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595字,閱讀時長約9分鐘。
▲新鄭市具茨山佛緣閣
有著“黃帝故里”之稱的河南新鄭,一座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從仰韶文化的熊國、春秋戰國時先后為鄭國和韓國的都城,再到如今中原地區航空樞紐的現代化空港新城。歷史的雋永與現代的朝氣,在這座城市交織如畫。坐落于此的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原新鄭市人民醫院),作為全國第一家完成公立醫院改制的股份制醫院,亦在跨越歷史、改革創新中迎來自己新的發展篇章。
作者 | 人物君
優勢是離你近,劣勢是離你太近
作為鄭州的衛星城,從新鄭到鄭州如果不算上市區交通,僅需20分鐘左右的車程即可到達。這樣近在咫尺的距離,對于新鄭醫療的發展是一種優勢,可以讓新鄭地區的醫生很方便地去省會各大醫院參加培訓交流,保持一線的臨床視角。而這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新鄭當地醫院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對以超大型醫院聚集而著稱的鄭州,如何避免病人被大醫院虹吸,是新鄭這樣的大城市周邊衛星城所必須思考的。
為此,新鄭華信民生醫院的策略是以精湛醫技打造過硬的品牌醫療團隊,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醫院以“創名院、強專科、樹名醫”的戰略發展規劃,打造了包括腦病科、心血管內科、骨科、普外科、兒童醫學科等在內的一批優勢品牌學科,培養了一批區域性知名專家,打造了健全的多學科診療體系。
同時,通過知名專家門診、定期安排專家下鄉義診、組織健康大講堂等形式,讓區域內民眾對于新鄭華信民生醫院的診療技術水平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作為新鄭地區規模最大的龍頭醫院,群眾的信任基礎是長期存在的,現在就是需要更好地向當地百姓展現近些年來醫院技術發展的進步以及在某些學科方面不輸省市大醫院的診療水平,以此來吸引和留住患者。
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尤其在2015年醫院位于新鄭發展城區新鄭北區的新院區(解放路院區)投入運行后,形成了與原先的老院區(人民路院區)一院兩區的新格局,新鄭華信民生醫院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實力上均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目前,醫院擁有編制床位2000張,在院職工2000余人。去年,全院的門急診量達9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2.1萬多臺,其中三四級手術占比超過一半、微創腔鏡手術占比超1/3。醫院于今年元月份通過了國家三級綜合醫院資格審批,并繼續向創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發起沖擊。
圖 | 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副院長 馮小慶
優勢的學科集群、過硬的臨床診療能力,成為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得以在一眾省會大醫院的環伺下,保持自身穩健優質發展的底氣。
上下聯動的網格化醫療體系
在優勢學科打造的基礎上,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同樣注重對于醫院服務理念以及整個發展戰略體系的構建。
新鄭華信民生醫院提出,要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堅持“讓病人方便,讓病人放心”,將病人的健康始終放在第一位,將這樣的服務理念貫穿于醫療的每一個環節,讓病人在此獲得實實在在的滿意感。
除了對于本院病人的優質服務,新鄭華信民生醫院還注重對全域內百姓健康的整體守護。醫院通過“河南鄉醫之家”(縣級醫院的醫生下鄉指導或鄉鎮基層的醫生上來學習)等形式,構建了醫院、衛生院、村醫的三級網格化醫療網絡,形成對全域內百姓醫療救治的很好覆蓋。
在這方面,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對于國家提出的五大急診急救中心建設的積極打造,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目前,醫院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方面均已達到國家及河南省的建設標準。
圖 | 新鄭華信民生醫院
以胸痛中心的建設為例,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將新院區的4個心內科與老院區的2個心內科聯合起來成立了“心血管診療中心”,以“院中院”的模式進行統一規劃、標準化運營。按照胸痛中心的要求,在接診第一時間就給患者做心電圖,通過這樣的遠程網格化心電體系,院內的專家可在第一時間根據心電圖的結果進行判斷,若確定為急性心梗患者,在救護車上就對其進行溶栓,導管室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手術準備,如此大大節約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在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亦是建立起了同樣的高效救治體系,大大提高了縣域內重大疾病的急診急救水平,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廣大百姓對于新鄭華信民生醫院救治水平的認可度與信任度,成為醫院能很好留住病人的關鍵之一。
如前所述,優質學科的打造是新鄭華信民生醫院保持其競爭力、贏得百姓信任的核心所在。對此,現任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副院長馮小慶有著至深的體會。作為一步步從臨床做起來的醫院管理者,馮小慶見證了醫院近些年來的高速發展,更是看到了優勢專科對于樹立醫院品牌影響力的關鍵作用
一個學科的成長
馮小慶是土生土長的新鄭人,2007年大學畢業后,他來到位于信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四醫院,從事骨科臨床,在那一待就是8年。在部隊醫院的8年時間,鍛煉了馮小慶過硬的骨科臨床技能。2014年底,鄉情難卻的馮小慶,懷著滿腔熱情回到家鄉--新鄭,投入到新鄭市人民醫院(當時尚未更名)這個大家庭中。
當時的新鄭市人民醫院骨科還處在發展階段,沒有明確的細分專業,有些復雜的手術還需要上級專家的指導。那時候,作為一名從三級醫院回來的醫生,馮小慶首先將科室主任交給的任務保質保量的完成。同時,利用一切空暇的時間給自己學習充電,關注骨科前沿的進展,努力提升自己的臨床技能水平。對于自己技術能力有信心的馮小慶,會主動向科主任申請去做一些難度高的手術,并定期向科主任和院領導匯報這些手術的情況。
這些高難度骨科手術的成功開展,為醫院贏得了很好的品牌聲譽,讓原先一些準備去鄭州治療的患者愿意留在這手術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也讓院領導看到,是時候該擴充骨科團隊和治療病種了。在馮小慶身上,他們看到了年輕人的執著與沖勁,于是決定全力支持馮小慶在骨科新領域的探索。
于是,在剛來醫院僅一年半后,有著優異表現的馮小慶,在院領導的鼎力支持下,于2016年7月,獨自帶領著一支團隊成立了骨三科。作為科主任的馮小慶,結合當時醫院在骨科方面的短板、當地患者的需求以及自己的臨床專長,將科室的主攻方向定位為“關節骨科”與“運動醫學”。
科室剛成立時,包括馮小慶在內僅有4名醫生,每個人都在手術、門診、值班的往復循環中,幾乎就沒有什么休息時間。中午下了手術,簡單扒拉幾口盒飯就接著查房、病例討論,晚上有時還要看病人、應付急診。那時候差不多全天24小時泡在醫院的馮小慶,也是讓家里頗有怨言,但沒辦法,要想帶出一個好科室,打出品牌來,他必須全力以赴,容不得半點懈怠。
“那時候帶著我們骨三科僅有的幾名醫生,專啃‘硬骨頭’,別人不愿做、不敢做,本來要請外院專家的,我們就主動請纓自己上。”
就這樣,在這種近乎癡狂的干勁下,骨三科在馮小慶的帶領下,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內,由最初的4名醫生翻倍成8名,收治的患者亦是從最初的10多名擴展至40多名,新鄭骨科疾病患者的外流率得以顯著降低。
不一樣的風景
如今的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在關節骨科、運動醫學等方面的手術,科室均可獨立完成。醫院多次安排醫生到國內知名醫院學習關節鏡技術,對于關節內問題,諸如關節清理、韌帶修復、半月板修復等,均已全部能在鏡下完成。從2019年開始,科室進一步發展了脊柱內鏡手術,目前已培養了3名脊柱內鏡主刀醫生,很大程度滿足了患者對于微創手術的需求,以更小的創傷、更低的費用、更快的術后恢復,最終贏得了更多患者的信任。
骨科的發展是新鄭華信民生醫院一眾優勢學科及潛力學科近年來走上高速發展期的一個縮影。諸如心腦血管、普外科、兒童醫學等醫院名牌學科成長背后,都離不開科室帶頭人,領著充滿拼勁與斗志的團隊,一路的披荊斬棘、銳意進取,其中的苦淚心酸唯有自知。但唯有這樣不懈地努力,才能為新鄭百姓提供最可靠的醫療保障。
2021年初,馮小慶升任新鄭華信民生醫院副院長,走上醫院管理崗的他,需要更多地去思考醫院的整體統籌發展,而非僅僅是自己科室的“一畝三分地”。
對于這樣的轉變,馮小慶亦是深有感觸。在做科主任的時候,主要想的就是把科室運營好、將患者治好就可以了。而如今到了管理崗,需要考慮的問題會多出許多,這需要自己學會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
“之前聽一位前輩講,當科主任的時候,最多是像在半山腰看風景;而到了醫院高層,如同站在更高的山巔,看到的風景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今站位更高的馮小慶,需要以全新的視角來統籌考量全院的發展決策、整個醫院的定位及運營情況,肩上的擔子也是重了不少。
但醫院的管理與科室之間似乎又是觸類旁通的,馮小慶覺得,因為管理的對象是一家醫院而非企業或工廠,其管理核心還是在于臨床,
“以病人為中心,以患者為核心”始終是醫院發展的生命線。只是如今的思考角度要從原先聚焦于一個科室,到現在把握全院各科室的發展與定位,以更為全面、更高質量的醫療技術來贏得更多新鄭百姓的信賴。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責編 | 嘉 莉
校對 | 蘇 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