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潔凝
香港彩虹邨是1962-64年落成的早期公共屋邨之一,被稱為“香港最美屋邨”。筆者丈夫是彩虹邨第一批居民,有幸能在彩虹邨住過三年,老爺在生時,曾訴說過當年入伙時房屋署對住戶裝修單位的嚴格要求,是不能在墻身打釘的,當然今天已寬松了很多。彩虹邨已有六十多年樓齡,但由于房委會有定期保養,所以單位的情況仍是比市區私人舊樓理想。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在彩虹邨旁邊的大磡村便已保留作為重建的選址,政府現時擬建的大磡邨二期公屋,便是留給彩虹邨居民搬遷用的,原區安置最理想的地點。可是,政府把前大磡村81.3萬平方呎的地皮,一大部分用作興建啟鉆苑及啟翔苑居屋和綠置居,以“綜合發展區”規劃用途,南面主體部份興建公屋及居屋,而東面則預留8.6萬平方呎用地用作興建孔廟。
彩虹邨共有8幢20層高長型高座及3幢7層高相連式低座住宅大廈,每層高座大廈有40個單位,1樓設有4部升降機服務各層,由六樓起大廈內部各翼設游樂空間。逾7,400伙的彩虹邨,樓宇布局疏落并高低有致,令密集的市區保持空間感、舒適感、通風和采光。彩虹邨初建時的外墻顏色,并不是如今的層層有次,而是八幢分別有不同的顏色。現時這款有層次感如彩虹般的外墻設計,是近二十年在外墻翻新時,為配合彩虹邨的名字才涂上的。香港前總督柏立基爵士于1963年12月18日為彩虹邨主持開幕典禮,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英國瑪嘉烈公主、雅麗珊郡主伉儷亦曾到訪過彩虹邨。港督麥理浩,尼克遜到訪時更與居民打羽毛球,成為一時佳話。
彩虹邨外墻翻新后,成為港人和游客喜愛拍攝的香港景點之一,亦有Seventeen、“本月少女”等南韓偶像團體在邨內羽毛球及籃球場拍攝音樂視頻,這樣便成為了香港以至世界對香港的集體回憶和地標。筆者二十多年前已經知道彩虹邨需要重置,那時還期待重置計劃會在十年內完成,可惜香港遇上1998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風暴,彩虹邨于前大磡村的重置計劃被一再推遲,政府把很大部份地皮變成居屋和綠置居,啟鉆苑一期有五幢,只有兩幢為出租公屋,提供2,400 個出租單位,于2021年10月已入伙。可是這批出租公屋卻編配給其他地區的公屋申請者,并沒有留給重置彩虹邨之用,這變相是重置彩虹邨計劃變得遙遙無期。直至2023年11月初,再有報導指房委會將于今年底公布彩虹邨重置計劃。
筆者今天仍有親屬居于彩虹邨舊居,親身感受到香港舊邨重置政策的失誤。好好的前大磡村位置,被房委會內部政策調整而變成原區安置無望。彩虹邨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共屋邨之一,政府說重建說了二十多年還是停留在說的階段,大家由此可推論,另一華富邨的重建計劃,亦難以在十年內完成。有立法會議員估計,拆卸重建彩虹邨或再需時20年。二十年又二十年,筆者只能慨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彩虹邨重置由筆者二十多年在屋邨新婚,談到今天子女都近二十歲了,還要等多二十年才見新的彩虹邨,那時我子女都可能已結婚生子了。香港一個公屋單位養了四代人,第二代人即使有能力負擔私樓,仍因為高樓價要無奈再等公屋。香港政府由原本為第一代人提供一個公屋單位,變成還要給第三第四代人提供多個公屋。究竟香港的房屋政策,是否真的為協助香港人上流,還是反過來,高樓價變相鼓勵香港公屋居民躺平呢? 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反思。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