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交年節(jié)”、“灶神節(jié)”、“祭灶節(jié)”、“小年下”、“小年節(jié)”等。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風俗有較大差異,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qū)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個別地區(qū)小年是除夕?!斑^小年”是漢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
小年起源于古人對火的崇拜,屬于祭祀節(jié)日。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祭祀灶神;魏晉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較為隆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老式土灶逐漸消失,祭灶儀式逐漸沒落,人們對灶君的信仰減弱。但是過“小年”的傳統(tǒng)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習俗。民間供奉的灶神,是一對老夫婦并坐,或是一男兩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一般貼在鍋灶墻上。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在這一天人們要剪窗花、掃塵土、理發(fā)、洗浴、吃灶糖、煮湯圓等。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過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