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車市競爭激烈殘酷,燃油車和新能源的競爭,混合動力和純電車的競爭,新勢力和老品牌的競爭,各大勢力此起彼伏縱橫捭闔。在市場中,如果沒有出色競爭力,沒有優秀產品,很容易在競爭中被邊緣化;不僅一款車型會因為競爭力不足邊緣化,甚至整個版塊也會因為市場變化失去競爭力。
份額快速下降的合資A0級
典型比如合資A0級市場,僅僅十多年前還是主力板塊,經常進入榜單前10,飛度(參數丨圖片)和POLO更是萬臺俱樂部資深成員,無論絕對銷量還是市場份額都屬于主力部隊,牢牢站在前排。
現在,隨著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市場環境變化,合資A0級的終端銷量在快速下滑,市場份額快速萎縮。在2024年2月份轎車銷量排名中,合資A0車型只有起亞煥馳一款車型銷量超過3000臺,且排名靠后。銷量超過一千臺的車型也只有飛度和POLO等寥寥幾款,市場邊緣化趨勢非常明顯。
簡便考慮到2月份農歷新年因素,將觀察維度拉伸到2023年全年,合資A0級銷量的萎縮顯而易見。2023年,合資A0級銷量最高者為本田飛度,全年銷量僅為56,762臺,月均銷量不足5000臺,全年銷量同比下跌超過10%,排名在轎車銷量榜單的50名以后。
大眾旗下的POLO,2023年銷量也僅為38,103臺,月均銷量剛剛超過3000臺。
特別擅長制造小車的豐田,旗下致炫 2023年全年銷量僅為26,243臺,月均銷量剛剛超過2000臺,同比暴跌66.7%,排名轎車榜單86名。
至于其它,包括威馳、威馳FS 以及LIFE等車型,全年銷量更不夠看,排名已經在百名以后,基本就是屬于板凳隊員了。
導致合資A0級小車市場快速萎縮的原因非常復雜,既有市場因素,也有消費者觀念改變,還有品牌或者車企自身的問題。
多款重量級車型退出市場
合資A0級市場萎縮的首要原因,在于車企重視度下降,投放新車減少。十多年前,合資車企投放A0級車型積極性很高,幾乎所有合資車企旗下都有A0級車型,每年上市新車可以達到十幾款甚至二十幾款。最近幾年,合資車企投放A0級車型積極性明顯下降,態度消極曖昧,很多明星車型或者停產,或者退出,或者自生自滅,放棄產品更新,漸漸退居幕后。典型比如鈴木旗下的羚羊、雨燕等多款明星車型,隨著長安鈴木的解約和退場,這些明星車型自然退場。再比如馬自達旗下的馬自達2,斯柯達旗下的晶銳,日產旗下的瑪馳,福特旗下的嘉年華,上汽通用旗下的賽歐等等,這些有著重大影響力的明星車型,因為種種原因選擇退場,導致整體合資A0實力下滑。
即便一些目前堅守的車型,比如飛度、威馳、瑞納、煥馳以及POLO等,推陳出新的速度明顯變慢,換代速度也明顯低于新勢力或者同級自主車型。總之合資車企對于A0級的集體降溫,導致消費者可選擇性急劇下降。
就比如一個市場,之前有幾十個攤位,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相對容易找到喜歡的產品。現在的市場攤位直接減少了一半,剩下的一些攤位,除了像飛度、POLO 和致炫等幾個攤位還能24小時營業,其余多數攤位也是心不在焉,這讓即便有心選擇A0級車型的消費者,購車積極性也會遭遇打擊,客觀上又導致A0級市場下滑。
產品競爭力明顯下降
導致合資A0轎車吸引力下降的主觀原因在于產品自身,就是部分合資A0級車型競爭力跟不上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競爭力下降。
比如在設計方面,這幾年國內汽車市場取得巨大進步,更大膽,更激情,更運動,更炫酷,更富有創新和創意的設計不斷涌現。比如無邊界前臉,一體橫貫式尾燈,分體式前燈,溜背轎跑車身,懸浮式車頂,一體式大屏等各種新銳設計不斷涌現,將消費者審美推向新的高度。很多合資A0級車型在設計方面態度保守,相對傳統,基本輪廓十年如一日,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內飾和配置也是合資A0級的一個短板,因為價格以及定位因素,合資A0級車型普遍內飾樸素,配置簡陋,有的售價接近10萬的車子,內飾基本都是硬塑料,要不就是織物;有的車型起步就八萬多塊錢,連個中控屏都沒有,娛樂系統就是一個收音機,連個實用性很強的倒車影像都沒有,雖然確實適合改裝,不過也確實很樸素。
特別在科技配置方面,典型如智能互聯和智能駕駛部分,合資A0級也是集體落伍,當很多同級自主A0級車已經可以裝上三塊大屏,融入先進的語音識別,匹配L2級智能駕駛時候。大部分A0級合資車型依然抱殘守缺,一直在強調三大件,有的車型甚至全系連個倒車雷達都沒有,一個 360 全景影像都得中配甚至高配車型才會搭配。
如此,簡陋的內飾和丐版的配置,導致車輛性能全面下降,對于消費者、尤其是青年消費者吸引力下降。
來自A級市場的降維打擊
合資A0級的市場萎縮,還來自外緣市場的壓力,尤其是A級車的降維打擊。
在中國汽車市場,A級車市場份額最大,競爭激烈,在售車型超過 100 多款,每年上市新車幾十款。異常激烈的競爭,導致 A 級市場不斷分化,很多車型在不斷下壓。
僅僅幾年前,合資 A 級車主要價格還在 10 萬至 15 萬區間,自主 A 級車型,大多在 6 萬到 10 萬之間。隨著激烈爭奪,合資主流 A 級車價格體系不斷下移,極力壓縮傳統合資A0級生存空間。典型比如朗逸,官方起步指導價為9.399萬元,實際入門成交價格僅需要6萬多元,這個價格和POLO的實際成交價相差無幾。再比如卡羅拉,指導價11.68萬元起,之前價格堅挺,現在終端也給出了3萬元優惠,入門版實際成交價也僅需要8萬多元,比飛度指導價還低。一些自主車型則更便宜,比如奇瑞艾瑞澤5入門車型,軸距2670mm,搭載上坡輔助、定速巡航以及胎壓顯示,指導價才5.99萬元。
總之和合資A0車型相比,A級車空間更大,配置更高,外形更漂亮,內飾更高級,價格基本差不多,合資A0級拿什么去拼?在A級整體降價之前,A0 級還有一個相對較大的市場空間,現在隨著合A 級車下壓,實際已經對合資 A0 車形成了碾壓,導致合資A0市場份額快速萎縮。
自主新能源快速接管市場
導致合資A0級市場萎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能源市場對燃油車進行了分流。短短幾年十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快速增加,市場份額從不足 10% 提升到現在接近 30%。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5.2萬輛和12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9.4%。2024年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4萬輛和47.7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隨著銷量增加,新能源對于各個級別燃油車都帶來了擠壓效應, 合資A0 級別顯然承受了更大壓力。在合資A0陣營內部,燃油車占絕對優勢,無論飛度、POLO 還是致炫,基本都是依靠燃油提供動力,同時因為絕對銷量不高,市場份額不大,單車利潤較小,車企沒有太大動力和積極性推出新能源產品,如此在新能源的打擊下,“干挨打,不還手”,只能步步退讓。
不過在合資A0態度曖昧的同時,自主A0級新能源車迅速接管市場,一款比亞迪海豚曾經連續10個月銷量超3萬臺,2023年累計銷量達到367,419臺,一款車型的銷量幾乎超過了合資整體的 A0 級別的總和。
綜合種種,合資A0 級撤退有著復雜因素,包括市場環境變化,消費者需求變化,自身產品力下降等種種因素。當然即便合資A0級暫時市場萎縮,也并不意味著失敗,這些合資A0級車型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有著優秀的品牌影響力,有著良好的產品形象,有著備受信賴的三大件,如果能夠厘清市場趨勢,把握消費脈絡,提升產品競爭力,依然有機會重新擴大市場份額,提升銷量,實現王者歸來。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