冒險... 這些經歷好像都可以將王思莼與“普通人”的身份割裂開來。但其實回過頭來看,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天賦異稟;他只是一個沒有對自己說“這很難,我做不到”,然后去做了的普通人。
王思莼在采訪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90年代的時候,黑人女孩Bessie Coleman迷上了飛行。當時美國不允許黑人參加飛行課程,她就攢了錢去法國學。29歲的時候,她成為了第一位黑人女飛行員。
當然,不論是王思莼還是 Bessie Coleman,他們看似順風順水的夢幻旅程背后,一定都會有很多次讓人頹然嘆息“真是太不順了”的時刻。
考教員執照的時候,原本約好的教員因身體狀況無法指導,王思莼只能硬著頭皮直接約異地的考官;正在度假的考官顧及妻子的情緒,接二連三地拒接,直到他在電話中的誠懇言談打動了這對夫婦,考試才得以在回國的日期前開始。
面試順利進行,然而又因天氣變化,駕駛操作考試只能被迫終止;再加上疫情爆發,王思莼數次在機場滯留,甚至收到了拒絕入境的告知書......
但是,在這些時刻,無論是想“這太難了”,還是枯坐抱怨,都沒有用。王思莼想,唯一有效的只有判斷、執行。
飛行的決策模型,教會了王思莼如何去生活。
對大多數人來說,夢很簡單,承認好難。
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那些曾經讓人心潮澎湃或眼眶濕潤的目標,早已模糊成馬賽克,似乎不去看,那一片不堪就不存在。
對王思莼來說,更難的,是找借口不去實現。
度過了這些艱難,才會發現:開飛機是最簡單的事,離我們并不遙遠。
作者 - 懶羊羊
視覺 - 阿斯巴甜
圖片承蒙受訪者提供 (部分攝影作品來自 Eva 小鹿 & 大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