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物志(1)吳芮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江西,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知名人物。說到有史記載的第一位江西名人,當屬秦朝鄱陽縣令、西漢第一任長沙王吳芮。
吳芮,秦朝九江郡余干縣人。九江郡起初為秦統一時所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始皇經添置和分割郡縣,增至四十八郡。九江郡西北部分出衡山郡,南邊大片土地分割出廬江郡,九江郡僅剩今安慶市、馬鞍山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地區。而廬江郡包括今天皖南的銅陵市、黃山市和幾乎江西省全境地區,治所在番陽縣(今江西上饒市鄱陽縣)。
吳芮
據《江西通志》記載,吳芮生于余干縣五彩(今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鄧墩),他的父親名叫吳申,是吳王夫差的六世孫。吳申為人素有高尚的節操,曾經在楚考烈王手下為臣。后來,吳申因為勸諫得罪了楚國權臣春申君黃歇,被貶謫發配到番陽。當時,齊國人仰慕吳申高潔的品性,勸他去齊國為官。吳申不愿背棄故國,就遷居到余干縣縣城以西八十里的五彩山居住。另據《鄱陽縣志》記載,秦始皇時期設置了番陽縣,吳芮就出任了番陽縣縣令。
秦末,隨著朝廷苛政愈演愈烈,負責押運民夫去北方戍邊的陳勝、吳廣終于在今天的安徽宿州市大澤鄉掀起起義,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大起義就此爆發了。聽聞此事,身上流淌著楚人血液的吳芮也在番陽縣起兵反秦。吳芮成為了第一位主動投身于反秦戰爭中的朝廷縣令。吳芮的起兵,對于瓦解秦朝在地方基層的統治,鼓舞反秦義軍的斗志作用頗大。由此,吳芮深受當地民眾愛戴,威望日隆,甚至閩越王無諸和東海王搖也從今天的福建和浙南地區帶著百越之兵前來歸順,加入他的反秦義軍。吳芮也因為自己高尚的德行,被人尊稱為“番君”。
秦朝廬江郡番陽與余干
后來,吳芮率兵北上,與在沛縣起兵的沛公劉邦取得聯系。在劉邦進攻宛(音“冤”)城時,吳芮派手下將領梅鋗(音“娟”)前去協助。兩軍合力攻下了秦朝的析(今河南西峽縣)、酈(今河南南陽市西北)兩地。后來,梅鋗也因為這份功勞,被劉邦封賞十萬戶,成為列侯。
公元前206年,反秦諸侯聯軍在項羽、劉邦兩大軍團配合下,攻下秦朝首都咸陽。項羽大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統轄巴蜀和漢中三地;吳芮也因帶領百越之兵協助諸侯反秦、攻破函谷關(今河南三門峽靈寶市)的功勞,被封為衡山王。此時,項羽分封的衡山國治所在邾縣(一說在今湖北武漢江夏區,另一說在今湖北黃岡西北,這里我傾向于后者)。
因為之前與劉邦的交情關系,吳芮在楚漢戰爭之際協助劉邦擊破項羽、一統天下,成為西漢開國功臣。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登基稱帝,建立漢朝。次年,他就頒布詔書,以吳芮帶著子侄三人跟隨自己反秦滅項的功績,改封吳芮為長沙王。名義上,劉邦將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長沙)、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象郡(治所在今廣西崇左)、桂林郡(治所在今廣西貴港)、南海郡(治所在今廣東廣州)六郡之地封給吳芮,但實際上,由于豫章郡已經封給九江王英布,另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地實為南越王趙佗控制,因此,吳芮事實上僅領有長沙一郡之地。長沙國范圍“北瀕漢水,南抵九嶷山”,其領地包括今湖南省大部以及鄰近的湖北、江西、兩廣小部分地區。
西漢初年長沙國
長沙國國都在臨湘縣,也就是今日的湖南長沙。臨湘作為漢代藩王國都,雄峙于長沙國中心,城垣高聳,宮室巍峨,為歷代長沙王住所和長沙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據《水經注·湘水》記載:“漢高祖五年以封吳芮為長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這是現存文獻中關于長沙最早的建城記載。
雖然吳芮這個長沙王僅領有長沙一郡之地,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長沙國東邊是英布的九江國,同屬漢初八大異姓王之一,后來反叛劉邦被誅滅。長沙國的南邊是獨立于漢朝的南越國。自秦末動亂以來,秦朝南海郡龍川縣尉趙佗在嶺南地區割據稱王,后來甚至稱帝,與漢朝分庭抗禮,隔五嶺與漢朝對峙,儼然一方強國。可以說,吳芮的長沙國處于漢朝國土南線最前沿,國防壓力巨大。
吳芮成為長沙王后,安心在地方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此外,他為人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始終對劉邦的漢朝中央政府沒有構成威脅。因此,他也與常山王張耳一并成為了漢初唯二善終的異姓王,以及唯一傳至三代以后的異姓王。
成為長沙王一年后,吳芮于公元前201年病逝,死后謚號“文王”。其子吳臣繼位,是為長沙成王。當初天下舉兵反秦時,因犯法被刺配的英布曾經逃亡番縣去投奔吳芮,吳芮賞識他的勇猛,將女兒嫁給英布,認他做了女婿。后來英布舉兵叛亂,被漢高祖劉邦擊敗逃亡。這時,吳臣派人來給英布說,看在與他是姻親關系的份上,想與他一道逃亡百越。英布聽信了吳臣的話,就逃到番陽縣。結果,英布被番陽人在茲鄉的一處田舍所殺。由此,九江王英布之亂被漢朝順利平定。
漢初七大異姓王與周邊形勢
吳芮、吳臣之后,異姓的長沙國又往下傳了數代。吳臣死后,其子吳回繼位,是為長沙哀王。吳回死后,其子吳右繼位,是為長沙共王。吳右之后,其子吳差繼位,是為長沙靖王。漢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因為吳差死后沒有嫡系后代,長沙國被廢。長沙國從吳芮到吳差,共傳承五代56年。
當初吳芮去世時,漢高祖劉邦曾下詔褒獎他身為人臣的忠義。到了漢惠帝和呂后主政時,漢朝還封了吳芮的兩個庶子為列侯,傳承了數代才國嗣斷絕。
盡管劉邦在漢初封了七大異姓王,但大多數異姓王在位時間并不長,他們皆因各種罪名或被廢或被殺,只有長沙王吳芮及其子孫安然無恙,傳了五代。后人稱贊他“立大功而不驕,居王位而恭謹,不恣肆,忠君”。除此以外,吳芮及其子孫能得善終的更重要原因或許是他們在江南百越百姓心中的地位崇高,西漢朝廷需要拉攏他們以籠絡江南百越人心。
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后,與其子孫繼續堅持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的理念,湖南地區出現了自楚國以后的又一次經濟繁榮景象。長沙國建立時,長沙郡僅有25000戶。而漢代一般家庭生產單位是每戶5口,依此數目計,則長沙郡就有125000人。到了后來漢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長沙郡人口已達43470戶、235825人,人口增加了近一倍。
除了人口增長,吳芮及其子孫在長沙國做出的第二大功績就是農業的發展。對于傳統農耕社會來說,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標志,除了人口勞動力的增長,其次就是農業的發展。漢初,長沙國實封土地面積有21萬平方千米,若按“七山一水兩分田”來算,耕地面積僅4萬平方千米。若按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70萬人口算,平均每人耕地達到85畝。這已經改變了湖南地區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地廣人稀”局面。
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農副產品則可進一步佐證后來長沙地區農業之發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農副產品包括主雜糧9種、水果10種、禽畜22種、魚類6種、中草藥7種……
長沙馬王堆漢墓素紗襌衣
另外,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大量絲織品,如絹、紗等有63件,服飾有40余件,此外還有粗細麻布36塊。不僅如此,長沙國當時紡織技術也極其高超。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襌(音“單”)衣僅重49克,可謂巧奪天工。另外,該墓還出土了700多件漆器。這說明漆器已成為長沙地區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這些文物無不證明當時長沙國手工業的繁榮。農業和手工業的繁榮則是當時長沙國經濟繁榮的具體證明。
除了經濟,長沙國思想文化在吳芮及其子孫五代人的治理下也非常昌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思想文化科技藝術方面的古籍、地圖、樂器、天文學專著數量龐大。其中有帛書26件、10余萬字,包括帛書《老子》《黃帝內經》《戰國縱橫家書》等古籍。而且如《老子》《戰國縱橫家書》等出土文物與后來流傳版本多有不同之處,這為我們探尋這些書籍的早期版本提供了巨大的文物研究價值。除此以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先秦秦漢天文學生物學專著有《五星占》《導引圖》《相馬經》等,這些書籍文物成為如今“馬王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相關部門統計,馬王堆出土文物多達35項,在中國乃至世界出土墓葬文物中都極為罕見。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
總之,吳芮及其子孫不僅為臣有道,在漢初消滅異姓王的大背景下長期保持了異姓長沙國的國祚,而且還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文化,大大促進了漢代湖南地方開發程度,加速了地方發展。可以說,身為一個江西人的吳芮,稱得上“湘贛合作歷史第一人”。
后來清代才子蔣士銓在鄱陽縣十八坊毛家巷憑吊番君廟(吳芮廟),寫詩贊曰:“漢定天下封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稱忠只一長沙王,生都臨湘死廟食。暴虐當時苦秦政,獨有番君重民命。撫字能仁殺賤勇,漢家名將秦時令……丈夫功業立天下,生王死神寧茍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爾鄱陽后來者。”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顏師古注)
《史記索隱》
《史記集解》
《史記正義》
《水經注》
《江西通志》
《鄱陽縣志》
鄱陽雞峰《吳氏宗譜》
余干《吳氏宗譜》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張江洪《論吳芮長沙國的建立及其影響》
鄒松林《贛地越文化遺存與百越首領吳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