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央企給人的印象就是鐵飯碗的代名詞,擁有著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是,最近有網友爆料,某大型中央企業下屬的分公司,通知員工本季度的工資暫時停發,引發廣泛關注。
這一消息無疑給許多人帶來了沖擊。央企不是一直以來最可靠的單位嗎?怎么現在也會出現停薪的情況?
實際上,這充分說明了——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
央企也要面對市場考驗
我們需要明確,央企只是企業性質的一種歸屬,并不意味著就能置身于市場環境之外。任何企業,最終都要面對市場的檢驗。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央企。盡管央企擁有國家政策支持,但最終也要靠自身經營。畢竟,央企也需要盈利,國家的財政資金也無法無邊無際地支撐企業的運轉。
所以,一旦行業形勢、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央企的經營狀況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最終還是會傳導到企業的盈利水平,繼而反映到員工薪酬等方面。
就像這家出現停薪情況的中央企業,業務范圍涉及物流、基建等領域。在當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環境下,相關上下游行業的訂單量和效益都在不同程度收縮。這家央企也難逃一劫,資金周轉出現斷裂,暫時無力支付員工薪酬,只能停薪應急。
央企也面臨“服從市場規律”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央企正處在從以往的“政治掛帥”向“服從市場規律”轉型的進程之中。這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必然要求。
過去,央企高管任免由政府說了算,業務決策也更偏向政治和行政考量。這導致央企的運營效率不高,創新意識欠奉,也容易出現“大而不強”的現象。這既不符合企業成長的規律,也難以抵御來自市場的沖擊。
所以,要充分激發央企活力,必須賦予其更高的自主權,主動適應和應對市場變化,像民企那樣磨礪內功、增強韌性。也正因如此,央企的“定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測試和鍛煉。
所謂鐵飯碗,已經成為歷史
與此同時,這也給我們帶來一個啟示:在這個時代,沒有什么職業可以稱得上“鐵飯碗”。
無論是央企還是私企,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都要面對競爭壓力和經營風險的考驗。這種考驗會直接作用于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工作。
那么我們作為個人,應該怎么做呢?
要提高就業彈性,保持客戶觀念。做好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不要將消費和支出推至收入極限。其次,也要關注企業的經營動態,與公司的發展共命運。最后,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保證自己的競爭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和所在企業、所處行業息息相關。所以,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在這個變化的世界里立足。這才是新時代的“飯碗”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