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早起習慣看新聞的我
發現昨天滴滴崩了
然后趕快提醒要打車出門的家人
要不嘗試高德
誰知道高德也叫不到車
就在家人準備地鐵出行的時候
終于叫上了車
不知道最終她是否坐上了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滴滴打車崩了的背后
據新聞報道:滴滴這次崩了12小時預計損失超4億
其實這次滴滴崩了受影響的不止滴滴還有廣大的網友
很多人在熱搜下評論:
上班遲到了
全勤獎沒了
出差沒趕上車
網上吐槽聲一片
以往好像從來沒哪家公司出現過這樣一個問題
12306沒有
雙十一淘寶沒有
就連微博爆炸的熱搜也沒有崩過12個小時
那就不能不透過現象看本質了
為什么這次滴滴能崩12個小時
我們要從現在流行的“降本增效”說起
現在應該屬于“寒冬”
很多人都以為過了疫情就好了
誰知道疫情才是剛剛開始
現在裁員、縮減開支成了企業的重點,甚至有些企業打印紙都分部門申請,這就好像一句俗話一樣:降本增效就是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這樣符合常理和邏輯嗎?
那必然不符合
所以就導致吃不飽的馬兒跑不動,效益更低
好馬跑到能吃飽的地方了
那剩下的可能就是劣馬了
降本增效搞了兩年多
問題出現了一波又一波
9月份,Boss直聘服務器崩了
11月初,阿里云服務器崩了
11月底,滴滴服務器崩了
為什么崩?
為什么修復這么沒有效率?
因為投入的服務器資源少了,因為安排的維護人員少了。
這么集體的出問題,并不是偶然現象,這說明降本增效的副作用正在出現
其他大廠應該引以為戒。
那如果全行業都在降本增效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現在各個行業都不好做
那如何提升整體的效率和收益呢?
那如何保障社會的正常運營不受影響呢?
那如何解決人員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問題呢?
那如果解決不了,會不會又出現大量“流浪人員”?
這可能是未來很長時間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