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3月29日,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表示,廣東在過往基礎上,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經濟最強的廣東省為啥要向浙江學習?
事實上,浙江的“千萬工程”經驗不僅值得廣東學習,更值得全國學習借鑒。
從改善農村環境來看,2003年,浙江省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在全省啟動“千萬工程”,說白了就是治理農村的各種污水和垃圾分類,解決農村臟亂差等問題,因為治理的好,還獲得了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
從改善經濟來看,浙江把傳統農業種植變為園林觀光、果蔬體驗采摘、農事活動體驗等,浙江挖掘當地村落歷史文化、大力建設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從而形成了以休閑度假、農業觀光、文化創意、體驗式旅游的美麗鄉村。這樣的好處是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和解決了更多就業,助力了鄉村振興。
所以說,浙江“千萬工程”搞了20來年了,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復制和借鑒。
這也同時讓我想到了2021年,國家印發的《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這也是個我國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目的也是通過在浙江先行先試,積累經驗、提供樣本,從而為更大范圍內的共同富裕作出示范。
從數據來看,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20多年全國各省區第一,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0多年全國各省區第一,這就是硬實力啊,同時也證明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而廣東雖然是我國第一經濟強省,但是廣東也有短板,那就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而這恰恰是浙江的長處。
從城市發展差距來看,2023年,深圳GDP是34606億,而云浮市GDP為1207億,幾乎差了一個陜西省的GDP,可以說整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有很大的發展差距。
要知道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前茅,但同時廣東還有十來個城市均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從城鄉差距來看,2021年廣東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6∶1,遠高于浙江的1.94∶1、江蘇的2.16∶1。
所以這幾年,廣東一直在提向粵東、粵西、粵北產業轉移,從而推進全省產業布局優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比如珠三角搞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粵東粵西在內的沿海經濟帶搞綠色石化、綠色鋼鐵、海工裝備;廣東北部生態帶搞現代農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
除了產業轉移,廣州和深圳對于粵東、粵西、粵北的幫扶也在繼續。
比如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在河源、汕尾等省內地區共建產業園區12個,累計投資重大產業項目200多個、投資總額超1200億元。
比如廣州對梅州、清遠和湛江的幫扶已經很多年了,對于梅州的幫扶,2003年就開始了,那時候的廣州云山汽車廠就整體搬遷到了梅州市代管的興寧市,而如今,廣汽集團、廣藥集團、廣州酒家等國企都在廣梅產業園建設了產業基地。
而對于清遠,從2016年以來,廣州每年都從財政收入里撥出一筆不菲的金額用于清遠產業園區和重大項目的建設,另外廣州對清遠市的消費幫扶、就業幫扶與產業幫扶就太多了。
綜上所述,廣東學習浙江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板很有必要,解決好中國第一經濟強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已迫在眉睫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