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當美國在世界上遇到危機時,其最高決策層的第一個本能反應是什么?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提供了答案,這個答案如今已廣為人知——“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兒?”1993年,克林頓在羅斯福航母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When world of a crisis breaks out in Washington, it's no accident that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comes to everyone's lips is: “Where's the nearest carrier?”
后來,這句話被美國的一些軍火商拿去做廣告,比如著名軍火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9萬噸級的外交。這就是美國外交的本質:實力外交!
90000噸的外交
據各種消息來源,解放軍第4艘航母呼之欲出。作為大國重器的掌舵人,航母艦長是怎么選出來的呢?
我國航母在近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勢頭不減,但從經驗上說仍是“新手”。美國在航母的制造和使用上則是“老司機”。因此,美軍對航母艦長的選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本文的價值在于,不僅查閱了美軍選拔航母艦長的有關制度規定,了解了美軍挑選航母艦長的傳統,還有自2022年以來美軍12艘航母艦長人物畫像作為具體的案例參考。
美國海軍分為三大系統:水上、水面、水下,即航空兵系統、水面艦艇系統、潛艇系統。想當航母艦長,只有一條路——混航空兵系統,因為美軍航母艦長只從海軍航空軍官挑選,水面戰和潛艇軍官沒有資格。這完全可以理解,艦載機是現代海戰的主力,甲午海戰那種水面軍艦用巨炮對轟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潛艇也無法主導海戰。
美軍海軍航空軍官根據其最初任職,通常分為兩類,即飛行員(pilot)和飛行軍官(flight officer)。有什么區別呢?飛行員很好理解,主要解釋一下飛行軍官是干啥的——負責操作機上電子戰系統、傳感器和其他系統。
不管你選擇當飛行員還是當飛行軍官,起步階段都是一樣的——必須接受2年的飛行訓練并獲得任職資質。相比之下,美國海軍更重視飛行員而不是飛行軍官,這從其關于最低服役年限的規定就能看出來:完成2年飛行訓練的海軍飛行員須服役滿8年,飛行軍官須服役滿6年。
就美軍航母現任艦長的履歷看,“林肯”號航母艦長皮特·里貝、“華盛頓”號航母艦長布倫特·高特、“斯坦尼斯”號航母艦長帕特里克·湯普森飛的都是直升機;“里根”號航母艦長達里爾·卡爾多內和“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艦長克里斯托弗·希爾飛的是預警機;“尼米茲”號航母艦長道格拉斯·格雷伯飛的是電子戰飛機;“卡爾·文森”號航母艦長馬修·托馬斯飛過E-2C、E-2D和F/A-18型機;“布什”號航母艦長大衛·波拉德飛的是F/A-18C/E型機;“福特號”航母艦長理查德·伯吉斯飛過F-14、F-15、F-16和F/A-18等多型戰機;“肯尼迪”號航母艦長科林·戴飛過F-14A、FA-18A/B/C/D 以及FA-18E/F型機;“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安杜澤飛過21種固定翼和旋轉翼飛機。
上校以下(含上校)航空軍官的職業發展路徑一般是:飛行員/飛行軍官-部門長-副指揮官、指揮官(含中校和上校兩個層級)。
圖表1
相比之下,我軍航母艦長目前主要是水面艦艇軍官出身。航母的英文aircraftcarrier其原始含義就是戰機載體的意思,航母的戰斗力主要體現在艦載機上,而海空航空兵對航母戰斗力的理解和運用往往更到位。未來,我軍航母艦長預計將逐漸轉型為海軍航空兵出身的軍官。至于什么時候轉型,那就要看條件是否成熟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到美軍航母艦長選拔的主題,美國海軍航空軍官當過部門長后,可逐步擔任航母或兩棲艦搭載的戰機中隊的副指揮官和指揮官(O-5級,指揮官一般為中校軍銜);再下一步,則可以晉升為兩棲攻擊艦、兩棲指揮艦及兩棲運輸艦艦長等O-6級艦長。值得注意的是,海軍航空兵軍官不是“會飛”就可以了,還得能夠操控軍艦。因此,晉升到艦上中隊級單位副指揮官職位的海軍航空軍官,上任前必須完成艦船操控訓練,經過一系列考核,并獲得艦船操控資質。
圖表2
中隊指揮官的任職完成后有多種選擇,其中之一是成為航母艦長的潛在人選和培養對象,入選的重要標志是接受為期約兩年的海軍核動力項目培訓(一般在海軍核動力學校完成),通過考核獲得任職資質,順利完成培訓后,不出意外,下一步就會獲得航母副艦長任命(當然了,航空軍官完成中隊指揮官的任職后還有其他選擇,比如到艦載機聯隊當聯隊長,之后同樣有機會實現將軍夢)。
當完航母副艦長就可以“轉正”了嗎?
想多了。
導彈驅逐艦的副艦長一般可以直接“轉正”當艦長,但航母副艦長不能直接“轉正”,還得“迂回”一下,到兩棲運輸艦或兩棲指揮艦等O-6級艦船當艦長作為過渡。這方面, “卡爾·文森”號航母艦長馬修·托馬斯的經歷比較典型:2017年完成第116艦載指揮與控制中隊指揮官任職后,參加核動力培訓,然后任“尼米茲”號航母,副艦長,接著經過“波特蘭號”兩棲船塢運輸艦,艦長的過渡,當上“卡爾·文森”號航母艦長。與之有類似經歷還有“華盛頓”號航母艦長布倫特·高特、“斯坦尼斯”號航母艦長帕特里克·湯普森、“肯尼迪”號航母艦長科林·戴等。
“卡爾·文森”號航母艦長馬修·托馬斯
當然了,就美軍12艘現役航母艦長而言,有的艦長經歷更為豐富和牛叉,在完成中隊指揮官之后和參加海軍核動力培訓項目之前,去到大機關任職。如“里根”號航母現任艦長達里爾·卡爾多內任滿第121空中指揮與控制中隊的指揮官后,先到國防部長辦公廳當行政秘書的海軍軍事助理、國防部長與常務副部長行程協調員,再去參加核動力項目培訓,然后才去“華盛頓”號航母當副艦長,之后在劉易斯·B·普勒”號遠征機動基地艦艦長任上過渡,最后當上“里根”號航母艦長。
“里根”號航母現任艦長達里爾·卡爾多內
與之有類似經歷的還有:
“尼米茲”號航母現任艦長道格拉斯·格雷伯,其中隊指揮官之后的職位是國防部長辦公廳行政秘書處的軍事助理;
“林肯”號航母艦長皮特·里貝,其中隊指揮官之后的職務是第3艦隊司令的行政助理;
“布什”號航母艦長大衛·波拉德,其中隊指揮官之后的職位為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海軍財務分析員;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艦長克里斯托弗·希爾,其中隊指揮官之后的職務是海軍空戰部特殊項目需求官;
“福特號”航母艦長理查德·伯吉斯,其中隊指揮官之后的為聯合參謀部(J8)聯合一體化防空與反導機構(JIAMDO)全球導彈防御需求科,科長以及美軍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合作的國土防御技術項目的牽頭人。
中隊指揮官之后,若能夠到大機關任職當參謀、助理、秘書一類職務,既能增強戰略思維和宏觀視野,還能結識高層領導培養人脈圈子,在日后的仕途上往往走得更遠。
“福特”號航母艦長理查德·伯吉斯人物畫像目錄及其履歷
目錄
履歷1
履歷2
混到航母艦長,絕大多數人已經年近半百,但這是值得的,因為他們一只腳已經踏入將軍的行列。美軍航母艦長是上校軍銜,不出意外,其下一站大概率躍升少將(一般是到大機關的作戰、訓練或計劃部門當部長,然后出任航母打擊大隊司令,后者是高階少將軍銜)。以科勒為例,他就是“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艦長出身,之后經過艦隊部隊司令部N7艦隊訓練部部長的過渡,擔任第9航母打擊大隊司令,隨后又通過在印太總部作戰部部長、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第3艦隊司令、聯合參謀部,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幾個含金量極高的職位任職,最近又被提名為太平洋艦隊司令,未來還很有可能接任印太戰區司令。
美軍選拔航母艦長有相應的制度規定和傳統因素,不是每一個艦長都完全嚴格按照一模一樣的路徑成長,在大體遵循制度和傳統之外,有時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本工作室自2022年以來,對美軍現役航母艦長一直進行跟蹤和人物畫像,每一個人物畫像4000字+,分9個維度展開——1.基本情況;2.履職情況(含任職經歷、教育情況、所獲榮譽);3.政策主張(含對華態度);4.能力特點;5.性格特點和指揮管理風格;6.主要弱點;7.人脈關系;8.該艦近年來在我國周邊海域活動情況;9.附件(含履歷表和參考資料來源)。這一個一個的具體個案,才是最真實具體的案例,值得參考借鑒。
以下是美軍航母艦長列表——
美軍12艘航母艦長列表
除了美軍航母艦長,本工作室還對印太戰區總部以及該戰區海軍、空軍、陸軍海軍陸戰隊重要職位的將領進行了人物畫像和長期跟蹤,如該戰區海軍將領人物畫像涵蓋20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太平洋艦隊司令、第7艦隊司令、第3艦隊司令,第1、3、5、9、11航母打擊大隊司令、美國駐日、駐韓海軍司令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