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局勢可謂混亂不堪。首先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長期戰爭沒有終止的跡象,“巴以沖突”似乎再度升溫,緬甸內戰則在持續推進,很難預料何時才能停火。另一邊廂,美利堅突然視察敘利亞,投下兩枚導彈并發表聲明,非洲地區的內戰政變也頻繁發生。似乎全世界都在經歷戰火洗禮,只待"普林西普效應"來襲,也許就能開啟新篇章——全球大戰。在這個時刻,我們總是能看到那個熟悉而躍躍欲試的身影——印度。這次,他們已經與近鄰巴基斯坦開始交鋒。10月27日,印度軍隊向錫亞爾科特邊境的巴基斯坦哨所發起攻擊。那么,這次印巴沖突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事件始末
首先,我們談談印度總理莫迪政府的行為。近期他們似乎非常興奮,不顧“天高地厚”地四處惹事生非。在涉及到中國的邊界問題上,他們不斷挑起爭端,明目張膽地挑戰我國的領土完整。盡管我國一貫堅決守護領土,但面對如此頻繁的挑釁,我們無法保持沉默。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近年來得到了美國這位“爸爸”的支持,愈發輕舉妄動,頻繁跨越紅線。此外,他們還與加拿大鬧翻,殺害了錫克教領袖,并對加拿大41名外交官進行驅逐,完全暴露了本國的“孤兒外交”特點。眼下的焦點問題是,究竟為何印度會與我們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發生沖突?
據巴基斯坦軍方消息人士透露,10月 27 日,印度一架無人機侵入巴基斯坦領空,結果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果斷打擊。有人或許會疑惑,是否過于沖動地打下了這架無人機。其實這并非普通的民用無人機,而是軍用的間諜無人機。當其接近巴基斯坦關鍵軍事設施時被發現,借口調查此事對立正理直氣壯。擊落后,巴基斯坦迅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了印度的無恥侵略行徑。然而印度卻無視這一切,得知自己的無人機被擊落后,立即向錫亞爾科特的巴基斯坦哨所發起攻擊,其手段之狡詐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巴基斯坦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迅速展開反擊,雙方激烈交戰,已導致多人傷亡。兩國互相指控對方違反了各自的協議。印度更是聲稱該巴方戰斗人員為“恐怖分子”。
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恩怨糾葛,以至于長期處于矛盾沖突之中呢?
實際上,這次沖突無法與“烏克蘭戰爭”或“巴以沖突”相媲美。當地百姓對此非常淡然,因為印度巴基斯坦邊境沖突已經成為常態,類似的規模相對較小的沖突層出不窮。自1947年“印巴分治 ”以來,兩國已經進行了三輪全境大戰。
歷史淵源
實際上,印度與巴基斯坦曾經同屬于一個國家,但如今卻產生了深切的矛盾。原因在于歷史進程中的英國,這位曾是印度的“宗主爸爸”。那時的南亞,自18世紀便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歷經二戰,南亞實現了民族獨立。然而,英國并未完全放手,一心想妥善解決該地區事務,最終由蒙巴頓擔任最后一任印度總督,并發起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以確保新生的印度能夠順利獨立。
蒙巴頓意識到了當時印度社會最大的矛盾為宗教沖突,即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對立。針對此,他巧妙地將印度分成了兩個自治領:錫克教徒居多的地方為印度,而穆斯林數量較多的地方則成為今日的巴基斯坦。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印度各民族和平共處。
然而,盡管這方案的前半部分合理且公正,卻遺漏了關鍵的克什米爾地區。更進一步的說,蒙巴頓方案允許克什米爾地區做出自身抉擇,可選擇加入印度、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給人充分尊重和自由的感覺。但實際情況卻是,克什米爾事宜頗為棘手。
由于克什米爾地區77%為穆斯林人口,因此民意更偏向加入巴基斯坦。然而,本地尊貴的王公們則多數信奉印度教,希望并入印度。這直接導致該地區的歸屬懸而未決,任何選擇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再從其地理位置看,它坐落在亞洲核心地帶,與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在南亞次大陸,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交通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無疑是大國爭奪的焦點,不言而喻,兩國都希望拿下這塊肥沃土地。正如我之前提到過的,克什米爾內部社會階層的矛盾相當大。
在1947年9月,克什米爾地區下層民眾對其高層親近印度的態度感到不滿,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抗運動,進一步升級了兩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鑒于這一爭端對于地區和平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兩大勢力——印度和巴基斯坦緊握住這個機遇,立刻啟動了對克什米爾的干預行動,從而拉開了著名的首次“印巴戰爭”序幕。
然而,在當時的背景下,兩方都面臨著剛獨立不久和內部狀況有待穩定等現實問題,而且正逢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時期。面對這樣的情況,印度決定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至聯合國安理會尋求幫助。
經過一番努力,安理會于1949年制定了停火協議,終于暫時緩和了印巴之間的緊張局勢。然而,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不肯撤離當地駐軍,因此這條所謂的“停火線”逐漸演變成了“實際控制線”及“沖突線”。雙方部隊在此緊張區域內頻頻發生軍事沖突。
此后,印巴矛盾逐漸上升到新的高度,不僅影響到了雙方的關系,更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期間,美蘇兩大陣營展開激烈競爭,印巴問題也隨之成為冷戰格局中的一部分。巴基斯坦一直依賴美國和西方的支持,而與中國的關系相對較差,甚至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氣氛。
然而,1960年代的中印交惡事件為中巴建交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巴基斯坦果斷選擇站在中國一邊,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行為。自此以后,巴基斯坦被譽為中國的“友好鄰邦”,“西亞病夫”的標簽被徹底拆除。然而,印巴關系卻仍處于僵硬狀態,接連兩次戰爭打得更為殘酷,而且第三次戰爭讓巴基斯坦喪失了東部領土——“東巴”,該領土最終獨立成為孟加拉國,使得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壓制效應降至最低,與第一次戰爭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印度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取代巴基斯坦,坐上了南亞霸主的寶座,然而這也使他們在南亞地區陷入繁雜的外交困境,與其他鄰國的關系持續下滑。
至今為止,克什米爾地區依然充滿了緊張不安的氣氛,街道兩側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士兵身影,引人擔憂......
結語
鑒于當前全球局勢緊張之際,出現這樣的沖突確實令人產生疑慮。會不會有可能印度趁大國外交繁忙,無暇顧及之時,再次涉足克什米爾地區呢?或者是否可能在此時發動所謂的第四次"印巴戰爭"?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曾提議將G20峰會選址設在克什米爾印控地區的首府,但遭到包括中國在內多國的強烈反對甚至譴責。
近年來,印度對克什米爾地區的覬覦之意日益明顯,似乎已是"司馬昭之心"。這無疑加劇了印巴之間的矛盾。然而,面對擁有核打擊能力的印巴二國,稍有不慎可能引發大規模沖突,后果難以預料。
我國始終倡導通過和平協商和談判解決國際爭端,堅決反對暴力和侵略行徑。我們期待印巴雙方能夠坦誠相待、友好對話,解決潛在的分歧。身處亂世,我國并未介入任何戰爭中。這顯示出我國領導人的智慧與遠見,保障了民生的安寧穩定。我們衷心盼望全球戰爭能夠盡早結束,讓世界回歸和平寧靜。人類互相尊重理解,珍惜平和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