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錦繡的中華大地孕育了共同的文化,
也孕育了燦爛多姿的地域文化。
歷史文化街區(qū)作為地域文化的窗口和名片,
身上帶著鮮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與時代風格。
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
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小橋流水,
江南的千年風雅和市井煙火有著別樣韻味▼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現(xiàn)存整體布局與宋代《平江圖》基本一致,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江南水城風貌,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聚集了極為豐富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是蘇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集中體現(xiàn)了蘇州古城的城市特色與價值。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
白墻黛瓦、曲線山墻、飛檐翹角,
彰顯著古厝特色鮮明的形式與美感▼
三坊七巷,自晉代發(fā)軔,至明清鼎盛。它以南后街為中軸,包括了光祿坊、文儒坊、衣錦坊三坊,以及吉庇巷、宮巷、安民巷、黃巷、塔巷、郎官巷、楊橋巷七巷,形成了魚骨狀坊巷格局,也保存了大量的人文遺跡,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和“近代名人聚居地”。林則徐、嚴復、沈葆楨、林覺民等賢達名士都曾在此居住生活,因此,這里也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盛名。
廣東廣州,永慶坊
匯聚了西關風情、騎樓建筑、嶺南曲藝,
一街一巷、一磚一瓦散發(fā)著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永慶坊位于廣東廣州荔灣區(qū)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獨具粵韻情調(diào)、彰顯嶺南文化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永慶坊所在的恩寧路是目前廣州保存最長、最完整的騎樓街,有“廣州最美騎樓街”之稱。永慶坊內(nèi)集聚了一批粵劇曲藝、武術醫(yī)藥、手工印章雕刻、剪紙、西關打銅、廣彩、廣繡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里已經(jīng)成為廣州一張出色的文化名片,而非遺街區(qū)則為這張名片增添了別樣的亮色。
西藏拉薩,八廓街
來自天南海北、
操著不同口音的各族商戶在八廓街“比鄰而市”,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交流交往交融▼
八廓,藏語意為“中圈”,是一個圍繞大昭寺形成的圓形街道。整條街由八廓東、西、南、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huán),周長1000余米,是拉薩宗教、經(jīng)濟、文化、民族手工藝乃至西藏風土人情的集結地。八廓街居住著以藏族為主的藏、漢、回、門巴等20多個民族的群眾,迷宮般的35條街巷通達四方,分布著4000多家商業(yè)網(wǎng)點,唐卡、藏毯、西藏各地特產(chǎn)、尼泊爾手工藝品等商品琳瑯滿目,尤其是一個個別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商店鱗次櫛比,這些店鋪每天迎來眾多游客。
依靠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建筑特色,
歷史文化街區(qū)在修復修繕后,
紛紛引入文旅新業(yè)態(tài),
更好地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碰撞、
歷史與人文交融。
當來自各地的游客行走其中,
承載著地域文化的歷史文化街區(qū),
便實現(xiàn)了更廣域的表達。
來源 | 2023年12期《人民畫報》
編輯 | 曹夢玥
校對 | 袁夢
值班審校 | 喬振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