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恒大前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將我國的存款利率需要加速下調,盡快的降到0,這將是對于經濟建設是個好消息。當然他也是在我國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行的趨勢下,提出的所謂”新方案“。
任澤平的這個提議,遭到了很多民眾的質疑和反駁,尤其是很多民眾有著以存款養老的想法,年輕的時候多存一些錢,老了之后可以靠著利息,去填補社保養老金的生活差額。之前存款利率高的時候,還能實現。例如存100萬,如果利率4%,那么每年可以得到4萬元。假如利率跌到2%,那就需要準備200萬,未來如何辦呢?
現在銀行存款利率,在這兩年內加速下調的新聞,以及這些經濟專家的言論,讓存款的民眾感覺無所適從,如果社保養老金不夠,該如何補充養老呢呢?
我國這一波存款利率下調,是從2019年開始的,其實在這4年間已經經歷過多次的調整,在2014年之后創新的一些存款產品都已經沒有了,從六大行一直到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利率都在輪番下調,而且下調的頻次越來越快。最近中小銀行的密集利率調整公告,讓存款利率感覺要回到2.5時代之內。
那么從短期到中期來看,我們的利率下調趨勢還沒有結束,雖然在中期內不太可能像任澤平宣稱的會將利率調整為0,但是長期來看這個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
現在國際上一些成熟經濟體國家的存款利率幾乎為0,有人計算過,在日本100萬日元存款,50年所得到的利息,僅僅夠吃一碗拉面。那么當我們的經濟放緩之后,在目前貨幣寬松供應的情況下,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的趨勢未變。
如果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向未來看,那么有可能發現,目前的利率對于未來來說都是高利率。就如同我們回頭看上世紀90年代的存款利率,動輒高達年化10%,這已經是可望不可及的了,趨勢已變,大勢無可扭轉,所以靠著存款利息補充養老的民眾,應該重新轉換思路了。
如何轉換思路呢?假如仍然想保證自己的本金不會受到任何損失的風險,還能在未來獲得確定的回報,那么金融產品種類中也僅僅只有存款,國債以及資產性的保單了。其他的長期性養老產品,例如基金和理財產品,仍然是不保本不保息的,對于保守型的養老策略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目前,有著資產性的保單,成為新的養老選擇產品,它保險領域的創新產品,是針對民眾未來養老的長期資產管理的安排。這不同于以前很多民眾傳統對于保險產品的理解,過去的產品基本上都是關于人身的保障產品,但是現在針對第三支柱,個人商業性養老的需求,也就是自助式養老需求,新型的資產性保險就是針對民眾擁有的資產的保險,讓現在的錢可以長期為未來所用。
德先生現在專門研究養老金融,大家可以看我相關的文章和介紹。每個人100%都會老的,但是年輕時沒有做好規劃,老的時候也只能隨波逐流。那么如何在年輕時,就對自己的老年做好確定的規劃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當然也可以向德先生請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