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江東瑜
11月4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在上海外高橋造船碼頭正式交付用戶,媒體紛紛報道,又一顆“工業明珠”被中國收藏了。
歷經八年科研攻關、五年設計建造的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外高橋造船碼頭完成命名交付
一些報道還專門把國產大型郵輪歸類為船舶工業“分珠”——可能是因為“工業明珠”實在太多了,大到航母、飛機、空間站,小到CT機、數控機床,“微”到助聽器、圓珠筆芯的“筆尖鋼”。這直接導致了“大珠”套“小珠”的現象,比如航母是大明珠,航母上用的電磁彈射裝置是小明珠;動力電池是大明珠,動力電池的隔膜也可以單列為小明珠。
大大小小的“工業明珠”從沒有過明確的標準,只有一套標準的敘事模版——XXX的工藝如何如何復雜,中國長期依賴進口,為了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投入成噸成噸的人力物力,終于實現了國產化云云。
然而,這套高度程式化的敘事是語言的貧乏,更是觀念的陳舊。
筆尖鋼:無奈被摘的工業明珠
大體上講,一種工業產品只要是全部進口的,就很容易被夸張地套用上“工業明珠”,成為部分國人的執念。究其根本,這是當年中國工業落后時期留下的心理陰影。
今天,即便中國早已成為全球公認的工業強國,這份執念依然強大,并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營銷炒作、向上匯報的起點。甚至,有人還鬧出過烏龍事件,那就是2017年轟動一時的“筆尖鋼”事件。
2016年,在一次鋼鐵行業的會議上,有與會者提出了“筆尖鋼”的國產化問題。并不是為了“攻克技術難關”,而是給趨于飽和的中國鋼鐵產業尋找新的市場方向,因為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解決我國鋼鐵產量飽和問題。
“筆尖鋼”是特種鋼,每噸售價十幾萬元。但是,市場需求量很低,全球每年的消費量僅2000噸。這種“小眾工業品”的供應商當然也不會多,多年來僅有日本和瑞士的數家企業生產筆尖鋼。
2015年,中國鋼鐵產量超過了10億噸,冠絕全球。筆尖鋼區區2000噸的小眾產品,對解決中國鋼鐵產能飽和沒有作用,與會企業缺乏興趣,這個議題很快就過去了。
可是,不知道通過什么渠道,會議上一筆帶過的“筆尖鋼”議題在輿論場上越傳越邪乎。經過網絡小作文的反復加工,“筆尖鋼”竟被說成了中國可望不可即的“工業明珠”,受到高度關注。
2015年11月,《對話》播出的“圓珠筆挑戰高端制造”,能造高鐵和大飛機的中國卻造不出圓珠筆筆頭鋼珠,一時間成為經濟界的熱門話題
由此,國內幾家大型鋼鐵企業不得不專門開會研究,結論和上次會議一致,大家都認為研發“筆尖鋼”是費時費力的虧本買賣。可是,筆尖鋼已經貴為“工業明珠”,成了事關“國家尊嚴”的敏感事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最后,收集這顆“明珠”的任務落到了山西鋼鐵企業——中國太鋼身上。摘取“明珠”沒費多大勁,數月后的2017年1月,太鋼“研發”筆尖鋼成功,很快就投入了生產。全球2000噸的總需求,太鋼一鍋就包圓了,自然,輿論上又是一輪“民族自豪感”爆棚的熱炒。
然而,這顆被迫摘取的“工業明珠”并沒有帶來產業升級、技術提升,卻是不折不扣的燙山芋。太鋼專門投了條“筆尖鋼”生產線,再加研發投入,成本不低。然而,筆尖鋼的市場需求就那么多,全球總產能陡然翻倍,怎么賣呢?只能虧本打折賣,于是價格戰打響了。
幾輪打下來,筆尖鋼都是賣一單虧一單。國外企業發起了反傾銷訴訟,官司打到了WTO,海外輿論很難理解中國企業為什么要干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他們不知道,太鋼也是有苦難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并不是太鋼研發筆尖鋼的初衷,自己也走到了坑里更不是太鋼的成功。天下沒有這樣做生意的道理,可是產品被貼上了“工業明珠”的標簽,經濟理性就失效了。
對“工業明珠”的偏執追求,是否應該反思呢?
忙著補課的差生,不會成為優等生
回顧“筆尖鋼”事件,不難發現其中的荒謬。圓珠筆是1888年發明的工業產品,即便筆尖鋼有一定的專業門檻,也不可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科技。
專業人士和企業對此心知肚明,我們自己不生產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經濟核算過不了關。這一特殊的小眾產品和我們龐大的鋼鐵產業結構并不匹配,沒有大炮打蒼蠅的必要。
但是,筆尖鋼被輿論放大成了“工業明珠”,就成了不計成本、不計后果、“關乎國家尊嚴”的事。
然而,這真的“事關國家尊嚴”嗎?2016年國內炒作“筆尖鋼”之前,海外壓根沒人關注過這個議題。全球產業分工高度細化的今天,誰會因為中國進口筆尖鋼而藐視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水平嗎?
照此邏輯,全世界除了日本和瑞士之外,其它進口筆尖鋼的國家統統都是工業水平落后嗎?要是“依賴進口”就等于工業技術水平落后,當時美國的圓珠筆幾乎全部依賴中國進口,能說美國工業技術落后造不出圓珠筆嗎?
這套“工業明珠—國家尊嚴”的敘事邏輯從頭到底都是國內輿論自產自銷、自導自演,主打的就是自設議題、自我感動的自嗨。付出的代價卻是企業賠本賺罵名。
“筆尖鋼”并不是最后一顆名不副實的“工業明珠”,就在最近,打火機墊片差一點就被炒成了最新版的“筆尖鋼”。還是“全部依賴進口”、“國內技術造不出來”的老配方老味道,又一顆“工業明珠”呼之欲出。
幸好這次輿論場情緒比較穩定。專業人士解釋,那就是個很普通的五金件,國內完全有能力可以生產。進口是因為供應鏈成熟穩定,幾毛錢的小玩意兒,利潤很有限,沒必要另起爐灶。如果不是這兩年大眾的關注點已經轉移,打火機墊片的鬧劇說不定還得鬧一陣。
這些年“工業明珠”就是這樣批量制造出來的。只要存在“人有我無”的進口工業品,“工業明珠”的故事就有了由頭,剩下的就交給高水平的煽情敘事。炒作小成,是大把的流量,如果大成,說不定就是大把的政策扶持。
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自卑感,總是把“人有我無”的補短板和提高科技水平緊密關聯。殊不知差生才熱衷補課,但補課永遠補不出真正的優等生。因為差生忙著補課時,人家優等生也沒閑著,正琢磨解題的新方法、新思路。追逐舊時代“滄海遺珠”的浩大工程就算能完成,卻會發現先進國家早已站在了新時代的潮頭之上了。
從“人有我精”到“人無我有”
少數關鍵技術補短板當然是必要的,其中不乏真正意義的“工業明珠”,比如芯片技術、軍工科技產品。但是,即便是這些關鍵技術補短板,也只是補課,而不是進入“未來俱樂部”的門徑。
人類社會正站在新的科技周期門檻上,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等“爆點”已經處于臨界點。這些新技術甚至已經很難用傳統的產業分工去稱之為“工業明珠”,而是多產業部門的復合作品,說白了軟件和硬件必須密切結合才能成功。
比如人工智能,算力部分的工業含量高,算法則是數字信息技術,算法背后還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撐。甚至很多新技術還會帶來組織管理的系統革命,涉及到貨幣體系、經濟運行的管理組織等等深層機制。
Tesla在造電車之外搭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超級電腦Dojo,它將被用來訓練FSD的神經網絡。馬斯克于2019年首次分享了超級計算機計劃,然后于2021年正式宣布了Dojo項目
補短板是必要的,但是只把關注的重點聚焦在收集“工業明珠”上,摘到手的不是明珠,而是丟了西瓜的芝麻。熱衷追逐舊時代的幻影,卻失去了新時代的門票,是很多國人的誤區,也是對“補短板”的誤解。
提高科技水平的目標,不是要“人有我有”的自給自足,而是“人無我有”的前沿技術革新和“人有我精”的系統效率提高。“人無我有”是硬實力,“人有我精”是軟實力。
“人無我有”的硬實力是長期發展積累的結果,拔苗助長無濟于事。今天的高科技美國,三百年前立國時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國。當時美國唯一的成熟工業部門只有造船業,不過造船用的鐵釘也還得依賴歐洲。直到一戰前,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但是真正成為技術領先的先進工業國家還需要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
但是,美國在諸多領域實現“人無我有”的超越前,已經點開了很多“人有我精”的軟實力技術點。1893年,美國發明家漢密爾頓就打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條工業流水線,二十年后著名企業家福特將其發揚光大,美國汽車工業爆發式增長。這次工業體系的軟實力提升,沒有耀眼的“工業明珠”,卻引發了一場新的全球工業革命。
第一條流水線使得每輛福特T型汽車的組裝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28分鐘縮短至10秒鐘,生產效率提高了4488倍
同樣能重排全球發達國家排行榜的“刷榜神器”是美國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資本市場,這套體系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已經發育很成熟了。電報、電話等信息技術都參與了這一體系的打造,是前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信息技術革命性應用。
美國的登頂之路,就是從“人有我精”到“人無我有”的量變轉化為質變的過程,這對今天的中國發展道路應該有所啟示。中國目前的工業水平、經濟處境和二十世紀之初的美國很相似,規模體量很大、工業制造業部門很齊全,只欠量變到質變的最后沖刺。
在這個關鍵點上,揚長和補短都很重要,不能為了“補短”刻意抑長。試圖以強行抑制優勢產業部門的方式,把資源強行“擠入”補短板,是自廢武功,而不是均衡發展。把“補短板”無限放大到所有“人有我無”的領域,打亂全球產業分工的市場秩序,只會造成資源錯配的害人害己。
對“工業明珠”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的偏執追求,不會推動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只會造成經濟體系運行的效率下降。
中國經濟最大的短板是觀念陳舊
這世上從沒有成功的自卑者,中國需要真正的自信,而不是陷入與假想敵較勁的自卑焦慮。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工業實力舉世公認,即便存在少數非補不可的短板,也不會撼動中國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地位,國人大可不必對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工業明珠”抱有執念。
“中國制造”能夠把大大小小的“明珠”造成白菜價,不是“中國制造”低端落后,而是“人有我精”的強大軟實力。中國經濟今天最大的短板,不是哪個產業科技部門、哪項科技,而是困擾經濟發展、妨害科技創新的陳舊觀念。
這些陳舊的觀念嚴重束縛市場機制的發育,干擾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系統升級,是所有經濟不確定因素的根源。不排除這些陳舊觀念的系統性干擾,中國經濟還會走很長一段彎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