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沒贏過,銷量沒輸過”,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理想汽車最貼切不過。
當2016年李想將理想的產(chǎn)品路線定為“做大的增程車,面向家庭用戶,純電里程100-150公里”時,坊間便投來無數(shù)嘲諷,認為李想在“脫褲子放屁”。
當李想用“彩電冰箱大沙發(fā)”重新定義汽車三大件,將理想汽車賣到均價將近40萬元時,理想汽車成了“人傻錢多”的典型。
然而沒有誰能想到李想造車的初衷是“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也沒有誰能想到受盡譏諷的理想汽車有朝一日會脫穎而出逆襲成為全球第三。
從當初的高中輟學少年,到如今3次創(chuàng)業(yè)成功,再到如今手握兩家上市公司的成功商人,李想已經(jīng)走過了25年,逆襲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將他推向舞臺中央。
25年間,“離經(jīng)叛道”“狂妄自大”“偏執(zhí)暴躁”“口無遮攔”等不友善的標簽,一重重地貼在李想身上。
無數(shù)人試圖從李想的成功中,找到一個反向的平衡,卻發(fā)現(xiàn),他從未試圖掩飾自己的“弱點”。
關于李想的總結,李想的朋友黃明明給出過答案:“現(xiàn)在依然是個非常真實的人,唯一變的是,他已經(jīng)成為世界級的企業(yè)家。”
1、理想成為全球第三
2月26日,理想汽車發(fā)布了2023年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理想汽車2023年全年交付新車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全年營收1238.5億元,同比暴漲173.5%;毛利率為22.2%,凈利潤118.1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呢?
千億營收,意味著理想可以跟吉利、長城、長安等老牌車企平起平坐;22.2%的毛利率,已經(jīng)趕超行業(yè)龍頭特斯拉(18.2%)和比亞迪(20.67%)。118.1億的凈利潤,大約是長城汽車的1.7倍,足以讓理想汽車一口氣將之前5年的累計虧損填平。
至此,理想汽車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實現(xiàn)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
躋身“千億俱樂部”,實現(xiàn)百億利潤,理想汽車僅用時8年,而行業(yè)龍頭特斯拉和比亞迪達成這一成就,用時分別是15年和21年。
在充滿硝煙,競爭愈加激烈的2023年中國車市中,很多車企只能無奈地在銷量和利潤之間進行二選一。唯有理想汽車既提升了利潤率,又實現(xiàn)了銷量的增長,成功做到“既要又要”。
面對理想汽車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資本市場也迅速給出回應。27日,理想汽車在港股市場大漲超20%,市值超3500億(單位:港元,下同)。一天內(nèi)漲超740億。同期,蔚來和小鵬的港股市值分別為782.2億元、688.7億元。
換而言之,理想一天上漲的市值,就約等于一個蔚來或小鵬。
而在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上,理想更是超越現(xiàn)代、鈴木等老牌車企,攀升至第13位。
2、80后高中輟學的愣頭青
李想的故事就是一部愣頭青逆襲的爽劇,即使你很討厭他,但他的故事也必然會讓你熱血澎湃。
1981年,李想出生在河北石家莊,父母都畢業(yè)于中央戲曲學院,父親是當?shù)匚乃噲F的導演,母親在一所學校當老師。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按照常規(guī)預想,李想本應該是乖巧聽話,按部就班考一所大學,畢業(yè)找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平凡一生。
但是在初一那年,他迷戀上了電腦。不過他著迷的并非游戲,而是計算機資訊以及電腦硬件。
從初一到初三,李想拿自己攢下來的錢買遍了自己能找到的電腦類的報紙和雜志,不停地翻看里面的內(nèi)容。
高一時,李想再也按捺不住對電腦的渴望。父母在他的軟磨硬泡下,花8000元給他買了臺電腦。
自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有了電腦后的李想也不再紙上談兵,開始理論加實踐研究電腦的各種硬件和軟件。高二開始給各類電腦雜志寫稿,每個月的稿費收入就高達2000元。
1998年,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蒙眼狂奔,這一年李想開始經(jīng)營自己設計的個人網(wǎng)頁--顯卡之家。
那段時間,李想每天放學后,第一時間就是跑去電腦城借產(chǎn)品做評測,晚上把評測寫成文章,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更新網(wǎng)頁后再去上學,周而復始。
由于李想的細心經(jīng)營,加之評測質(zhì)量高,“顯卡之家”很快成為業(yè)界標桿。廣告收入,外加稿費,那一年李想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萬元,是父母收入的十幾倍。
這對于一名不到20歲的高中生來講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1999年,李想高三。錢雖然掙了不少,成績卻一直在中下徘徊,而且在國內(nèi)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的沖擊下,李想輟學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愈加強烈。
當他向父母拋出自己離經(jīng)叛道的想法時,父母暴跳如雷。
李想對他們說:“互聯(lián)網(wǎng)是個潛力無窮的增長市場,現(xiàn)在不去占領,等我讀完大學四年,早就被別人占領了。”
加之李想當時的收入也沒有足夠說服力,反復溝通后父母同意了他的想法。
2000年,李想帶著自己攢下來的資金,只身來到北京,專門經(jīng)營顯卡之家,后來改名為泡泡網(wǎng)。
在這里,他招兵買馬,將公司發(fā)展為一個有幾十人的團隊,公司也從單一的顯卡領域擴展到互聯(lián)網(wǎng)。泡泡網(wǎng)很快成為了中文IT垂直領域的佼佼者,年營收達2000萬。
然而,李想并不滿足于此,在2005年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汽車垂直門戶——汽車之家。
短短半年,汽車之家就殺入行業(yè)前三,后來甚至發(fā)展成為行業(yè)第一。
2013年12月,汽車之家在紐約成功上市。汽車之家市值超30億,時年32歲的李想,身家1.52億美元。
3、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
2014年特斯拉CEO馬斯克專程飛到中國,向中國的第一批特斯拉車主交付鑰匙,而李想就是其中之一。
從馬斯克手中接過那把代表“最新科技”的紅色Model S車鑰匙時,李想心中就埋下了造車的種子。
與此同時,當時還是易車網(wǎng)董事長的李斌,邀請李想一起造車。但是已經(jīng)兩次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李想不想屈人籬下,拒絕了李斌。卻給李斌投了1500萬美元,成了蔚來汽車的創(chuàng)始股東。
造車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為了圓造車夢,2015年7月李想決定退出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汽車之家。
那一年,汽車之家的全年營收超過10億元,凈利潤超過3億元,且旗下交易平臺和移動端的流量都在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高傲的李想有著更刺激的想法:“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么事比這個更刺激的?”
8月,“車和家”成立,李想正式邁出了造車的第一步。并且堅定地說:“如果融不到錢,我就從自己賬戶里拿出1億美金投進去。”
2015年前后受政策影響,造車新勢力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所有的新勢力都是拿著PPT到處拉投資。被很多人調(diào)侃為PPT造車,只是想站在風口套投資人的錢。
李想的車和家也不例外,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受到了種種質(zhì)疑。特別是車和家計劃的首款產(chǎn)品在持續(xù)投入兩三年時間,燒掉2億美金后因政策原因胎死腹中時,譏諷的聲音甚囂塵上。
對此,李想回應道:“當你知道你的牌不能贏的時候,立刻把它們?nèi)拥簦箵p永遠是風險控制的基石。”
李想迅速調(diào)整策略:“做大的增程車,面向家庭用戶,純電里程100-150公里”
此造車策略一公布,頃刻引來無數(shù)嘲諷,有人調(diào)侃李想是“脫褲子放屁”“。
原因很簡單,“增程式”就是以油換電,必須搭載油、電兩套動力系統(tǒng)。這種方式很早就有,但從沒有過成功先例,被認為是“落后技術、過渡性技術”。
連資本都避而遠之,沒人愿意投資。
對此,有媒體直言:理想電動車不可能上市。
面對質(zhì)疑,不同于大多數(shù)企業(yè)家的“老成持重”,直接、暴躁的李想直接公開開撕:
“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吵吵,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搞出來屁技術了?
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什么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2018年10月李想理想中的“大而強”的增程式SUV--理想ONE發(fā)布。
雖然比其他造車新勢力們都慢了一步,但好賴是有一臺真正量產(chǎn)的產(chǎn)品可以向投資人交差。
而另一個困擾李想的問題是,車是造出來了,但由于政策的收緊,自己并沒有造車資質(zhì),理想ONE無法投產(chǎn)。
為此,最終李想于2018年12月耗費6.5億從力帆汽車購買了造車資質(zhì)。隨即又耗資20億,建立了20萬產(chǎn)能的常州工廠。
與此同時,車和家改名為理想汽車。
巨大的資金投入下,“糧倉”逐漸見底。當時理想汽車賬上資金不到10億元。
很多人都將蔚來的李斌評為2019年最慘的人,其實那一年李想的理想汽車也九死一生。
據(jù)傳那段時間,李想都每天奔走在找錢的路上,談了近100家投資機構。但由于他一意孤行地堅持“增程式”,沒人肯投。
在存亡之際,經(jīng)緯創(chuàng)投的張穎雪中送炭,給李想帶來17億元投資。并且出謀劃策,拉來美團CEO王興和字節(jié)跳動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助陣,給理想帶來5.3億美元的入賬,理想才得以“續(xù)命”。
2019年4月理想ONE在各種對增程式電動車的質(zhì)疑聲中上市,補貼后售價32.8萬元。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款不被看好的車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第10000輛交付,成為了單一車型交付最快破萬的新勢力車企。
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成功在美股上市,市值139億美元。
2020年理想汽車僅憑理想ONE一款車就將交付量做到了3.26萬輛,雖然距離蔚來的4.37萬輛仍有差距,但比起步更早的小鵬的2.7萬輛多了近5000輛。
隨后,李想制定了新的目標:在智能電動車領域,2025年,拿下中國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
嘲諷如期而至:“飄了飄了”。
2021年6月,理想以月銷7827輛的微弱優(yōu)勢,首次將一馬當先的蔚來斬于馬下。
2022年,有了L9 、L8 兩款車型加持,理想終于以13.32萬的年銷量,將“蔚小”遠甩在身后。
2023年,L7新加入理想的產(chǎn)品矩陣,理想實現(xiàn)了一騎絕塵,全年交付37.6萬輛。
對于2024年的目標,李想再次口出狂言:80萬輛
喧囂之下,有人嘲諷,有人譏笑,一如既往,沒人看好理想。
但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李想已經(jīng)習慣了處在各種有色眼光之中。作為80后,他已經(jīng)做了普通人幾輩子做不了的事!
所以資本在身,該狂的還是會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