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贊賞方三響道:“道理正是這個道理,由人及國,概莫能外。你若要別人尊敬你,就得先教他怕了你。如今誰都不怕吾國,自然也就人人都來欺負吾國了?!睂Φ认嗵幾罾硐氲牟呗跃褪恰搬樹h相對”。
《大醫(yī)·破曉篇》第八章 1910年10月(二)
方三響被帶到位于法租界紫來街路東的麥蘭捕房接受詢問。張竹君在黃金榮的陪同下前來為方三響解圍。
注釋:1865年法租界公董局在老北門外公館馬路4號建成三層大樓,鐘塔上裝有當時上海第一臺大自鳴鐘。法租界總巡捕房遷入其中,俗稱大自鳴鐘捕房。1918年總巡捕房遷往盧家灣薛華立路新建的警務處大樓,大自鳴鐘捕房改為老北門捕房。1932年為紀念前警務處總監(jiān)麥蘭,公董局將老北門捕房改名為麥蘭捕房。現(xiàn)為金陵東路174號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
張竹君帶方三響來到大東門旁水仙宮前街的道臺衙門,一眾華界聞人在此商討鼠疫應對之策。決定新建一所傳染病專門醫(yī)院在閘北橫濱路上,天通庵鎮(zhèn)西邊的補蘿園,定名中國公立醫(yī)院。
注釋:清代上海設有“分巡蘇松太兵備道”,簡稱“上海道”。實際兼管上海的行政、軍事、司法、外交、關稅等事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上海道被廢除。1910年10月因“檢疫大風潮”,上海華界商議由商務總會出面籌辦華人傳染病醫(yī)院,在滬廣東商人張子標以低于市價出讓自己的補蘿園為中國公立醫(yī)院院址。
孫希在工部局貿(mào)易室查到一些東西,騎自行車回紅會總醫(yī)院匯報的路上。在愛文義路與派克路的交叉口,和方三響迎頭撞上。得知沈敦和已去工部局,馬上折返。
注釋:公共租界工部局原設在南京路廣西路口,1896年建,兩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在今天新雅粵菜館位置。1907年工部局圈下福州路、江西路、漢口路、河南路合圍地塊,1913年動工興建工部局新大樓。中途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工,直到1924年(一說1922年)才竣工。后又名老市府大樓,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大樓宣告成立。愛文義路與派克路的交叉口即今天北京西路黃河路口。
應張竹君囑托,方三響通過電車變電所進入疫情封鎖中的派克路公寓,接應陳其美脫險。
注釋:1908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電氣處以直流電供有軌電車用電,后陸續(xù)設立東京、斐倫、派克、揚州、勞勃生等多處22千伏變電所。
▲斐倫變電所
圖片來源:
1859年左右李閣郎拍攝,微博:simwong的馬甲
未注明照片均為作者自攝
歡迎登錄試用地圖書知識庫“上海歷史建筑數(shù)字地圖集”
訪問地址:https://www.ditushu.com/book/645/
掃碼訪問:
微信小程序:地圖書
推薦閱讀與收聽:
馬伯庸,公眾號:馬伯庸
馬伯庸,公眾號:馬伯庸
馬伯庸,公眾號:馬伯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