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多/文
曾國藩的識人方法,歷來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有人把他的識人方法當成教材,廣泛用于社交中。
由于真正研究曾國藩的人并不多,大家以訛傳訛,把他的識人方法過于渲染,進行神化了。
曾國藩的識人方法,為何會被大家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有識人的理論。
曾國藩早年時期,確實研究過識人術,這一點,我們從他所撰寫的《冰鑒》中,就能詳細看出。
從曾國藩的識人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理論非常深厚,能從一個人的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須眉、聲音、氣色中,看出一個人的富貴、貧賤,以及忠奸善惡。
曾國藩的這套識人理論,來源于古代的識人技能,在理論上,是毫無瑕疵的。
二是有實踐。
曾國藩的識人方法,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和認可,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他的親身實踐。
曾國藩的一生,識人無數,他所提拔的有能力有學識的官員,也是數不勝數,是很多人的伯樂。比如左宗棠、李鴻章等人能封侯拜相,很大程度上,也來源于曾國藩對他們的賞識。
正是曾國藩閱人無數,提攜起來的人也都有所成就,因此,他的識人方法才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追捧。
那么,曾國藩對自己的識人方法,是如何評價的呢?
同治三年,也就是曾國藩54歲的時候,他剛剛攻下金陵,宣告消滅太平天國滅亡。此時,有幕僚問及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時,他才把自己識人的核心方法公之于眾。
在幕僚們看來,曾國藩的成功,得益于手下將領們的才能,因此,有幕僚就問曾國藩,他是如何發現比如塔齊布、羅澤南、李鴻章、彭玉麟、楊載福、鮑超等諸將才能的呢?
曾國藩非常坦然地談了自己的看法:
此皆幸而遇者。當時與諸人共事,不過識其忠勇勤仆,各任以事,幸任仰天威,稍能成就,人遂皆謂事能知人,實則知人甚難,予未敢自信也。
在曾國藩看來,識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過,只要找到核心方法,就能與他們共同干一番事業。
這個核心方法,就是看一個人的“忠勇勤仆”,也就是看一個人的德行。在曾國藩看來,他能得到大量英雄豪杰的幫助,彼此都成就一番事業,除了他們本身具有成功的德行外,還有兩個因素:
一、要能遇到這些人。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很多,但如何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們呢?那就需要有一定的緣分。
二、要能有干一番事業的條件。一個人無論如何有才,都必須有適合干事的環境,天下懷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一個能干事的環境。
曾國藩能與眾多人才獲得成功,就是他們遇到了洪秀全等人謀反,而朝廷又需要各種人才的機會。
天賜良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遇到,而曾國藩等人遇到了。
其實,只要我們了解曾國藩識人的核心方法后,對他的識人技巧就不會太迷信了。只要一個人有德行、有才能,遇到合適的機會時,就能干一番事業,這是規律,也是必然。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