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9月份,NBA和球員工會(NBPA)開始討論季中錦標賽細節,其中包括晉級單場淘汰賽八支隊伍的獎金。不過由于時間緊促,上賽季季中錦標賽并沒有正式實施。
一直到23年4月1日,NBA和球員工會達成了為期七年的勞資協議,其中增加的內容——就包括在賽季中期,正式設立季中錦標賽。
這也意味著,從23-24賽季開始,每年11月份聯盟30支球隊,都會參與到季中錦標賽中去。而在季中錦標賽設立之初,便有人擔心季中賽只會消耗球員的體力,進而導致他們在全明星或季后賽發揮失常,這種比賽未來只會成為雞肋。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相比往年常規賽,季中錦標賽的競爭性——可以很好地提升NBA關注度、也可以調動球員的積極性,讓他們打出更具觀賞性和競爭力的比賽,而不是像往年那樣“劃水”……
果不其然,今年首屆季中錦標賽正式實施后,便很好地調動了球員的積極性,同時也極大程度提高了比賽關注度。可以說NBA首屆錦標賽,無論關注度或精彩程度,對于官方而言都是非常成功的。
不過盡管季中錦標賽能夠增加熱度,也能夠調動球員積極性,打出成績球員也能得到獎金,這對于官方和球員可謂是雙贏。但季中冠軍和MVP獎杯,在外界看來卻沒有絲毫含金量,遠比不上總冠軍、分區冠軍……
那么,既有熱度、又能調動積極性,為什么卻說季中冠軍沒有含金量?
1、相比季后賽七場制,一場定勝負過于“兒戲”。季中錦標賽首先進行的便是小組賽,其中八支成績靠前的球隊能夠進入淘汰賽。而淘汰賽則是一場定勝負,贏球的一方就能夠晉級下一輪。
且不說小組賽的水分,淘汰賽一場定勝負的賽制,勝負偶然性太大了。例如實力和陣容偏弱的一方,只要自身狀態和手感及時調整好,完全可以靠“運氣”以弱勝強晉級下一輪,這點季中賽和常規賽并沒有太大差別。
相比之下,像季后賽七場賽制的系列賽,必須贏下其中四場才能夠晉級下一輪,則大大降低了“以弱勝強”幾率,這也是為什么NBA歷史上,“黑八”、“黑七”出現的概率那么低。
因為在七場賽制的系列賽中,綜合陣容和實力更好的球隊,也許會因為狀態輸掉一兩場比賽,但他們卻很難輸掉四場比賽。所以像季后賽這種硬拼出來的冠軍,顯然更具含金量;而季中淘汰賽這種賽制勝負偶然性太大,含金量極為有限。
2、步行者和湖人,這兩支決賽球隊均跌到附加賽區。從季中錦標賽賽制來看,這種比賽所產生的冠軍和MVP含金量確實很低。但要是兩支參與決賽的球隊,能夠成為明年東西部冠軍,那么季中賽也會讓人從此改觀。
可偏偏步行者和湖人這兩支決賽球隊,在季中賽結束后,非但沒有趁勢沖進分區前四,反而都跌到了附加賽區。其中步行者敗給雄鹿、森林狼、快船、灰熊,近六戰五負跌到了東部第八名。
湖人則先后敗給獨行俠、馬刺、尼克斯、公牛、森林狼,近期也同樣是六戰五負,不過他們在競爭更加激烈的西部,跌到了西部第10。湖人和步行者同時跌到附加賽區,總給人一種球隊實力被季中賽抬高的感覺。
事實上季中賽既能夠提升比賽熱度、又能夠球員調動積極性,確實是一項不錯的改革。不過從季中賽制、湖人和步行者跌到附加賽的戰績表現來看,季中賽無論冠軍或亞軍,確實沒有多少含金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