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佩服能堅持陪孩子學習的家長。
孩子的功課,他們跟著學,每日輔導作業就不說了,難得的是,他們還買來一堆教輔資料,從中篩選、比較,然后選出適合孩子的,帶著孩子一起學。
不是心血來潮學一下,而是每天都堅持。
對孩子的學習,他們如數家珍,哪一門學科說起來都頭頭是道。
在他們看來,小學階段是很重要的,家長和孩子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老師教的那點知識上,要帶著孩子拓展。
比如,數學類的,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語文,要重視閱讀與寫作。英語,自然拼讀和新概念都要學一學,小學畢業前要達到初中水平。
對這樣的家長,我是佩服的。一來佩服他們的精力,二來佩服他們的耐心。
在我看來,能堅持陪孩子學習,至少說明,其一,家長是行動派,親自上手抓孩子的學習,而不是只動動嘴皮子;其二,家長和孩子的關系不錯,要知道輔導作業非常考驗親子關系,雞飛狗跳是常事;其三,孩子的配合度高。
在我看來這幾點缺一不可。
拿我家二寶來說,我雖然也輔導她的功課,也陪她學習,但只限于課內的功課,一旦我想讓她拓展下課外的知識,二寶就不配合了。
像上學期我買了一本數學輔導書,本想帶二寶學習下,做一下思維拓展,但二寶覺得,她已經寫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了,為什么還要額外學習呢?她不理解,于是不怎么配合。
我輔導完校內作業,也不愿意再給她講其他了,于是那本書只好在家里吃灰。
無論是大寶的小學時代,還是如今二寶的小學時代,我身邊都不乏堅持陪孩子學習的家長,對他們,我是真心佩服,我想我很難做到。
比如二寶的同學家長彤彤爸爸,就是這樣的人。
彤彤爸爸說起孩子的學習來滔滔不絕,他認為小學階段時間寬松,不抓緊時間帶孩子學習實在可惜。
他給彤彤姐妹倆(彤彤有個姐姐,正在讀初中)是這樣安排的:早起,鍛煉加晨讀;午讀,一般是讀老師要求讀的書或者古文、名著等;晚上,要求彤彤先寫完學校的作業,然后就是他們的父女課堂時間,他給彤彤講教輔書上的知識點,然后讓孩子做閱讀題或數學題。
對于各個年級要學習和關注的要點,他也門清。他真的做了很多功課,從網上看視頻、買課程、選紙質書等。
重點是,他肯陪著孩子一起學習。
這學期,他給彤彤買了本閱讀題,要求孩子兩三天寫一篇。作文方面,他要求孩子每天寫一篇日記或小練筆,他給批改。數學方面,他給彤彤買了本奧數,他每天教孩子學一點。至于英語方面,他說自己輔導不了英語,于是給彤彤報了一個培訓班,但平常彤彤在家要聽英語。
了解了彤彤的日常學習安排,我對這父女倆是有些佩服的。爸爸不嫌累、煩,女兒也樂意學,愿意按爸爸設計的路線走,父女倆在學習方面這配合度,可以說相當高了。
自然,彤彤的學習成績是很優秀的,無論是數學小測,還是語文聽寫,亦或是英語小測和單詞聽寫,老師曬出的優秀同學里面,總能看到彤彤的名字。
如果陪孩子學習有層次,我想,輔導作業應該是基礎級別,像彤彤爸爸這樣,了解孩子的能力,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帶她適當領跑,孩子樂意學,家長用心教,這才是高級別的吧。
而這,我身邊大多數家長做不到,包括我。
陪孩子學習有多個層次,輔導作業是基礎,高級形式很多家長做不到。
本來,我對于帶孩子提前學習這事,是有點抵觸的。我覺得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不需要過度參與吧。
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我每天輔導孩子的作業已經要了老命了,哪有時間和精力再去幫孩子拓展呢?
而且,如果我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帶孩子學習,我難免會有期待,若這期待一旦和我的付出不成正比,或者跟我的期待值相差太多,我會失落,會不平衡,我更擔心我會遷怒于孩子。
不過,聽了彤彤的學習安排,再加上這兩年我觀察大寶進入初中后的表現,我之前的想法有所動搖。用彤彤爸爸的話說,只要家長方法得當,孩子也需要學,帶孩子提前了解下學習內容,也未嘗不可。
有道理。
彤彤爸爸很愿意分享,他說最近彤彤準備運動會,回到家寫完作業就已經累了,他就沒安排太費腦子的學習項目,而是和孩子一起玩一會兒數獨。
數獨,是一種經典的數學游戲,它運用紙和筆進行演算,把1到9這9個數字,排列到9宮格里,滿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小宮格,都包含數字1到9,且不重復。
數獨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也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一點我也有體會,之前我和二寶也玩過數獨。
玩數獨,可以在游戲中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邏輯,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彤彤爸爸說,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思維訓練是很重要的,否則到了初中階段,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等,孩子會懵圈。除了數獨,他還入手了其他思維訓練的工具書,親自給彤彤講解,陪她一起做練習題。
我對此表示佩服。
當然,他也很重視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
彤彤爸爸說,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尤其對古文等的學習,更要提前接觸下。從三年級開始,他就陪彤彤讀古文了。《我愛讀古文》、《漫畫小古文120課》等都是彤彤經常讀的。
說來慚愧,我也入手了《我愛讀古文》這套書,本來也想著從三年級開始帶二寶讀起來,但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我們讀得很少。
聽完彤彤爸爸的一番話,我內心是有點慚愧的。
像他這么十分用心地陪孩子學習,而且是堅持學習,我其實是做不到的,我大概只能做到四五分。
所以我佩服像他一樣的家長。
學習的主體固然是孩子,但家長在了解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適當地帶孩子領跑,也未嘗不可。
教育,本就講究因材施教,不必太拘泥于統一性。
當然,家長們也要量力而行,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否則自己痛苦,孩子也不開心。
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