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在《花卉》雜志2017年5期發表的,重新進行了適合手機閱讀的段落重拍,并適當增補后在此發布。
人們形容盛開的鮮花,常喜歡用“昂首怒放”這一成語。確實,萬物生長靠太陽,作為植物繁殖延續生命的器官,花朵也同樣需要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來維持和展現自身嬌艷的身姿。
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絕大多數的鮮花都是向陽開的,陽光越是明媚,花兒開得越是鮮艷嬌美。
但在西南地區的高原上,由于海拔因素,氣候也變得寒冷起來。加之輻射強烈,這一地區的高寒地帶,有那么一些特殊的花兒,偏偏不會昂首怒放,而是低眉順眼,仿佛有些許害羞,靜靜地垂頭綻放。
不信,請看這些高寒野花,垂頭綻放,好玩吧?
談起最為典型的“高原垂頭花”,要數名字中就有“垂頭”二字的這一家族:
垂頭菊屬(Cremanthodium)的各種垂頭菊。
這一類實實在在花如其名的生靈,是喜馬拉雅山區及其毗鄰地區的特有屬,只在高山灌叢、草甸以及流石灘的生境中生存。
我拍了幾種,但能定種的只有紅原大草原拍到過褐毛垂頭菊(C. brunneopilosum)
和巴朗山拍到的條葉垂頭菊(C. lineare)。
高原上的百合科植物,有許多也是垂下頭的。它們不像是花店或園圃里盛開的百合花那樣迎風招展,顏色卻比之要絢麗得多:
雅拉神山上的尖被百合(Lilium lophophorum)
巴朗山上的寶興百合( L. duchartrei):
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川貝母(F. cirrhosa);
還有藍得驚艷的高山韭(Allium sikkimense):
齒被韭(A. yuanum):
雖然它們與常見的蔬菜韭菜是近親,開放的花朵,卻是攝人心魄的藍紫色。
九頂山上的西藏洼瓣花(Gagea tibetica),花瓣鮮黃中帶有棕紅色的主脈…
這一系列的繽紛色彩,使得這些高原上的花兒,即使是垂著頭,也一點也不顯得暗淡喑啞。
桔梗科的植物,本身就擁有鈴鐺一樣的花朵,高山上的各種黨參、沙參、風鈴草,也保持著同樣的身姿,仿佛輕輕敲擊,就會吟唱出來自高原的悠揚旋律。
四姑娘山上的抽莛黨參(Codonopsis subscaposa)
雅家梗的脈花黨參(C. foetens subsp. nervosa)
孟屯河谷的絲裂沙參(Adenophora capillaris)
海螺溝的西南風鈴草(Campanula pallida)
報春花也是高原上的常客。沿著喜馬拉雅山兩側至四川西部和云南,都是報春花屬(Primula)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
在眾多的高山報春花當中,也有一些種類,在開放時低頭俯視著自己的葉子,靦腆羞赧的樣子很是可人。如:
夾金山上的靛藍穗花報春(P. watsonii):
雅拉神山下的穗花報春(P. deflexa):
九頂山上的鐘花報春(P. sikkimensis)
雅家梗上的尖齒紫晶報春(P. amethystina subsp. Argutidens)
松潘牟泥溝的偏花報春(P. secundiflora):
紅原大草原上的甘青報春(P. tangutica)
提到高原,提到垂頭的花兒,還有一類十分出名的植物,動人的身姿萬萬不可錯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罌粟科的綠絨蒿。
夾金山上的長葉綠絨蒿(Meconopsis lancifolia):
雪山梁子上的川西綠絨蒿(M. henrici):
紅原大草原上的紅花綠絨蒿(M. punicea):
松潘牟泥溝的紅花綠絨蒿(M. punicea):
九頂山上的五脈綠絨蒿(M. quintuplinervia):
雅家梗上的全緣葉綠絨蒿(M. integrifolia):
有不少綠絨蒿,除開身姿優雅,毛茸茸的花葶和葉子也是十分有趣的。
其他科屬的植物也有許多擁有垂頭的花朵。譬如豆科的
雪山梁子上的云南黃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紅原大草原上的錫金巖黃芪(Hedysarum sikkimense),注意此巖黃芪(Hedysarum )非樓上的黃芪(Astragalus)哦,它們同科不同屬,只是遠親:
雅家梗上的塊莖巖黃芪(H. algidum):
紅石灘旁的柳葉菜科的柳蘭(Chamerion angustifolium):
以及高原上的大家族毛茛科的一些成員:
夾金山上的擬耬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夾金山上的甘青鐵線蓮(Clematis tangutica):
黑水的甘川鐵線蓮(C. akebioides):
九頂山上的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 delavayi):
巴朗山上的甘青烏頭(Aconitum tanguticum):
長坪溝里的美麗烏頭(A. pulchellum)
夢筆山上的無距耬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還有紅石灘下面杜鵑花科的毛葉吊鐘花(Enkianthus deflexus):
海螺溝的木蘭科、西康天女花(Oyama wilsonii):
海螺溝里紫草科的聚合草( Symphytum officinale):
孟屯河谷的三棱蝦脊蘭(Calanthe tricarinata):
茄科的大毒草茄參(Mandragora caulescens):
四姑娘山上石竹科的細蠅子草(Silene gracilicaulis):
孟屯河谷忍冬科的蓪梗花 (Abelia uniflora):
雪山梁子上忍冬科的剛毛忍冬(Lonicera hispida):
松潘的唐古特忍冬( L. tangutica):
雪山梁子上的冠果忍冬(L. stephanocarpa)
當然,并非所有的高原野花都會俯身低頭,比如這個生長在珠峰腳下海拔5300礫石地上的藏波羅花(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就很頑強:
也有一些在開花的不同階段有不一樣的身姿。比如前文提到的高山韭,花苞時期垂頭,怒放時昂頭,這一點倒是跟其他低海拔地區的鮮花區別不大了。
為什么這些鮮花會垂頭呢?
有人說,它們是害羞;也有人說,越是謙遜的低頭,越說明它們的花格高尚。當然,這些都是很文藝的說法而已。
我雖然喜歡野花生態攝影,但不大懂植物習性,垂頭的原因,胡亂猜一下,也許有這么幾點:
其一,高原上陽光燦爛,不缺少陽光,光合作用很容易進行,沒必要始終昂著頭。
其二,高原上雖然陽光強烈,但是早晚溫差大,氣溫低,低頭可以防止散熱,加速成熟。
其三,高原上風雨無常,低頭可以防風雨,防止花粉散失。
最后,高原上紫外線過于強烈,低頭可以防止紫外線灼傷花蕊、花藥。
如果有機會來到高原看看,除開欣賞絕美的雪山和草甸,請一定不要忘了它們,那些仿佛開放在天際的精靈,那些高山上的垂頭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