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境界?
境界是情理兼容的人生之思。
世界是有限的,境界是無限的。
王國維說,“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他給出了境界的兩個維度:
一方面,境界因合乎自然、合乎人性,讀來似曾相識、令人心動;
另一方面,其理想的維度,是詩人超越世界所創(chuàng)造的人的生存樣板。
今天的“詩詞漫游記”,說一說千年來無數(shù)詩人追求的人生大境界,就藏在這5首詩中!
人生的最高境界:閑適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晚年吃齋念佛,彈琴賦詩,悠閑自在。他在中年以后,就已過上了這種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就是王維晚年閑適情趣的真實寫照。
按王維的原意,“行到水窮處”,其直白的意思是隨意而行,然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云起時”,乃心情悠閑至極。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閑、無心,如陶潛《歸去來辭》所說是“云無心以出岫”,且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
近人俞陛云卻說:
“行至水窮,苦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xué)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生活中,如果在遇到曲折、痛苦甚至到了難以繼續(xù)下去的時候,更需要一種消化痛苦,以苦為樂的胸懷,需要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平靜和瀟灑。迎向痛苦,轉(zhuǎn)化痛苦,最終得到幸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梅雨時節(jié),陰雨綿綿,池塘青草,蛙聲如鼓。詩人約了友人來下棋,然而,時過夜半,約客未至,詩人靜靜等候,并下意識地拿起桌上的棋子輕輕地敲著,雖然這么小的動靜,卻也將桌上的燈花震落了。
詩人沒有因為客人的失約而責(zé)備,連一時的孤獨和無聊也沒有哪怕一丁點兒的輕描淡寫,我們看到的只有無言的行動,在夜雨迷蒙的背景下,一切反而顯得更加的悠閑、坦然、平靜。
“閑敲棋子落燈花”是我們生命的常態(tài),它表達(dá)的是一種等待之中的從容和淡定,隨意和優(yōu)雅。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無數(shù)次經(jīng)歷等待,等待人來,等待花開,等待困境時有人伸出溫暖的雙手,等待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么多的等待,我們?nèi)绻狈δ托模狈Φ檬щS緣的淡然,就會因為“等而不得”讓自己心生抱怨和不滿,把一生過得潦草。
等待的美麗,關(guān)鍵在于一份閑適和自在,不去關(guān)注結(jié)果,只管靜靜等待就可以了。
永遠(yuǎn)保持一顆赤誠之心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這首詞是辛棄疾以自己為藍(lán)本,擬寫一位執(zhí)劍衛(wèi)國將軍的戎馬生涯,豪壯中又有悲壯。
那年,他馭駿馬持利劍,恣意奔馳上陣殺敵。那年,邊境寒風(fēng)刺骨,敵眾我寡,黑壓壓的敵軍如齜牙咧嘴的惡虎,而他率零星將士,生擒張安國。
我不知邊塞冽風(fēng)有多冷,亦不曉刀光劍影間留下的傷痕有多痛,但我明白,他深入敵營時是不曾懼過悔過的。
然而,他一生所求的披袍擐甲的日子卻離他越來越遠(yuǎn):帝王昏庸,朝代落魄,現(xiàn)實一步一步將他推向深淵……他臨著淵谷,時常遙望明月,連入眠,亦是“夢回吹角連營”。
那年他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郎,那年恰是“歌窈窕,舞溫柔”,而今日居月諸,只能“醉里挑燈看劍”,唯殺敵報國之心從未湮滅。
他這一生,許是孤獨寂寞的,卻是無悔,滿腔熱忱,固執(zhí)且赤誠。
辛棄疾把自己活成了一座豐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這一生起起落落,宦海沉浮,卻從未改變本心。即使世態(tài)炎涼,他依然能夠一笑而過。
坦然面對,永遠(yuǎn)保持達(dá)觀的態(tài)度,是他面對人生的不變姿態(tài)。
作家加繆說:“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一直過得很順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難關(guān)的時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對手。”
這話說得非常有力量。
年輕的時候,誰沒有奢望過人生可以一直順,但是在人生路上跌倒過幾次之后,我們終于明白,沒有那么多的坦途,碰到難關(guān)的時候,只有讓自己更強大起來,不被生活打敗,從心底吶喊:要來的盡管來吧,一切都將會過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愿我們的人生之路,既能享受陽光,也能戰(zhàn)勝風(fēng)霜!
不抱怨,永遠(yuǎn)樂觀向上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作為永貞革新的領(lǐng)袖人物,劉禹錫在革命失敗后遭到長達(dá)二十三年的貶謫,行將進(jìn)入老年,最能發(fā)揮自己才華的歲月過去了,自己就像一只沉船,雖然不能航行,但卻能為人指揮航向;自己又像林中的一棵病樹,枝葉已經(jīng)不多,但周圍的樹卻蓬勃地生長起來了。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千古名句表達(dá)出了一種豁達(dá)的情懷。
詩人在人生艱難的狀況下,沒有頹廢,沒有消沉,展現(xiàn)出的是樂觀開朗的寬闊胸懷和積極昂揚的精神風(fēng)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