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RIC數據,2024年一季度17個重點監測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面積約為1721萬平,雖然累積同比下降22%,但是相比新房還不算很差。而且成交份額還有擴大的趨勢。主要是因為二手房的現房優勢以及相對的價格優勢,另外很多次新房的高掛牌率也給了購房者更多的選擇。
如今很多房東為了想盡快把房子賣出去,可謂是大顯身手,舉辦推介會、高傭金、發紅包,給家里噴香水,學習介紹術語……為的就是不不錯過任何一次賣房的機會。就這樣也抵擋不住買家一次一次的“破防”。降價銷售、賠錢銷售的情況屢見不鮮。在很多一線城市更有半價買房的現象出現。根據數據顯示,現在成交的二手房中有85%的房子是參考價一下成交的。盡管政策層面努力促進市場需求,但由于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缺乏改善、住房需求過度消費等因素,預計到下半年2024年銷售和投資規模仍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目前,購房者對于樓市的刺激與變化已經麻木了,對于政策的調整也習以為常。例如,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全面放開限購。為了更好地釋放改善需求,越來越多的城市以舊換新,其中不少城市利用國有資產直接購買二手房。這些都是為了刺激改善人群的購房需求,讓買家盡快完成交易。未來購房投資已經不能實現財富增長,有房子將來甚至會變成“負資產”。
一,城區大面積的老舊小區
這類小區雖然位置優越,周邊配套齊全。但老化程度難以改善,戶型、設施甚至電梯改造難度大。買家通常將其視為暫時的過渡,但面對易手時,老齡化問題以及較高的總價格一直是一個障礙。
二、公寓產品或小產權房
公寓產品的交易成本和居住成本相對住宅產品是很高的。而且大多數城市無法實現落戶上學。而且人口密度大,各行各業的都有。小產權房更不用說了,無法辦理房證缺乏安全感。購買時也無法貸款,將來就算差錢也未必能拿到補償款。當下有房證的都沒人買,未來沒房證的誰又能買呢?
三、質量差,物業差的高層產品
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以后的市場改善群體是主力。而大多數改善型購房對于房屋都有著明確改善需求點。同時,隨著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的建設和使用,未來那些剛需樓房將不可避免地陷入極端的內卷行列。只有那些位置更好、質量更高、物業服務到位的房子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其價格才會更高,升值潛力也更大。
所以,無論你是買房還是買房,上述類型的房子都要今早處理。做為賣家,在這個以價換量的時代,不要去考慮賺錢和賠錢的問題,早日扔下“包袱”才是關鍵。丟棄糟粕才能有實力持有精華。做為買家,更不能去做這些房產的接盤俠,未來市場只會更加的殘酷,不要抱有一絲僥幸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