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現代科技隨想
——參加周培源基金會30周年紀念活動科普講座致青少年
趙致真
二、警惕人類道德倫理和科技發展的極度失衡
著名科學家霍金在生前曾經諄諄告誡人類,千萬不要和外星人接觸,因為我們會遭遇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當地土著的結局。
費米悖論提出為什么我們沒有發現外星文明
我倒認為霍金是多慮了,作為泰斗級的科學家,霍金也許習慣于高瞻遠矚,但他卻沒有擺脫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殖民思維。
著名的費米悖論說的是,根據科學計算,宇宙間應該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但為什么一個也沒有找到?另一位美國學者羅賓·漢森則提出了“大濾網”理論,作為對費米悖論的回應。他認為一個高級智慧文明的勝利,必須經過9道非常嚴密的“大濾網”: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星球。我們的地球就恰到好處。除了有一個不大不小、不溫不火、不近不遠的主宰——太陽,還有自己獨特的質量、成分、磁場、自轉傾角、衛星月球等,真像中國古人宋玉描述的東鄰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地球經過10億年的孕育和躁動,才從“死”的物質中演化出“活”的生命。又經過35億年進化,才成功跨過了8道“大濾網”,來到了今天人類的位置。但我們目前正面臨最難逾越的第9道“大濾網”——成為“跨行星物種”。而據說宇宙間可能存在的高級文明,都因為沒有成功通過這個最后的“大濾網”,而自我毀滅了。
羅賓·漢森則提出了“大濾網”理論
如今,我們人類的生存面臨著諸多威脅,除了核大國都彼此宣布能確保把對方和地球毀滅多少多少次,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危險也迎面而來。無情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可能發生的事一定會發生”。2023年1月24日,科學家們已經破天荒把“世界末日鐘”指針調到距離午夜僅90秒。我們都必須嚴肅思考了,人類究竟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理性,沖破第9道“大濾網”,而免于淪為“自限性物種”?
既然如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確信,凡是能夠光顧地球的高級外星文明,無論是碳基的還是硅基的,一定不僅是先進而強大的,還應該是和平而仁愛的。如果他們貪婪無度、殘暴成性,便一定會早早在自相殘殺中毀滅了。哪里能沖破第9道“大濾網”?所以,我們沒有什么理由躲避他們,也許更應該歡迎他們來“傳經送寶”。
墨子和公輸盤在楚王面前進行攻防推演
看來科技成果足以毀滅創造者自己,這是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才會出現的“異化”現象。遠古時代的人類,科學技術水平和倫理道德水平是相對平衡的。人類的理性足以駕馭那時候的科技。我來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26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有個楚國人公輸盤研發了一款攻城的“大殺器”——云梯,楚王將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后,花了十天十夜功夫,步行千里來到楚國。墨子先后找到公輸盤和楚王,“曉之以大義,陳之以利害,動之以至情。”并當著楚王的面和公輸盤進行現場攻防推演,結果墨子九戰九勝。于是楚王虛心聽從了墨子的勸誡,欣然放棄了攻打宋國的念頭。這個由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三方互動,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的佳話也載入了史冊。
如今2600年過去了,我們的導彈、無人機比當年的云梯先進了千萬倍,我們的道德和倫理是不是也在按比例增長,超越了當年的哲人千萬倍?何況歷史上的人類相殘,無論張飛的丈八蛇矛還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都不會影響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興衰。即使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馬克沁機關槍和重型轟炸機,也不至于威脅整個人類的生存。而今天的科學技術,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18個月翻一番,各領域也都是在按照指數增長。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的猝然而至,人類準備好了嗎?我們一直在拼命為科技發展踩油門,但卻既不能同步提高駕駛水平,也沒有制定相應交通規則。我們一直為目不暇接的“科學怪物”喝彩,卻嚴重忽略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平衡,放棄了人文精神對科技技術的引領。當務之急,是高度警惕科學技術失控,成為翅膀強大的無頭蒼蠅,導致人類文明在第9道“大濾網”前戛然終結。
作者簡介
趙致真,男,1943年生,196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首批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985至2003年任武漢電視臺臺長,曾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會長、中國科教影視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武漢市科教影視協會理事長、中央電視臺大型科教電視欄目“科技之光”主編,著有《播火錄》(北京出版社,2019年6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