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正月。
總算是把內政外交梳理了一個大概,國事既了,是到了照顧下家人的時候了。
李存勖一向孝順,無論戰事多么緊張,都沒有阻礙他時不時回晉陽省親。如今滅梁稱帝,更是要好好讓母親大人高興高興。
他派皇弟李存渥、皇子李繼岌回晉陽接嫡母、太妃劉氏,生母、太后曹氏來洛陽團聚。
面對兒子的孝義,太妃【1】鄭重其事地找了個借口
陵廟【2】在此,若相與俱行,歲時何人奉祀!
【1】太妃何許人也?
混亂的關系
事實上,在之前的【后唐建國 - 閑話殘唐五代】一文中,就已經提過一嘴關于后唐的太后、太妃的事情了。簡單一句話,
- 李存勖的生母曹氏,原本是李克用的妾室,但母憑子貴,在李存勖當上皇帝之后,被“破格”冊為太后;
- 李存勖的嫡母劉氏,原本是李克用的正室,因為沒生出兒子,在李存勖上位后,只好當太妃。
本文不打算從意識形態方面聊李存勖如此違背禮制的得與失——【后唐建國 - 閑話殘唐五代】已經簡單提過了。這次,我打算從一個另類的角度聊一下這個被儒家正統批判的行為,即:這是一個極為奇葩的宮斗劇。
- 在我們慣常認知中,無論原本關系如何,宮斗雙方都會在經歷一連串的事件后,變成你死我活的仇人;
- 但在本例中——起碼按照史書的記載——宮斗雙方自始至終都關系融洽。
- 在我們慣常認知中,為宮斗雙方裁決的人,要么是婆婆——多是太后,當然也包括太后的狗腿子,要么是丈夫——即皇帝本人;
- 但在本例中,擔任最終裁決的,居然是宮斗雙方的兒子(當然,此時已經登基為帝了)。
看到這里,估計相當多的小伙伴兒都像初讀通鑒的我一樣,完全不能理清其中的關系。那,讓我們先回到李克用的時代吧。
事情最初的樣子
李克用一代梟雄,他的老婆也個頂個的精明彪悍!沒錯,就是彪悍這個標簽。
劉氏
李克用的正室,代北人。在李克用受封晉王的時候,劉氏被封為秦國夫人。她可不是一個花瓶,對李克用而言,劉氏是能頂半邊天的內掌柜!新五代史載:
太祖起兵代北,劉氏常從征伐。為人明敏多智略,頗習兵機,常教其侍妾騎射,以佐太祖。
一副巾幗不讓須眉的人設。什么,你說人設會翻車?那就看看劉氏的英勇事跡吧:
上源驛之變,幾乎就是殘唐轉至五代時期最為至關重要的節點。
- 如果此事沒有發生,搞不好朱溫、李克用還能攜手為殘唐續命;
- 如果李克用沒能借大雨死戰逃脫,后梁就可能取代兩宋成為盛唐的接班人;
- 如果朱溫不小心被沙陀人反殺……算了,還是別做夢了!
事實上,即便李克用僥幸脫身,其危機也未能完全解除—— 當晚,河東軍方面有人跑得可比李克用快多了,他直接回到大營,向劉氏報告了具體情況。
假設一下,如果你是劉氏,此時應當如何應對?
陣腳大亂,立即撤退,以免被梁軍一鍋端?
召集心腹,聽從大家伙的意見?
隱瞞危機,積蓄力量,相信丈夫能脫身并返回大營?
不妨對以上做法做個簡單的推理:
- 即便李克用脫身,也會因為找不到自己人而再度被梁軍追上。到那時,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會更加懸殊,李克用絕無再次逃脫的運氣。
- 已經有心理學實驗證明,群體中的個體能獨立決策,那么群體表現是智慧的!但如果群體中的個體聚在一起討論——尤其是在條件模糊、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群體往往是弱智的!在那種緊張的環境下,一旦大家伙兒意見不能達成一致,劉氏的權威又遠不如李克用,難保不會有人提出散伙分行李。
- 這個平行宇宙y已經塌縮成主宇宙,就不需要推理了。在那個最關鍵的時刻,她展現出極為彪悍的一面, - 當即斬殺了逃兵,將消息壓了下來;- 偷偷安排心腹收攏大軍,枕戈待旦。次日,終于等回了李克用,確保未被被梁軍趕盡殺絕。
作為殘唐武力值巔峰代表的梁、晉突然反目成仇,卻又未能及時分出勝負,那么,其后續事態如何發展,就成了左右天下時勢的最大自變量。
再假設一下,如果你是李克用,你會怎么辦?
- 實力有限,既然打不過,還不如加入呢——無非就是面子上不好看而已,能忍;
- 好你個朱溫,居然敢陰我!我拼著耗光河東萬千士卒,也要找回這個場子!
- 敵強我弱,忍一時之辱以待將來!
作為一個習慣于上馬提刀殺人、下馬放浪醉酒的沙陀漢子,第一條路是絕不會選的;甚至于第三條路,優先級也只能排到最后——史稱:
……因欲舉兵擊梁。
一句話,干就完了!
此時,又是劉氏站了出來,冷靜地給李克用分析時勢:
- 天下都知道咱們是剿滅亂軍,可沒人清楚朱溫在上源驛搞鬼。你要是就這么跟朱溫開戰,別人是不了解原因的。搞不好還會把挑起戰端的責任砸在你頭上,那可就不值了!
- 咱們實力就是比不上梁軍,現在這么剛正面,你能有多大的取勝把握?與其自曝其短,還不如退回河東,憑借地利對沖梁軍的優勢。
- 把上源驛的前前后后提報給朝廷,讓天下皆知朱溫的無恥齷齪。將來動起手來,咱們也能站住道理——更重要的是,這種腌臜事一宣揚出去,大家伙兒即便攝于梁軍的強大而不愿意給咱們助拳,可也絕不會真心站隊朱溫!
結果?李克用完全聽從了劉氏的建議,打落牙齒和血吞地退回河東,并向唐廷痛訴朱溫的無恥行徑。雖然李克用未能親見后梁的落幕,但至少有一個能打的兒子替他完成了遺愿。
顯然,劉氏的主張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的最優解。
后梁最強勢的時候,兵鋒直迫晉陽。連續吃了數場敗仗,好勇斗狠如李克用也失了方寸,在李存信的鼓動下,動了北逃的心思。又是劉氏及時勸阻。
- 先否定獻策人:李存信出身牧羊人,哪懂得什么天下大勢?你跟他商量這么重要的事兒,就不要想著會得到建設性的獻策了。
- 舉正反兩個真實案例:王行瑜在邠州也遇到過類似的狀況,他選擇了逃走,結果被俘;你當初困于達靼,選擇堅守,最終等到朝廷用人之機,這才得以南歸。
- 情景推演:你現在要是學著王行瑜棄城而逃,你猜有多少人還愿意追隨你?
- 蓋棺定論:北逃一事絕不可行!
結果?晉軍挺過最艱難的階段,最終梁軍無奈撤軍,晉陽圍解。
曹氏
李克用的妾室,太原人。封晉國夫人。應該說,沒有劉氏的話,李克用多半會在上源驛/晉陽之圍這兩個關鍵節點被迫下線。相應地,沒有曹氏的話,李存勖可能剛一上任河東節度使,就會被叔叔李克寧架空成傀儡。
彼時,李克用下線,李存勖初掌大權,李存顥就鼓動老爹李克寧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一開始,李克寧還是拒絕的,但架不住兒子反復游說,極力描繪掌權后的美好前景,終于還是動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思。
你問李存勖的應對?那是還是小李的李存勖有點慫——直接躲回府邸,當起了縮頭烏龜。最后,是曹氏出頭,聯絡張承業、吳珙、李存敬、朱守殷,布局拿下李克寧一眾,將謀亂消滅在萌芽之中。
說她彪悍,沒有異議吧?
兩夫人交好
按說,兩個如此彪悍的女人是沒有辦法接受共享一個丈夫的事實的。但,現實偏偏就這么戲劇性,史載:
太妃與太后甚相愛……
甚至在李存勖把生母安排到了嫡母前面的時候,曹氏的反應是:
……太后有慚色。
而劉氏的應對則極為得體:
愿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于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
至于原因,最關鍵的就是兒子問題!作為正式的劉氏始終沒有為李克用誕下嫡子,這就限制了她在政壇的上限;而曹氏可是有李存勖這樣百年不遇的麒麟兒,不由得劉氏不刻意拉攏:
常為太祖言:曹氏相,當生貴子,宜善待之。
一個巴掌拍不響——劉氏刻意放低姿態,曹氏也投桃報李。她沒有憑子凌人,反而深諳謙退之道,
(與劉氏)相得甚歡。
和諧局面里的雜音
- 李克用沒有對兩個夫人厚此薄彼;
- 史料沒有提及太后之流為難兩位夫人;
- 兩位夫人相處甚歡。
這可就是完全不給吃瓜群眾八卦的機會了!于是,李存勖決定:
違背禮法、不顧兩位夫人的本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將生母的排序放到了嫡母之前。
- 要說這像嘉靖利用大禮議案掌控權力的話,彼時的李存勖聲勢正隆,對權力的掌控遠不是突然被餡餅砸中的嘉靖能比擬的。相反,由于此舉不符主流價值觀,反而使其在天下的評級下降。
- 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生母的孝順的話,在中國的語境中,孝的至高表現是順,而李存勖的做法顯然沒有順自己生母的真實意圖——君不見,同光三年,劉氏五月故去,曹氏
悲哀不飲食,逾月(七月)亦崩。
公私兩失!
到底是出于什么考慮,英明神武如李存勖居然會放任這個局面的發生?要是到,哪怕是政壇菜鳥,閉著眼睛也能輕松下一個全輸的定論!
那就讓我們從李存勖的性格入手,簡單分析一下潛在的可能性吧。*當然,如果有小伙伴兒不同意我的推理過程,那……你肯定是對的,但我也沒打算修改自己的觀點!嗯,就是這樣。
社會大哥的野望
首先,讓我們看幾個發生在李存勖身上的真實案例:
- 伶人 - 周匝
當初,在胡柳坡之戰,伶人周匝被梁軍俘虜。咱們已經反復強調過李存勖對音樂的喜好——還得再強調一下,李存勖以為自己的偶像是太宗李世民,可真實的偶像卻是玄宗李隆基——所以,他始終對失去周匝這樣一個優秀的伶人倍感失落,無數次午夜夢醒,都因為周匝未能隨伺左右而感到孤獨、寂寞、冷。
因此,當滅梁之后,重新見到周匝,李存勖的反應是:
……帝甚喜。
難道滅梁本身不才是應該“甚喜”的事情嗎?難道周匝的回歸不僅僅是滅梁的副產品嗎?難度不知道犯不上為如此不上臺面的副產品“甚喜”嗎?為了個一己之私而起心動念,難怪胡三省批評:
帝思周匝而不思周德威,此其所以亡也。
是的,河東名宿周德威正是亡于胡柳坡之戰的!
甚至,退一步,按照管仲的觀點:君主也是人,就算有一些壞毛病(包括但不限于游獵、宴飲、女色),只要能避免兩點(優柔寡斷與頭腦漿糊、認知低下),還是能夠不耽誤正事兒的。
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優則亡眾,不敏不及事。
所以,見到周匝當然應當高興——只是不需要“甚喜”那么夸張。如此做派,讓浴血奮戰的士卒怎么看?難不成賣命的就比不上賣藝的?嗯……在李存勖的心中,賣藝的還真就比賣命的高貴。
為了表達自己的周匝的寵幸,他打算采納周匝的提議,任命為其提供庇護的后梁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為景州、憲州刺史。這可把郭崇韜嚇得不輕,趕緊勸諫:老大,你能得天下,靠的可都是在沙場浴血奮戰的將士。如今,他們之中還有好多人沒有得到賞賜。此時,先把刺史大位賞給伶人……我怕會影響天下的人心向背啊!
李存勖當然清楚覺得郭崇韜說得對,但架不住底下的伶人小團體不停地吹耳邊風,終于還是以:
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
為由,強推了任命流程。這就造成了:
時親軍有從帝百戰未得刺史者,莫不憤嘆。
這么一看,咱們是不是就能找到將來興教門之變中,不少士卒消極怠工的根源所在了?
- 親軍 - 李存賢
當然,你要非說所有的將士都沒能從李存勖這里得到賞賜,那……也是罔顧事實的。
李存賢,后唐右武衛上將軍(傳說中的唐末十三太保之一),極擅手博之術——我的理解,約等于如今的MMA,即:無限制搏擊?
作為一個一旦上了戰場就熱衷于沖鋒到第一線的戰神,李存勖是真心希望能與李存賢深度研究手博;但站在李存賢的角度,怎么敢贏老板呢?于是,李存勖就給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汝能勝我,當授藩鎮。
面對如此誘惑,李存賢果斷堅守了自己的底線——怎么能因為擔心傷了老板就不當節度使呢?
當然,畢竟李存勖是老板,一旦撲倒李存勖,李存賢就收手了。但,李存勖可絕沒有忘記之前的許諾,很快就兌現了:
盧龍行軍司馬,旬日除節度使……
話說,李存賢在盧龍任上,絕對做到了兢兢業業,舊五代史言:
充幽州盧龍節度使。五月,到鎮。時契丹強盛,城門之外,烽塵交警,一日數戰。存賢性忠謹周慎,晝夜戒嚴,不遑寢食,以至憂勞成疾,卒于幽州,時年六十五。詔贈太傅。
以此判斷,給這樣一個能力強、態度正的勞模高官厚祿實在無可厚非!但,其他人看到的,可僅僅是李存賢因為精擅手博就爆得大位。
要說將士們心理能平衡,恐怕李存勖自己都沒法相信。但他依舊那樣做了,因為:
手博之約,吾不食言。
- 降將 - 溫韜
不僅在對待自己原有班底上,李存勖獎罰不明,甚至在對待后梁降將上,他依然把個人的名譽看得比政權的合法性更高。這一點,之前的【從用人判斷組織前景 - 后唐奸佞當道|殘唐五代失敗學】一文中,溫韜就已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過了!
顯然,在內心中,李存勖其實就是一個社會大哥,里子可以破,但面子絕不能丟。簡言之,莊宗的本質是個重小信,輕大義的人。
自以為暴力能解決一切
如果僅僅重小信輕大義,危害雖然有,但終究還有邊界。但李存勖的另一個問題就無限放大了這個缺點。這個問題就是在其內心,是相信暴力能解決一切的。
所以,他才傲慢地對高季興說:
吾于十指上得天下……
全然置功勛士卒于不顧!
當然,由于李存勖的戰神屬性的存在,這種觀點無論在他本人心中,還是后唐朝野,都很有些市場。這種狀況反過來又增強了李存勖對暴力的崇拜。
當一個崇拜暴力、掌控暴力的社會大哥面對某些不那么順自己心意的事兒,他會如何選擇?這完全就是送分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所以,李存勖既不打算遵循禮法傳統,也沒想著顧及兩位老人的心理,就那么橫沖直撞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出了決定——反正,有暴力托底,社會大哥的面子是絕不能、也絕不會掉在地上的!
這才有了當事人和諧融洽,李存勖這個當兒子的卻偏要展現存在感,于是無中生有地搞出了一場不知所謂的宮斗戲!
對了,能體現出李存勖這種人設的,還體現在他對自己的老婆——劉皇后——身上。之前咱們一直說李存勖以為自己的偶像是李世民,其實他的偶像是李隆基。但有的時候,其實他還在向高宗李治致敬呢!具體表現在對老婆的態度上:
是時皇太后誥,皇后教,與制敕交行于藩鎮,奉之如一。
嗯,剛剛說的還是膚淺了,這那里是致敬,明明就是超越嘛!
婦言與王言并行,自古亂政未有如同光之甚者也。
胡三省實名點贊。
你能說李存勖不清楚后來武媚娘對盛唐干過什么事情嗎?那為什么他還有一意孤行地授予劉皇后如此高的權力?
- 高情商說法:*以后權平衡諸將的軍權*;
- 低情商說法:有暴力托底,霸道總裁是不能容許自己的女人活得不夠肆意的。
【2】劉氏最后的倔強 李存勖接兩位夫人來洛陽,可是打著讓二老到自己身邊養老享福的旗號。
雖然只要不是傻瓜,就都能清楚他的真實想法,但劉氏想要拒絕,其實還是不合適的——那也太反政治正確了!但劉氏可不是那些沒有見識的平庸夫人,彪悍如她,自然懂得”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的道理。好大兒,我當然盼著咱們一家團聚。但李家的親廟在晉陽,我要是也去了洛陽,誰來奉祀宗廟呢?
按照禮制,在建國登基后,李存勖也建造了自己家的宗廟。追謚:
- 曾祖朱邪執宜為懿祖,陵曰永興;
- 祖父李國昌(此時接受了李唐皇帝的賜名了)為獻祖,陵曰長寧;
- 父親李克用為太祖,陵曰建極。按照胡三省的考證,這三座陵墓都在代州雁門縣。
而后唐的親廟則設在晉陽——畢竟是龍興之地,且兼具防御重鎮的屬性,放在這里的確是最佳選擇。
事實如此、禮法如此,執拗如李存勖也沒有挑毛病的空間了。終于,他不在堅持自己的意志,難得順從了一次嫡母的意見。如此,劉氏正大光明地違背了皇帝的意志——算是她彪悍人生的最后一次倔強了。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后唐建國 | 閑話殘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5637&idx=1&sn=8319ada65324000024a2072113d952c2&chksm=fe3544b3c942cda5a86e7c526edf9c95e86b3e48c7e3f1ee62742bad7748d7db54548c4963a9&token=558347740&lang=zh_CN#rd)
- 李唐與后唐的交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3886&idx=1&sn=a797ff288cb0221294b0d877bd6a57f5&chksm=fe354d98c942c48e5228c24af1492fd017f72241f2f06308eaab51e42b685188abbffd01a4a9&token=558347740&lang=zh_CN#rd)
- 從用人判斷組織前景 - 后唐奸佞當道|殘唐五代失敗學(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5972&idx=1&sn=9fdadf229d262f74a431e21963a6d6b0&chksm=fe354662c942cf740231bf78980145ca0ea240d5dfc8e130e518c9996542845c351205edd2e8&token=558347740&lang=zh_CN#rd)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